東溪鎮(zhèn)是個有名的古鎮(zhèn)。在鎮(zhèn)東綦河西岸的蛇皮灘處,高聳著一塊高4.2米,寬1.45米的石碑。碑上“ 我孑遺”四個大字非常醒目,
這個“功德碑”,是民國12年(1923)東溪場上的好事者為迎合駐此的“川東邊防軍陸軍第五縱隊少將司令長官”曹天全而建。這石碑與曹天全開了一個長達幾十年的玩笑,解放后這玩笑的謎底才被揭開。
曹天全何許人也?
曹天全,江津縣石門人,外號“曹老碾”。他原是江津石門鎮(zhèn)金龍廟甲(相當于后來的保)的壯丁隊長,帶領一班壯丁橫行甲里,自恃有幾條破槍,勒索他人錢財,后來被人告發(fā)。他一不作、二不休,干脆將全班壯丁連人帶槍拖出,占山立棚為匪。
曹天全五大三粗,行為果斷而魯莽,講哥們義氣,隊伍不斷壯大。他輾轉于江津四面山、飛龍廟一帶,沿途裹脅鄉(xiāng)民,后又與貴州土匪陸安廷合伙,人槍很快發(fā)展到一千以上。
1923年6月,他率匪攻下柏林場進行搶劫,縱火將全場燒光。8月9日,又率匪攻劫江津縣白沙鎮(zhèn)梁董廟、西牛場一帶,燒房數(shù)百家,殺人200余。曹天全的搶劫范圍達到江津半個縣,常在四面山、飛龍廟、太平等一帶明火執(zhí)仗、大肆搶劫,奸淫擄勒無所不為。他時常還竄到相鄰的綦江丁山壩、大羅壩、芭蕉僚等地打家劫舍,燒毀大戶劉姓房屋十余間,又將東溪場巨商陳郇卿綁票(俗稱拉肥豬),敲詐白銀15000余兩(稱15挑半),此事震驚江津、綦江兩縣。曹天全嘯聚一方,江津四面山和相毗鄰綦江縣丁山、高青、高廟等地小股匪徒,懾于威力,紛紛投靠,心甘情愿當他的“邊棚”,聽其指揮和號令。
1924年,江津全境因匪患和瘟疫的慘重蹂躪而死人無數(shù),人們稱為“壬癸大災”。曹天全搶無所搶,便將人馬往東拉到毗鄰的綦江縣東溪場駐扎。東溪地處三河交匯處,比較富庶,是川黔古道和水碼頭。曹天全在東溪場自定“防規(guī)”,在場下的太平橋處設“護商處”,向過往商賈收取“保護費”。不久,曹天全又接受黔軍周西成的招安,當上“川東邊防軍第五縱隊”的旅師長,成為盤踞在川黔交界重鎮(zhèn)東溪的地頭蛇。他依附于周西成,勢力越來越大,不僅稱霸東溪,而且還左右綦江縣政,據(jù)說選綦江縣長沒有他的點頭,也是無法選上的。
東溪街上有幾個好事者,為了溜須拍馬,在曹天全的暗中授意下,在鎮(zhèn)上綦河岸為曹天全立“功德碑”。這群胸無點墨的草包請了一老秀才題了“我孑遺”碑文,這個繁寫的顏體楷書“ ”字特別有趣。碑成后曹暗中得意了好幾天,后來凡是有綦江或重慶等頭面人物來東溪,他都會帶著貴賓有意無意往“功德碑”走過,有的看了“功德碑”就對他褒揚幾句,有的看了是邊褒揚邊暗笑。當時東溪也有少許人看出“功德碑”的玄機,只是不敢言而也……
后來,已攀附到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五軍軍長兼貴州省政府主席位置的周西成對曹天全進行整編,曹無心戎馬生涯,就攜款鉆進貴州經(jīng)營“馬幫”生意。他住貴陽四季花園,大批手下從云南運大煙到四川,再從四川運鹽和百貨到黔滇,走黑道大發(fā)走私財,又成一霸,直至1949年因腿上槍炮傷口復發(fā)而死。
解放后,群眾才敢到“功德碑”處仔細一看,發(fā)現(xiàn)碑上四字中的繁體“撫”字右下邊少了一“、”,只有三點即“、、、”,其喻意是說曹天全在“ 恤”地方百姓上是“差一點”和“少一點”,大家才恍然大悟。
(責編 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