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掌握大清政權(quán)近50年,享盡了人間的榮華富貴。
慈禧太后每次吃飯,必須上100盤菜。這么多的菜有的她都顧不上看一眼。有一次,她坐火車去沈陽,光爐灶就帶了50個,每個爐灶配一個大廚,一個專管生火的小廚,一個雜廚,比如老太后要吃豆芽,雜廚就要一根一根地擇豆芽,不能弄斷豆芽桿。每個大廚每次就做兩樣菜,因為有時候一個菜需要做兩三天,比如老太后喜歡吃鴨子,大廚燉一只鴨子就需要兩天多。
慈禧太后60歲生日時,她為自己準備的首飾就合黃金1萬兩,合白銀38萬兩;置辦衣服花去黃金23萬兩;從紫禁城到頤和園這段路上的景點裝飾花去白銀240萬兩……這個生日共花了白銀1000萬兩。
慈禧太后退休后想住到頤和園,裝修頤和園消耗的白銀就達3000萬兩。當時,最先進的巡洋艦一艘才賣25萬兩白銀。
慈禧太后死后也奢侈,她的隨葬品有下列記錄:棺內(nèi)鋪的金絲織寶珠錦褥厚7寸,下面鑲珍珠12604粒,紅寶石85塊,白玉203塊。錦褥上還有5分厚的珍珠2400粒。被子上,共綴有珍珠6820粒。慈禧頭戴的鳳冠,是用珍珠寶石鑲嵌而成,當時價值白銀約1500萬兩。另外,棺內(nèi)還有玉蓮花1枝、蚌佛18尊、翡翠荷葉22兩、翠玉佛10尊、玉雕馬8匹、玉羅漢18尊、其它佛像108尊等。據(jù)估計,慈禧的陪葬品價值應(yīng)在1億兩白銀左右。
慈禧太后的奢侈是不能完全用錢財來計算的,她的奢侈最終是以整個大清的滅亡作代價的,所以大清才是她最大的隨葬品。
(責(zé)編 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