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了一個夢,在夢中我看到了一座象牙塔,它仿如傳說里的空中花園,那樣美麗而又那樣縹緲,像海市蜃樓一般,蒙蒙朧朧,零零碎碎,但這夢中象牙塔的碎片卻在閃著光,一種靈動的光……
大學總是給人許多的憧憬,它是多少學子夢中的天堂。我們曾經都猜想過它的色彩,莫非它是金色?因為我們要在這里度過我們人生中的黃金時間;莫非它是藍色?因為那里是我們夢飛翔的地方;莫非它是灰色?因為我們要在那里學會長大。但踏進鮮花裝飾的大學校門,我們發(fā)現,原來大學也不過如此。于是我們開始思索著理想大學的藍圖。
我輕輕俯下身子,撿起閃光的碎片,拼湊出我夢中的象牙塔。
·學術碎片·
教育家蔡元培曾對大學作出了這樣的解釋:大學者,專門研究高深學問之地也。不錯,大學就是一方讓人繼續(xù)深造,提升學術水平的凈土,大學就是莘莘學子放飛夢想鴿子的圣地,似乎我們可以用所有美好的形容詞來描繪大學。但現在的大學卻往往會令人失望,因為她逐漸在變質。她的文化氛圍越來越淡薄,學術氣息在慢慢地消沉而商業(yè)化的步伐卻在加快。死板的教與學的形式,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所謂的大學生也只不過是個生搬硬套的機器。
現代的大學使我有了一種無名的傷痛,是一種對于學術文化被遺忘的哀思。
我向往著古希臘的學術風氣,沒有滿身的銅臭,沒有“青春作賦,皓首窮經”式的苦讀。大學校園里到處滲透著的都是自由的氣息,到處彌漫著濃濃的學術氣氛。穿一襲樸素的長袍,或在草地上,或在長長的走廊下,師生席地而坐,在相互的駁詰和質問中將一個個問題辨析清楚。他們敢于跳出學術的圍墻,尋找自己的另一方天地,在交流中碰撞出學術的火花,智慧之光照亮著平靜的大學校園。
大學理應如此!
我們應該還記得上個世紀50年代末,我們的大學被卷進了殘酷的政治斗爭中,對于一切學生和老師都是敢怒而不敢言,學術研究處處受到禁錮,大學的校園頓時變成了文化的沙漠。這是一段沉重的歷史,也是一段叫人沉思的歷史。大學之大,應該要有海量的胸襟,能夠接納不同的觀點意見,能夠聽到不同的聲音。在大學里應時時處處都可以體味到“文化靈性”的雋永魅力,我們要讓自由的學術之花,開遍大學校園。
學術自由,是大學的基石,更是大學生命的真諦,沒有了學術的自由,大學便失去了靈魂,仿如一潭死水,泛不起一絲的漣漪。曾經的百家爭鳴希望可以在現代的大學中延續(xù)下去。
·情感碎片·
談談理想
我喜歡聽前輩說起他們上大學的故事,上個世紀80年代,這是一個值得懷念的年代,那年代里的大學校園,在我看來像是神話一般,使我癡癡神往。
我們不得不承認那是一個激情燃燒的年代,那是一個心中擁有無數理想,滿懷一腔抱負的年代,同時那也是一個單純、艱苦的年代。
據說那時的大學“白衣勝雪,詩社滿地”,學生狂熱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執(zhí)著地肩負起國家、民族的大任,以如饑似渴的熱情投入到學術研究中去。學生個個都胸懷天下,沒有現在人的功利主義。月下暢飲大談理想,他們揚起理想的風帆在大學的校園里苦苦航行,沒有退路,也沒有猶豫,執(zhí)著地追求便是他們航程中的燈塔。
大學理應如此!
世界在變我們的人也在變,以上的一切對于現在浮躁的大學生來說只能成為永遠的過去。或許是因為現在外面的誘惑實在太多了,那個時代的大學氣質永遠也不會回來了。現在的大學生似乎不再信仰理想,也不再充滿激情,似乎對一切都看得很平淡。對于理想,他們只是覺得它不過是一種虛無的東西,有一天現實終究會把理想毀滅。
我們唯有感嘆青春最大的敵人就是不再激動。風華正茂的大學生應該充滿激情,我們都是千里走單騎的幸運兒,大學校園不應該是我們混日子的地方,而應該是我們放飛理想翅膀的圣地。為自己畫下一張坐標圖,用理想做一個風向標,在大學軌跡中尋找屬于自己的位置。
談談生活
橘子花開了,但花瓣又散落了一地。一位大四的畢業(yè)生感嘆著自己的大學生活就這樣走了,悄悄地,不留痕跡地。大學就是這樣,當你審視她時,她從你的雙眼中靜靜地飄走;當你要擁抱她時,她從你的臂彎里悄悄滑過;當你想捉住她時,她卻從你的指縫中輕輕溜掉。那經典的《同桌的你》,《橘子花開》雖然依舊不斷地在校園里回放,但那種青春的青澀與悸動已經不再屬于你了。
大學應該是一方凈土,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純凈,這里沒有風浪,這里沒有暴雨。在這里我們可以默默地守候屬于自己的淡淡的幸福。品賞一本好書,三五知己在宿舍閑聊自己的未來,為散落的橘子花獨自哀傷。
青春應該是大學全部的底蘊。大學是一個提供靈魂自由飄蕩的場所,在那里學生可以不斷地犯錯,不停地批判,永遠有一種奮發(fā)不息的生機。真摯的情誼,淡淡的祝福在大學的校園里到處飄散。當我們回首的時候,能找到的是寫滿祝福的日記本,能找到的是那夾在書上已經發(fā)黃的照片……我們所能找到的都應該是學生年代美好的回憶。
大學理應如此!
·實踐碎片·
有人說是海船就要駛向有風浪的大海,去驗證青春的信念;是學生就注定要踏入社會,去實現知識的價值。
曾經的大學生上山下鄉(xiāng),到農村去插隊,雖然在那里他們蹉跎了不少歲月,但同時他們也收獲了不少的東西。大學生應該要在實踐中學會長大,尤其是生活在今天的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嬌弱大學生。
因此大學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大學生稚嫩的翅膀要在社會的實踐中淬火,然后變得堅硬,這樣才能在人生的路途上經得住風雨的考驗。
在學校里應該成立各種的社團,為學生提供一個盡可能施展自己的理想與才華的舞臺,讓他們從中對社會生活有所理解,逐漸學會如何待人接物,為以后到社會做好準備。
在學校里應該廣泛開展志愿者服務,讓學生參加到志愿服務中去,以實際的行動報答社會。少年當立志,志當存高遠,培養(yǎng)學生的奉獻精神。盡管是一滴小水珠也要將愛的陽光毫無保留地折射給別人。
在學校里應該鼓勵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業(yè)的最典型的例子應該是比爾蓋茨了,從一個在校的大學生到世界首富,其歷程是辛酸的。在創(chuàng)業(yè)的過程中,可以磨煉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鍛煉學生的意志,堅定學生的信念。
夢中的碎片依舊閃爍著,象牙塔的景象開始變得清晰了。和煦的陽光,灑在青青的草地上,學生就坐在草地上閱讀,清風輕拂著騎車送報的學生的臉,不遠處,一位白發(fā)的教授與他的學生在散步,討論著學術問題,廣播中回響著那首熟悉的校園民歌,一切都是那樣的平靜,周圍彌漫著一種積極自由的氣息……
這就是飄過我夢中的象牙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