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希爾頓曾經(jīng)舉過這樣一個例子:一塊普通的鋼板值5美元,如果把這塊鋼制成馬蹄掌,它就值10.5美元,如果做成鋼針,就值3550.8美元,如果把它做成手表的擺針,價值就可以攀升到25萬美元。這個世界最值錢的東西是智慧。
許多人都在瞪大眼睛找財富,他們尋尋覓覓辛辛苦苦一輩子,最后卻落于平淡。
財富的真正獲得者不是通過實物的買賣得來的,而是用智慧換來的。智慧人人都有,不同的是,有的人把它用成了小聰明。
據(jù)說愛因斯坦被帶到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他的辦公室的那天,管理人員問他需要什么用具。他回答說:“我看,一張桌子或臺子,一把椅子、一些紙張和一支鋼筆就行了。啊,對了,還有一個大廢紙簍。”“為什么要大的?”“好讓我把所有的錯誤都扔進去。” 可惜這個世界只有一個愛因斯坦。成不了愛因斯坦的人于是養(yǎng)了一大批孩子,個個都叫錯誤。他們溺愛、縱容、包庇這些孩子,即便是管教,也是口是心非,他只知道一巴掌打過去,會打疼自己的孩子,而不知道會把他打得長大。
據(jù)說,英國首相丘吉爾患絕癥后,依舊樂觀豁達。有一位記者問丘吉爾:“您對死亡有什么看法?”丘吉爾若無其事地抽了一口雪茄,回答說:“酒吧關(guān)門時,我便離去?!边@是何等的灑脫。
死亡是一個痛苦的哲學(xué)命題。史鐵生一個人搖著輪椅在地壇想了那么多年,最后他想通了,在他的《我的地壇》中寫道:我一連幾個小時專心致志地想死的事。這樣想了好幾年,最后事情終于弄明白了。一個人,出生了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解釋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你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個事實的時候,已經(jīng)順便保證了它的結(jié)果。所以死是一個必然降臨的節(jié)日。
人活在這個世上,考慮生太多了,于是一旦面臨死境就手足無措。牽掛得越多,就越痛苦;創(chuàng)造得越多,就越留戀。我們從本質(zhì)上感知:人之所以怕死,是因為對另一個世界不可知;而人之所以不愿死,是因為別人都還活著。
摘自《思維與智慧》
編輯 馮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