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里昂去佩魯日(Pérouges)本來有非常便捷的公路,沿羅訥河左岸D1084公路向東北方向行駛,40分鐘后到達世界上第一個萬能遙控器的誕生地小鎮(zhèn)莫克斯密歐(Meximieux,簡稱“莫鎮(zhèn)”)。進入莫鎮(zhèn)前,有一條左轉的D4公路,佩魯日距此不足一公里,在路口就能看到村子的輪廓。但我去的這天正趕上D1084修路,全線封閉,只能改乘火車。這是一趟由里昂開往日內瓦的火車,我坐在二等車廂里翻讀Frommer's France 2008,從頭翻到尾也沒找到一句關于佩魯日的介紹。正覺掃興時,莫鎮(zhèn)到了。我急急忙忙下車,火車急急忙忙開走,等站臺冷清下來我才發(fā)現,在莫鎮(zhèn)下車的只有我自己。
去看看那口名震法國的大鐘吧
莫鎮(zhèn)車站距離佩魯日雖只有一公里,地勢卻相差很大——莫鎮(zhèn)坐落在羅訥河谷,佩魯日卻在汝拉丘陵快速隆起的邊緣,所以這一公里是一條純粹的上山路。
莫鎮(zhèn)北面有一座面積很大的工匠花園(JardinsOuvriers),那里有一條小徑連著佩魯日的南外環(huán)蘇拉格哈斯街(Rue Sous la Grace)。走進村子,到處是優(yōu)雅的古舊石屋,一條又一條的卵石小巷牽牛花藤一樣蔓延,讓我站在路口一片茫然。端詳良久,決定先去教堂——這是我在法國鄉(xiāng)村旅行積累的經驗:村子無論大小,都建有教堂,且多建在村子中心,教堂的尖頂和鐘樓往往是村子的最高建筑,從任何一個角都能輕而易舉看到。
教堂在王子街(Rue des Princes)。這里是佩魯日最繁華的街道,村公所和游客中心就在教堂隔壁,鐘樓對面則是一溜兒咖啡館和餐廳,只是時間還早,全都門窗緊閉。
我推開教堂厚重的大鐵門,禮拜堂里早禱的蠟燭尚未熄滅,墻壁上的神龕供奉著圣喬治(Saint George),手執(zhí)長矛,頭戴鐵盔,腳下一只和平鴿張開嘴銜住他的長矛矛頭,阻止殺戮。圣喬治本是羅馬帝國時期的騎士團軍官,因阻止皇帝迫害基督徒,于公元303年4月23日被殺害。他死后,英國、保加利亞、西班牙等國尊其為主保圣人,人們在這一天會給愛人送玫瑰、給孩子送書籍。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衛(wèi)組織將4月23日定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World Book Copyright Day),因為這一天恰巧也是莎士比亞和塞萬提斯去世的日子,但法國天主教卻沒有把這天列為紀念日,所以能在佩魯日見到圣喬治的神龕,實在出乎我的意料。
從禮拜堂側門出來,我本想登上鐘樓看看那口名震法國的大鐘,但鐘樓已上鎖,只能仰頭觀望?!胺▏蟾锩焙笃?,?;庶h人下令將全國教堂的大鐘全部收集上繳,融化后用來鑄造大炮。消息傳到佩魯日,帕特里神甫帶人把鐘卸下,悄悄埋到墓園,上面種一棵山毛櫸遮蔽。沒有鐘的日子里,聰明的神甫派一個小孩“用力吹響牛角號”騎馬跑遍全村,宣告祈禱時間來到。時間久了怕被密探識破,他又讓這個孩子“手里晃著銅鈴”替代牛角號。直到“熱月政變”結束,政局穩(wěn)定下來,帕特里才挖出大鐘重新掛上——這是“大革命”結束后法國鄉(xiāng)村第一座被敲響的大鐘!
小博物館的門票比盧浮宮還貴
佩魯日的歷史遠比大鐘古老,村里最老的一棟石屋建于1167年,用來做屋架的木柱已搖搖欲墜。
石屋全都屬于意大利托斯卡納(Toscana)建筑風格,這在建筑大師輩出的法國可謂罕見。
它們應該源于法蘭西卡佩王朝統(tǒng)治時期,那時很多在戰(zhàn)爭中被強征來的托斯卡納士兵戰(zhàn)后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為了收容這些意大利人,政府出資修建具有托斯卡納風格的石屋供他們免費居住,佩魯日也由此正式成為村落。后來,隨著臨近的里昂快速崛起,佩魯日開始萎縮,那些樸拙的中世紀房子日漸凋敝,雨打風吹中一座連一座坍塌,成為野玫瑰和歐洲蕨肆意的地方。直到英國退休農學家蘭斯#8226;弗雷德里克(Frederick Lance)發(fā)現了這里,而197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又將其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佩魯日才重新盛名遠揚。
如今的佩魯日只剩下78個在籍居民,另外50多位是來自英國和瑞士的富翁,這一百多人就是佩魯日的全部人口。在當下法國,把古堡或祖上傳下的老屋賣給國外富豪很正常,因為法國稅賦比例過大,繼承一座古堡需要繳納相當數目的遺產稅,不管你是否居住,每年還要繳納由評估師計算出來的文物稅。在國內時,經??吹诫娨曤娪袄锏姆▏藙虞m住進古堡豪宅,這與法國社會現實相去甚遠,近幾年法國經濟不景氣,古堡和老屋的法國本地擁有者實在寥寥無幾。
在村子最北面的“瞭望塔街”(Rue de la Tour),有一家“瞭望塔博物館”(Musée Tour de Guet)。很不起眼的一扇黑漆木門,無人值守,推門進去卻別有洞天——大廳是一座制作精美的佩魯日村莊模型,細致到街道上的每盞路燈都標示得清清楚楚。模型上最顯眼的是南北兩座瞭望塔,一座在這家博物館的后院,另一座在村南戰(zhàn)鼓街(Rue du Tambour)與烤箱街(Rue du Four)的交匯處,都是兵荒馬亂的年代用來警示敵情的,和我國鄉(xiāng)村古代碉樓的作用一樣。
實物展出在二樓。沿著陡峭的樓梯上去竟是一個售票處,一位身穿制服的老先生透過窗口笑瞇瞇地看我,與他一起映入眼簾的是一塊標有10歐元的提示牌——搶錢哪!巴黎盧浮宮的門票也不過9歐元。帶著一肚子怨氣出來,看到博物館大門左側貼著告示,最下面一角用小字寫明:“二樓買票”。
誰說法蘭西農民純樸來著?
最后一座嘹望塔也剩下塔基
鎮(zhèn)中心是一個巨大的橢圓區(qū)域,由王子街、烤箱街和戰(zhàn)鼓街環(huán)繞,外圍則是圓形的巡邏兵街(Rue des Rondes)做拱衛(wèi),這樣一條首尾相接的環(huán)形街道在法國鄉(xiāng)村還是第一次看到。這從另一個角度證明,古代的佩魯日就是一座防御工事。而那座可免費參觀的瞭望塔,我走完整條戰(zhàn)鼓街也沒有找到。詢問一家紀念品商店的老板才知道,瞭望塔幾百年前就已倒塌,就連博物館院子里吹噓的那座也只剩下塔基而已,現在的佩魯日根本就沒有什么瞭望塔,“你看到的模型是歷史,不是現實?!?/p>
我只好從戰(zhàn)鼓街東端折上巡邏兵街。作為佩魯日最長的街道,巡邏兵街北道有很多空置房子,旅途中空房子總給我一種停下腳步住進去的欲望。我選中一棟周邊長滿荊棘的石倉,入口已經下陷,被人用紅磚灰泥封上,一棵栗樹后面是石倉的小窗,上面蛛網密布,我順著一束陽光看進去,滿是孔洞的地板上散落著瓦礫和鋼筋,還有老鼠屎和鳥糞。
正要轉身離開,不遠處一個穿戴整齊的中年婦人看著我好奇地問:“你在尋找什么東西嗎?”我搖搖頭:“不,我只想看看里面埋藏了多少秘密。”中年婦人攤開雙手說:“秘密?里面沒有秘密,那只是我家廢棄的谷倉?!?/p>
中午過后,幾十名小學生前來郊游,孩子們歡天喜地,見到什么都大呼小叫,古老的佩魯日終于得見天真童顏。我在一家名為歐泰列的咖啡館點了一盤當地小吃生煎土豆,歐泰列的大廚有本事把土豆做出蘋果的味道來,難怪法語里把土豆稱為“地上的蘋果”(Pomme de Terre)。
咖啡館對面有一家舊書店,擺著很多紙頁發(fā)黃的書籍,我意外地找到一本王世襄先生法文版的《明式家具珍賞》(Mobilier Chinois),非常吃驚——1986年巴黎Editiona du Regard版,封面尚好,底頁已損壞,攤主索價3歐元,我還到2歐元成交,雙方都很高興。
回程的火車上我一直翻看這本書,盡管很多生僻的法語詞匯看不懂,但我知道這些珍貴家具源自我的祖國。
Tips
1.從里昂到佩魯日可選火車或汽車,需要注意高速TGV一般情況下下午不在佩魯日停留。跟團費用28歐元,包括往返車票、英語導游、喝普通葡萄酒、品嘗風味小吃佩魯日甜脆餅。
2.每年的五月至六月,佩魯日都會舉辦為期一個月的“追隨飄渺樂音”音樂節(jié),這就是著名的“佩魯日音樂之春” (Printemps musical de Pérouges),屆時,來自巴黎和里昂的多家樂團和各種流行樂隊都會在此亮相。
3.歐泰列是一家兼營咖啡的酒店,菜肴原料全部采自自營農場,非??煽?,克林頓和希拉里曾在此用餐。單人午餐費用約20~35 歐元,正餐(也就是法國人所謂的晚餐)需要預訂,十多道鄉(xiāng)村風味的主菜約需150歐元。
4.佩魯日全部保留中世紀的鵝卵石路面,因此盡量穿旅游鞋或網眼運動鞋,不要穿高跟鞋前往,否則一旦把高跟走掉,鎮(zhèn)上可沒有修鞋攤。
5.小鎮(zhèn)有很多出售藝術品和手工藝品的小店,但價錢很貴,大都打著佩魯日的標志,一個15厘米高的瓷偶20歐元,一把銀匙35歐元,帶回國內就開始褪色,謹慎購買!
6.鎮(zhèn)上很多舊式大門是封死的,不要用力猛推,那些都是幾年前攝制組制作的道具,被佩魯日巧妙利用起來。電影《三個火槍手》(Trois Mousquetaires)、《二十年后》(Vingt ans après) 和《文森特先生》(Monsieur Vincent)都在這里取景,細心的話,還能找到門牌上的提示。
7.小鎮(zhèn)中心廣場Destilleuls有幾棵200多年的老橡樹,屬于國家保護古樹,佩魯日人視為珍寶,切莫在樹身上偷刻“某某到此一游”之類的字跡,法國法制健全,每一種損害行為都可能引起刑事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