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個四季分明的地方,小到吃穿用度都設(shè)計得非常有季節(jié)感,也因此格外具有詩意。比如格外雅致、令人過目難忘的和果子——什么季節(jié)吃哪種和果子,講究還真不少。就像我們端午節(jié)要吃粽子,中秋一定要有月餅才算過節(jié)。
和果子不是日本人發(fā)明的
傳說和果子最早是從中國傳到日本的,那時還叫“唐果子”。在奈良時代,這些裹著面粉再油炸的唐果子主要用于祭祀活動;和果子師傅們也都奉一名叫作“林凈因”的中國人為祖師爺。因日本自稱“大和”,所以來自中國的果子慢慢也就改姓為“和”,甚至連名字聽起來都比較“和風(fēng)”,比如:“雪梅娘”,“道明寺櫻餅”,“大?!保盎ㄒ娡枳印钡鹊?。
經(jīng)過多少代能工巧匠的悉心鉆研,和果子并不僅僅作為祭祀用品流傳下來,匠師們將日本的諸多傳統(tǒng)、節(jié)氣與古代和歌中的描寫,應(yīng)用到果子制作中,使得品嘗和果子成為一種美食享受,更成為一件很風(fēng)雅的事。
日本是個喜歡食用甜食的國度,最著名的哆啦A夢機器貓喜歡吃的銅鑼燒,也是和果子的種類之一。即使是看似簡單的饅頭,也有“茶饅頭” 、“薯饅頭” 、“酒饅頭”、“水饅頭”、“葛饅頭”、“鹽饅頭”、“栗饅頭”很多種類。
和果子被稱為日本飲食文化中的藝術(shù)之花,除了利用一些小的道具輔助之外,大部分靠匠師們用手指塑造而來,再加上一顆喜愛和果子的心,匠師們成功刺激人的視覺、嗅覺、味覺、聽覺、感覺,使和果子成為一種五感俱全的綜合藝術(shù)品。
季節(jié)的風(fēng)物詩
在日本,很重視“旬”的第一次;比如新年的時候大家要一起觀看“初日出”,“初參拜”;春天的時候要“初花見”;秋天要“初月見”;冬天要“初鰹魚”。這個“初”,據(jù)說可以帶來好兆頭。而相對于不同的“初”,也有不同的和果子。
春天的“花見”,對喜愛櫻花的日本人來說,是一年中比較重要的活動。觀賞櫻花,除了美景、美酒之外,根據(jù)傳統(tǒng)還要帶上精致的“花見丸子”來驅(qū)散櫻花樹附近附體的邪魔。這種有粉紅、白、綠三色的小糯米丸子串,三種顏色分別有不同的意義:綠色用艾草,代表即將長出的綠葉,預(yù)示夏季的來臨;白色代表好兆頭的白雪;櫻花色則表示春天;非常恰當?shù)伢w現(xiàn)了這個季節(jié)余寒未消,櫻花盛開,早謝的櫻花樹長出綠葉子的意思。
而秋天,和果子則被用來配合“初月見”。據(jù)說秋季賞月吃和果子的習(xí)俗,是由古代的貴族生活演變而來的,最初源于中國的中秋節(jié),在秋高氣爽的豐收季節(jié),院子中鋪著席子,插上幾把葦花,供奉糯米制作的丸子,聽聽絲竹,看看歌舞,便是那個時代最高雅的消遣了。
不過日本的“月見”,并不只八月十五那天,泛指秋天的月圓之夜。城市中高樓林立,很少有機會可以坐在自家的院子里賞月了,蘆花也很難尋,唯一保留的就是吃上幾串“月見丸子”。
春天的浪漫,夏天的清涼,秋天的豐盈,冬天的靜寂……一季季一款款的和果子,更是一首首唯美的詩歌。
Tips
和果子的基本做法
材料(8串份):
糯米粉200g,熱水200ml,糖50g,竹枝8根。
做法:
1.將糯米粉、糖倒入容器中,熱水慢慢注入,一邊混合,一邊用手試探,感覺糯米粉像耳垂一般柔軟的時候,便可以放在蒸鍋里蒸了。 蒸的時候要裹一塊布,大火45分鐘蒸好。
2.取出后好好揉一下,如果熱的話,可以拽著裹面的那塊蒸布一起揉。然后用搟面杖把它搟平,丟在放了冰塊的冷水中,釋放所有的熱量,注意,冷水要一直澆,也可以把它直接放在水龍頭下面,開著水流。
3.當徹底冷透后,拿出,揉均勻,搓成條,用竹條切成均勻的小塊,稍微搓圓,串到竹枝上即可。每串3~4顆。
月見丸子的糖汁制作
材料(4串份):
日本醬油40cc,糖50g,水45ml,淀粉15g。
做法:
1.將基本做法中串好的丸子串稍微在小火的扁平鍋中燒一下,兩面稍微有點糊斑即可。
2.將糖汁材料全部倒在一起攪拌均勻,倒入鍋中燒開,呈粘稠狀即可關(guān)火。
3.將丸子一串串地在糖汁中滾一下,使丸子串掛滿熬好的深色糖汁即可。
花見丸子的顏色搭配
因為需要有三個顏色,所以要將基本做法中的糯米粉揉好后就分成三份,分別加入綠色素與紅色素,揉成淺綠色的團子和淺粉色的團子,然后再切成小塊,按粉、白、綠的順序串好即可(其中的綠色素,如果手頭有艾蒿代替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