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特族”是Freeter的音譯,是英文“自由”(free)與德文“勞工”(arbeiter)的組合字。Freeter代表的是一種自由的工作方式,“飛特族”在西方一直非常流行,后來傳到日本。其特點是往往只在需要錢的時候去掙錢,從事的是一些彈性很大的短期工作。
仿照夢中的路線行走
認識“飛特族”尚昌平緣于她的新書發(fā)布會,這是她的第六本書《刀郎》,全書以刀郎人——刀郎地域文化——刀郎歌舞為主線,闡述了刀郎文化的精髓——刀郎故地麥蓋提之所以成為歌舞之鄉(xiāng)、音樂之鄉(xiāng)、農民畫之鄉(xiāng)這一博大的主題。
大學畢業(yè)做了兩年雜志編輯后,尚昌平開始了她的游走生涯。從1992年至今,她拍攝了上萬幅圖片,記有大量筆記;七進新疆,三次考察古絲綢之路全程(中國境內),對羅布泊荒漠、樓蘭遺址、古龜茲佛教文化深入考察,并提出了新的學術觀點。
尚昌平說,“走路”是認識大自然和磨礪自我的手段。對她而言,還有另一種涵義,“我把它看作生命狀態(tài),換言之,是我生活方式的全部。”其實,剛開始行走,是因為喜歡攝影和旅游。然而,走了很多地方后,接觸了太多善良、質樸的人,尚昌平被他們淳樸的感情打動了。她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用鏡頭和文字記錄下這些偏遠地區(qū)人們的生活,讓更多的人了解他們。
尚昌平說,偏遠山區(qū)生活條件非常惡劣,在云南的一個村莊她每天的口糧就是饅頭,甚至幾個月都不能洗澡。還有的地方,一家7口人只有一只碗,喝湯時大家你一口、我一口地互相傳遞,生活異常艱苦。有幾次回家后她都不想再出去了,可是,每當想起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雖然語言不通,但當她餓了、困了想找當?shù)乩相l(xiāng)幫助時,隨便敲開一扇門,當?shù)匕傩漳欠葙|樸而又真摯的感情,成為她行走的動力。
尚昌平盡情享受她的“飛特”生活,而她的生活費用則來源于她拍攝的圖片和以其“飛特”經(jīng)歷寫成的書。她說很多東西在生活中難得一見,而在尋夢中逐一實現(xiàn)。為此必須舍棄身邊擁有的許多,好在一切令她并無怨悔。
自由地享受生活
梁飛是典型的“飛特族”,用他自己的話講是“飛揚而特別”的自由職業(yè)人。
梁飛剛辭職,正在為旅游作準備。他今年35歲,一直做電視編導,曾給幾個著名欄目作過策劃,在圈里小有名氣?!拔以谏弦粋€文化公司做了兩年,攢了不少錢,現(xiàn)在打算休息半年,拿出一半錢去西藏,在那里呆上兩個月?!?/p>
梁飛說,過去兩年,他幾乎一直處于每天只睡五六個小時的工作狀態(tài),現(xiàn)在是該放松的時候了,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說起做“飛特族”的好處,梁飛認為,他們接觸的人和工作,都比全職工作者更廣泛,對職場百態(tài)會有更深了解,而且只要盡責、守信、靈活,很容易獲得雇主或顧客青睞,所以對找工作他從來不著急。
在工作中享受快樂
美國著名職業(yè)顧問威廉·布里奇在《新工作潮》一文中預言:未來的公司不需要固定的崗位和固定的員工,而是一個松散的“自由人聯(lián)合體”,當某個工作程序、某個季節(jié)性崗位需要人時,就臨時聘用一些專業(yè)人才,簽訂幾周或幾個月的勞動合同。“飛特族”的工作前提是,要專心、專業(yè),唯有如此,才能變成專家,也只有專家才能成為職場贏家。
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職業(yè)介紹中心相關人士表示,在一些高福利國家,“飛特族”很普遍,這是一種靈活的就業(yè)方式,與個人價值取向有關。不過,他同時建議,在決定“飛特”前,一定要慎重對待自己的職業(yè)選擇。一旦作了決定,就要勇于承擔各種后果,不要成為社會和家人的負擔。
社會學家指出,我們應該提倡把快樂和工作整合在一起,在工作中享受快樂。特立獨行“飛特族”的層出不窮,雖說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現(xiàn)象,但有關方面不能不看到其中的利弊得失,要努力采取多種措施,盡量化解隨之而來的種種“副作用”。這當中,最簡便有效的對策,便是推進和提升公民的休閑意識與休閑質量,把工作與休閑有機融合的文章做得更好、更深、更人性化。這,或許才是“飛特族”頻現(xiàn)給世人的最大啟示。
摘自《今日中國》2007年第10期
編輯/李小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