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惰是七宗罪之一??墒嵌砹_斯人并沒有對這個“所有惡習之首”持批判態(tài)度。相反,俄羅斯童話對于懶人無憂無慮的生活方式還大加贊揚。
德國富爾達實用研究大學教授彼得·阿克斯近日出版了《懶惰的快樂》一書。書中宣稱,懶惰能夠使人健康、幸福和長壽。法國心理學家馬耶爾·科利撰寫的名為《懶惰或盡量少工作的藝術(shù)》一書前不久問世。書中指出,懶惰是人對工作的一種無意識反抗;對有些人來講,懶惰只是他們做事的方式;而更多時候,懶惰可能是機體對于過度勞累所作出的一種自我保護。從這些書的銷量排名來看,懶惰這個話題不僅被德國人和法國人所關(guān)注,還在世界范圍內(nèi)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興趣。
俄羅斯心理學副博士、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阿列克謝·安德烈耶夫?qū)Υ嗽u論說,盡管聽起來有些匪夷所思,但懶惰不僅有益于健康,而且還有助于事業(yè)。人犯懶的時候,其實是在養(yǎng)精蓄銳。例如,大科學家查爾斯·達爾文就是個超級懶人。上中學時,老師強迫他學習語法,可是他卻常常趴在課桌上睡覺;不上體育課卻跑出去釣魚打獵。上了大學則變本加厲,大部分時間都賴在床上。從事科研工作后,他也是閉門不出。就是這樣“懶惰”的達爾文,卻在后來用多年時間寫出著名的《進化論》,在世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溫斯頓·丘吉爾在上中學時,成績排倒數(shù)第一,甚至根本沒有去考大學,對體育也漠不關(guān)心。他最喜歡的莫過于坐在搖椅上來回晃動消磨時光。就是這樣一個看起來“好逸惡勞”的人,最后卻成為了著名政治家。
愛因斯坦小時候是老師們公認的四體不勤、資質(zhì)愚鈍的孩子。誰又能想到日后他會成為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呢?
另外,牛頓、阿基米德、門捷列夫、畢加索也都是以懶惰著稱。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例子證明,天才的發(fā)現(xiàn)是從過于勤奮中得來的。
這難道說,要想成為天才,做一個懶人就行了嗎?安德烈耶夫說,當然不是,沒有天賦一切都免談。但是善于及時休息對于天才的產(chǎn)生至關(guān)重要。因為人的精力耗費得越多,剩下可以用來實現(xiàn)宏偉計劃的就會越少。如果長期處于緊張狀態(tài),人就會過早衰老并記憶力下降。此外,彼得·阿克斯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早起和繁重的體育鍛煉會摧毀健康,因為這是多余的壓力,尤其是在50歲之后會更為嚴重。
懈怠狀態(tài)不僅正常,而且有益。那些像陀螺一樣不停工作的人其實是在破壞生物鐘的運轉(zhuǎn)規(guī)律。生物鐘的規(guī)律是,一天之中機體差不多每兩小時休息一次。在這段時間內(nèi),人的反應會變得遲鈍,所以這正是需要放松的時候。如果不顧這些繼續(xù)工作的話,身體就會負擔過重。懈怠是為了讓機體正常運轉(zhuǎn)而進行的狀態(tài)調(diào)整。
強迫自己勞動很可能以悲劇收場。杰克·倫敦可以算是前車之鑒。他每天高負荷地工作,短時間內(nèi)寫出了眾多出色的文章,卻在生平第一次休假中突然去世,年僅40歲。這正是因為他耗盡了所有的生命力,仿佛已經(jīng)燈枯油盡,無力再燃燒下去。因此,珍惜自己的生命,只要不對事業(yè)造成損失,想偷懶時就偷懶吧。
摘自《北京青年周刊》2007年第50期
編輯/麻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