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街頭織嫂的謀生方法中受到啟發(fā),在南京開發(fā)全國第一家專業(yè)縫補店,3年里,憑看一針一線,竟然掙了300多萬元!
稀奇!大男人要開店幫人補衣物
強世林今年41歲,2002年,他失業(yè)了,生活陷入困境。2003年夏,他心情沮喪地徘徊在街頭,忽然,坐在巷口的一名織嫂問他:“先生,你家里有衣物需要縫補嗎?”縫補?織嫂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令他猛然意識到縫補也是一條謀生之路!他心想:現(xiàn)在大大小小的裁縫店到處都是,卻沒有一家縫補店,我能否開一家縫補店呢?
他隨即作了一番市場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人們對破損衣物有不同的處理態(tài)度:對一般破損衣物,多數(shù)人會一棄了之;但如果是高檔服裝,即使破損了也舍不得扔掉。而高檔服裝因破損而無法再穿,則是許多人的煩心事。強世林粗略地算了一筆賬:南京市有600多萬人,其中白領(lǐng)40多萬,如果這些人中有10%需要縫補高檔服裝,且縫補一件收取100元服務(wù)費,那就是400萬元??!這樣一算,他頓時興奮起來。
2003年6月,強世林東挪西借了1萬元錢,招聘3名織嫂,在南京市虎踞路開了全市第一家補衣店。誰知半個月后,他才迎來了第一位顧客。
這位顧客不久前工作服被煙頭燒壞了,可單位對員工著裝要求嚴格,情急之下,他找到補衣店。強世林接下衣服后,馬上讓一名織嫂進行修補??墒?,破損的地方雖然補好了,但破損周邊還是有痕跡。顧客穿上這件工作服上班后,還是被同事發(fā)覺了,并傳為笑柄。這件事一傳開,小店更少有人上門了。強世林這才醒悟:織補衣服,技術(shù)至關(guān)重要,靠織嫂用傳統(tǒng)技術(shù)補衣,很難滿足顧客需要。
神??!他補的高檔西服像新的
為了解決技術(shù)難題,2003年7月,強世林獲悉杭州市洗染行業(yè)協(xié)會有專門指導和培訓的技師,便前往那里系統(tǒng)地學習了衣物的織補技巧,很快就掌握了先進的織補方法。
回到南京,強世林在小店門前立了一塊牌子,上寫:“專業(yè)補衣,讓你喜新不厭舊?!睆V告打出不久,一位公司經(jīng)理找上門來。他說,他剛從法國1萬多元買回一件高檔西服,衣袖處劃破了一道口子,想看看還能不能補救。
強世林收下衣服后,根據(jù)所學知識,用了5天時間對衣服進行了精心處理。交貨那天,當強世林拿出衣服,那位經(jīng)理半天也沒找出劃痕,不禁驚訝地說:“你真神奇!”說完,當場付給強世林1000元酬勞。
強世林補衣如神的消息傳出后,一些老板和白領(lǐng)便慕名前來。見生意逐漸好轉(zhuǎn),他便將小店易名為“城市針線包”。為了讓顧客更直觀地了解衣物的縫補效果,他將衣物修補前后的狀態(tài)拍成圖片進行對比,并印成小冊子四處散發(fā)。他承諾:“本店對任何衣物均可以‘高標準織補還原’,如果達不到承諾標準,賠償衣物本金。”承諾一出,客人紛至沓來。
一針一線,縫縫補補掙了300萬
2005年3月的一天,一位顧客拿來一件價值不足百元的工作服修補。那位顧客說:“這件衣服我要急用,但織補價超過20元我就不補了?!睆娛懒诌B夜趕工,將工作服織補一新。那位顧客覺得不好意思,便表示要給他介紹一筆大生意。
原來,這位客人有位親戚在一家外貿(mào)公司負責后勤,這家公司積壓著一大批因保管不善,遭蟲咬鼠啃的高檔工作服。這批工作服每件千元以上,雖然還很新,卻沒法使用,因此,該公司愿出價1萬元,請人修補。強世林接下這筆生意后,連夜組織員工加班,經(jīng)過一個月的艱辛修補,終于將這批服裝織補還原。
不久,強世林察覺生意開始冷淡了,什么原因呢?他將客戶資料找出來研究一番后,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客戶的家都離自己的小店很近。他這才意識到自己的生意輻射范圍過窄。于是,他果斷地在市內(nèi)開設(shè)了5家分店。生意輻射范圍擴大后.他的月收人陡然達到了20多萬元。
如今,強世林已在南京開設(shè)了16家分店,除了衣物,又增加廠對地毯、皮革和裝飾等的織補。3年來,他通過縫補衣物,已掙了300多萬元。
一個下崗工人,僅僅用了3年時間就改變了命運。強世林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我們通常熟視無睹的小行業(yè),只要賦予它新技術(shù),同樣可以將其轉(zhuǎn)換成掙大錢的大事業(yè)!縫補手藝可以使強世林變?yōu)榘偃f富翁,其他的傳統(tǒng)小行當又何嘗不能如此呢?
摘自《文化報》
推薦/周蓮珠 編輯/李小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