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埃及的訪客,常被埃及人的虔誠所感動。90%以上的埃及人信仰伊斯蘭教。
前不久,我們在埃及時,正逢伊斯蘭教的齋月。齋月要求信仰者只能在太陽出來之前和落山之后進食,白天不能吃任何東西和飲水,埃及人對此嚴格遵從。所以,每逢太陽落山后,開飯的情景非常熱鬧,無論是大超市的保安和收銀員,還是街頭小店的老板,都迫不及待地在街邊擺開桌子吃飯。只要我們好奇地多看幾眼,就有人友好地招呼我們“入席”。清真寺外也擺出免費晚餐,讓一天不吃不喝的人們享用。
與這種虔誠相平衡的就是埃及人的詼諧。埃及人愛說、愛笑、愛樂、愛熱鬧,特別愛時常來點惡作劇,題材信手拈來,哪怕一點點“素材”,也能演繹到哄堂大笑。
我們在盧克索神廟入口處,收票員“表情豐富”地請求外國游客與他扳手腕玩,贏了可以免費進,引起各國游客的歡笑。埃及導游會裝雞叫,喚醒打瞌睡的游客。據(jù)稱,在埃及的酒吧和咖啡館,甚至于街頭巷尾,只要幾個朋友碰到一起,聰明的笑話如同爆竹一樣此起彼伏,直到人人笑翻。
與虔誠一樣,埃及人的詼諧,是他們生存的本領和智慧。在一個沙漠占百分之九十多、綠洲只有百分之幾、首都開羅擁擠著近1577萬人的國家里,豁達開朗和樂觀詼諧的生活態(tài)度非常重要。有時,以尊嚴和幽默的方式來擔當貧窮,也不失為一種人類認知的高明和生活的技巧。
埃及朋友告訴我們,埃及人窮也好,富也好,不幸也好,走運也好,他們很少發(fā)愁,也不怨天尤人,人際關系相對輕松融洽。不少埃及人是應付困境的高手,因為最難的困境最后都成了他們尋開心的話題。
埃及人的好性格得到了回報。世界醫(yī)學界發(fā)現(xiàn),埃及人的癌癥發(fā)生率極低,僅為歐洲的1/10。即使他們得了癌癥,其發(fā)展速度也較慢。還有,埃及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一年中全埃及比美國一座大城市發(fā)生的謀殺案還要少。這多少也得利于埃及人的性格,處事不行極端,用幽默化解怨恨。
摘自《揚子晚報》2007年11月10日
推薦/劉名遠 編輯/李小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