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我家來個小客人,是個只有4歲多一點(diǎn)的小男孩。大人們興奮地在聊天,冷落了他,他顯得很寂寞,大人們越來越高興,他卻撅著嘴越來越不高興。我便和他一起玩,我問他你會畫畫嗎?他沖我點(diǎn)點(diǎn)頭。我拿來紙筆給他,他毫不猶豫,信心十足,上來大筆一揮,彎彎曲曲的線條占滿了紙的上上下下的空間,仿佛他在拿水龍頭肆意噴灑,澆濕了花園里所有的地皮和他自己濕淋淋的一身。
他的家長拿過紙一看,責(zé)怪他:“你這是瞎畫的什么呀?”我趕忙說:“孩子畫得不錯?!北銕秃⒆釉诩埖捻敹藦潖澋那€之間畫了一個小黑點(diǎn),立刻,孩子興奮地叫道:“鳥!”是的,孩子筆下看似亂七八糟的曲線,瞬間就活了似的,變成了一只抖動著漂亮大尾巴的鳥,是動物園里從來沒有見過的鳥,是我們大人永遠(yuǎn)畫不出來的鳥。
我相信任何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畫家,他們筆下任意揮就的曲線,就是一幅充滿童趣的畫。我們在畢加索變形的和米羅抽象的畫中,都能夠找到孩子們揮灑的曲線的影子。比起直線來,曲線就有這樣神奇的魔力和魅力,它將萬千世界化繁為簡,濃縮為隨意彎曲的線條,有了柔韌的彈性和想象力。
所以,與畢加索和米羅是老鄉(xiāng)的西班牙最著名的建筑家高迪曾經(jīng)說過:“直線是人為的,曲線是上帝的?!?/p>
曾經(jīng)聽說過曲線屬于女人,卻從來沒有聽說曲線屬于上帝,在高迪的眼里,曲線如此的至高無上?,F(xiàn)在,想想,高迪說的真有道理。大自然中,你見過有直線存在嗎?常說筆直的大樹,其實(shí)是夸張的形容,樹干也是由些微的曲線構(gòu)成,才真的好看,就更不用說起伏的山脈、蜿蜒的河流,或錯落有致的草地花叢、鳥飛天際那搖曳的曲線。巴甫洛夫說動物都知道兩點(diǎn)之間直線距離最短,其實(shí)兩點(diǎn)之間動物跑出的從來不會是一條直線,雪地里看小狗踩出了那一串腳印,彎彎曲曲的,如撒下一路細(xì)碎的花瓣一樣漂亮。
去年,我在貝爾格萊德看一個現(xiàn)代藝術(shù)展,展覽館外先聲奪人立著一件展品,是在本來應(yīng)該爬滿花朵的花架里,塞滿了一大堆纏繞在一起的鐵絲網(wǎng),亂麻一般的鐵絲網(wǎng)的曲線肆意而充滿飽滿張力地糾葛沖撞著,花架成了想要約束它們卻又約束不了它們的一個畫框。在這樣尖銳的曲線面前,你可以想象許多,為它取好多個題目。
沒錯,曲線是上帝的,這個上帝屬于自然、藝術(shù)和孩子,因為只有這三者最容易接近上帝。
摘自《廣州日報》2007年11月13日
編輯/王文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