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長幼排列,李先念在異父同母的8個兄弟姐妹中是老幺。血濃于水,情深似海,李先念與他的親人們留下的一個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在荊楚大地代代流傳。
在母親的墳前長跪不起
李先念的母親王氏是河南省人。有一年鬧災荒逃難到湖北省黃安縣永佳河,嫁給一位姓袁的農(nóng)民。并生一女孩。后來,因為受不了丈夫的虐待,就帶著女兒改嫁到李家大屋的陳家,并將女兒改名為陳福芝。之后,又生育二女三男,即二姐陳貴芝、三姐陳青芝(后改為李德琴)、大哥陳有舟、二哥陳有元、三哥陳有全。
后來,陳家旁邊又來了兩位姓李的鄰居。即李先念的伯父李承盛和父親李承元。
原因是這樣的,李家兄弟倆本來住在離李家大屋不遠的坳口。由于隱藏劫富濟貧的“黑洋人”而得罪了鄰村的地主黃某,黃某帶人把李家的茅草房燒了。李家兄弟無家可歸,就托人找到九龍沖大地主吳立久,當了吳立久的佃戶。
陳、李商家都住著吳立久的莊屋。種著吳立久的佃田,兩家有什么困難就相互關照。由于陳家小孩子多,加上陳家外當家的身體又不好,所以李家兄弟總是對陳家仗義相助。
1904年,陳家外當家的突然一病不起,不久離開人世。陳家的一群孩子都未成年,更需要人照顧,李家兄弟幫助陳家的次數(shù)也更多了。久之,王氏與李承元在交往中產(chǎn)生了感情,經(jīng)人撮合,嫁給了李承元,從此陳、李兩家合為一家。
1906年,王氏生下了李先念的哥哥李澤臣。由于家境實在困難,從小就送給離李家大屋不遠的金家田親戚家寄養(yǎng)。
1909年6月23日,李先念降生到李家大屋。當李先念長到二三歲后,由于母親要下地幫忙干活。年幼的李先念就由哥哥姐姐們照看。
兒時的李先念,與大姐陳福芝、二哥陳有元、三姐陳青芝(即李德琴)接觸多些。后來三個姐姐相繼出嫁了,而三姐的婆家卓家田與李家大屋相隔不遠,所以他到三姐家就去得最多。
李先念的母親最疼愛自己的幺兒子。有一次李先念到后山砍了幾棵竹子,準備做成捕捉野豬、野兔的竹刀、竹箭、竹戟。當時李家大屋的韓姓和李姓歷來不和,因此韓姓地主就找上門來扯皮,說后山歸他家所有,要李家賠賞,并當場辱罵。到了晚上。為了給幺兒子出這口怨氣,母親拿著砍刀,憤怒上山,把那里的竹子砍倒了一大片。由此,李先念母親“護犢砍竹”的故事,便在九龍沖流傳。
李先念與母親最后一次見面,是在1932年lO月。當時李先念帶領紅四方面軍在大悟縣河口鎮(zhèn)與國民黨軍激戰(zhàn),沒想到母親找到戰(zhàn)場上來了。當時李先念只顧指揮打仗,要母親趕快離開。母親流著眼淚離開戰(zhàn)場,并把兩塊銀圓悄悄地放進兒子的口袋里。
后來,李先念聽見口袋里總有叮當叮當?shù)穆曇?,一摸才發(fā)現(xiàn)有兩塊銀圓。雖然李先念后來又托人把銀圓捎回家去。但這件事卻讓他對母親留下永久的思念。1990年11月21日。李先念在北京同工作人員談起這件事時。滿懷深情地回憶說:“我們轉到河南尋找戰(zhàn)機,又繞到金家寨,繞到紅安家鄉(xiāng)門口,我媽媽找到陣地上來了。當時有敵機轟炸,炮火連天,打死她怎么辦?我說這里正打仗。你怎么來了?她說是想看看我。我發(fā)了火叫她趕快走。派人送她回去。臨走時她偷偷把兩塊銀圓放在我的口袋里。一走路,口袋里叮當響,我才發(fā)現(xiàn)。便又托農(nóng)民捎回家去了。從那以后,我再也沒有見到過媽媽,真后悔當時不該對她發(fā)火,現(xiàn)在我是80歲的人啦,想老娘啊!”
1941年夏,李先念任新四軍第五師師長兼政委。有一天在朱家樓會見了過去的木匠師傅袁學福,并從師傅口中得知母親已于1935年患哽病逝世的消息。師傅說,母親在臨死之前,還張開拇指和食指做成“八”字形狀,盼望見一見排行第八的幺兒子李先念。由于當時家境非常困難,母親連棺木也沒有,還是師兄袁傳家和李澤興等人。把一棵大白果樹鋸掉做的棺木。
送走師傅回葉家田的第二天,李先念便帶著羅厚福旅長及程坦等人,回到李家大屋。李先念來到母親的墳前長跪不起,并大聲哭喊:“娘啊,您怎么不能再活八年十年。這么快就走了,兒子對不起你啊!”
兒子哭娘,撕心裂肺。在場的人沒有哪一個不流淚的。
當天,李先念還在家里辦了幾桌酒席,把袁傳家、李澤興及全村的男女老少請來進餐,以表示對鄉(xiāng)親們的感謝。
與三姐李德琴相處的日子最多
由于家境貧寒,兒時的李先念讀了兩年半私塾就輟學在家。為了謀一條生路,母親就讓李先念拜三姐夫袁傳祖為師學木匠。
袁傳祖能做一手漂亮的榨油工具絕活,在九龍沖一帶小有名氣。舊社會木匠手藝是傳親不傳友,傳子不傳女,所以李先念跟袁傳祖學木匠也就沒費什么難。
不久,袁傳祖患病臥床不起,李先念不愿留在那里吃干飯,只好回到李家大屋。
后來,李先念在李家大屋又跟族侄李澤興學做家具。李澤興小匠手藝很好,就是脾氣暴躁,還經(jīng)常動手打徒弟。有一次李先念跟一戶人家裝梯子,由于沒裝好,師傅打了他,使他很受委屈。此外,本村姓吳的地主經(jīng)常去找李先念的碴,母親擔心兒子吃虧,就沒讓李先念繼續(xù)學下去。
沒過多久,母親前往葉家田,請求木匠師傅袁學福收李先念為徒。因為李先念的父親李承元是袁學福的表叔。袁學福的妹妹袁學才又嫁給李先念的三哥陳有全。李先念的大哥陳有舟的女兒陳繼珍,又是袁學福的二兒子袁成祥的未婚妻,所以袁學福二話沒說,滿口答應。
袁學福忠厚老實,待人誠懇,木工手藝精湛,還能雕龍刻鳳。
后來,由于紅安、黃陂一帶發(fā)生災荒,袁學福一家難以維持生計。為了讓李先念不荒廢手藝,還能謀得一條生路。袁學福想方設法送李先念到漢口球場街陳福記壽器店當學徒,這是李先念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當時,北伐軍已攻占武漢,革命形勢如火如荼,這讓李先念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從而懂得窮人想翻身非要革命不可的道理。
李先念后來沒有繼續(xù)學木匠,而是出生入死參加革命,成長為一名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
盡管如此,李先念從來沒有忘記李家大屋的哥哥姐姐、師傅師兄弟們。
1949年5月,李先念脫下戰(zhàn)袍,擔任湖北省委書記、省政府主席、省軍區(qū)司令員兼政委。不久,李先念就托人帶信,接李家大屋健在的三姐李德琴、侄兒陳錫民和大師兄袁傳家等人到武昌做客。
翌年,李先念又派梅秘書到葉家田村,把木匠師傅袁學福接到家中住了20多天。
同年,三嫂袁學才帶著兒子陳長和到武昌,想找李先念幫忙弄一份差事。當時正處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李先念就對三嫂曉以民族大義,鼓勵侄兒陳長和參軍抗美援朝。陳長和聽了非常高興,當即報名,光榮地參加了中國人民志愿軍。
1953年春。李先念建國后第一次回紅安,到馬鞍山水庫工地看望民工,視察紅安中學。一連三個晚上,他在紅安縣城接待數(shù)十名紅軍烈士家屬,還與三姐李德琴及侄兒侄媳們見了面。
“三姐,我很想念你呀!”李先念拉著李德琴的手說。
“我也想念你啊!”三姐李德琴話剛出口,眼淚就溢出眼眶。
1960年10月的一天,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財政部部長的李先念,帶著中央有關部門負責人,在河南省處理關于信陽地區(qū)餓死人的案件后,來到湖北紅安視察。
此次回故鄉(xiāng),李先念心情沉重,臉上沒有一絲笑容。
到達紅安縣的當天,李先念就問縣委書記張景田:“紅安的災情如何?有沒有餓死人?群眾生活安排得怎樣?”
當天夜晚,縣里派人到李家大屋把李先念的三姐李德琴和侄子陳錫民接到縣城,李先念就單獨與姐姐和侄子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談話。
“你們說說看,紅安縣到底餓死了人沒有?”李先念問。
“我們村里沒有餓死人,但二程死了一些人,還有很多人得了浮腫病?!崩畹虑僬f。
“那是缺營養(yǎng),要吃點黃豆?!崩钕饶罱舆^姐姐的話茬。
“田里干得發(fā)裂,哪里還長黃豆喲!”李德琴說。
“干部多吃多占么?”李先念又問。
“大多數(shù)干部沒多吃多占,只有個別人喜歡吹牛。愛占群眾便宜。”陳錫民回答。
“允不允許搞副業(yè)?比如養(yǎng)雞養(yǎng)鴨。”李先念又問。
“社員們連飯都吃不飽,哪能養(yǎng)這些東西?!崩畹虑僦毖韵喔?。
“其實,沒有糧食,雞鴨也不是不能養(yǎng)。山上有的是,蟲子,河塘也有魚蝦,讓雞上山,鴨下河,它們照樣可以長肉。”李先念說。
后來,李德琴對弟弟試探性地問道:“你是國家副總理,紅安缺糧食,能不能解決一點?”
李先念回答說:“姐姐,我是國家的副總理,不是紅安的副總理。紅安缺糧食,只能由湖北省調(diào)劑解決,我個人無權給紅安調(diào)劑糧食。你要給鄉(xiāng)親們解釋,要體諒國家的困難?!?/p>
李德琴沒有再說什么,第二天李先念就到省城去了。
1963年冬天和1979年夏天,李先念又曾兩次回到李家大屋。那時候,李先念的8個兄弟姐妹。只剩下李先念和李德琴兩人健在,所以李先念就更加珍惜姐弟手足之情。多年來,李先念給姐姐留下固定的生活費用,逢年過節(jié)還接姐姐到北京居住。只是李德琴在農(nóng)村生活習慣了,在北京住上一段時間后就要回李家大屋。
1983年6月,李先念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任國家主席,三姐李德琴笑得合不攏嘴。當選的那一天,李德琴和侄子陳錫民把收音機的音量開得大大的。還說:“真沒想到我們的全伢(李先念的乳名)有這么大的出息,當上了國家主席?!?/p>
就在李先念當選國家主席后不久,李德琴突然提出要去北京見見弟弟,而且非要去不可。這次李德琴在北京住了20多天才回李家大屋,回來后不久就突發(fā)腦溢血病故。
三姐李德琴去世的噩耗傳到北京后,李先念萬分悲痛。由于國家的大事抽不出身來,他只好派秘書代他回家參加追悼會,并且承擔安排三姐后事的一切費用。
對二哥陳有元特別敬重
1926年,李先念受革命運動的影響。從武漢回到李家大屋。當時九龍沖一帶,已有董必武的學生王鑒、王秀松等人秘密進行革命活動。
李先念回家后,就把在武漢的所見所聞告訴二哥陳有元,有什么想法總是與二哥商量。在思想上達到統(tǒng)一。后來還把李家大屋的韓爽先、李澤信等人動員起來,一塊參加革命。
1927年,九龍沖成立了農(nóng)民自衛(wèi)隊,陳有元擔任中隊長。同年11月13日晚,陳有元跟隨李先念參加了著名的黃麻起義。年底,弟兄倆都先后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黃麻起義失利后,鄂東革命軍轉移到黃陂木蘭山,高橋區(qū)委讓李先念和陳有元等人留在當?shù)貓猿侄窢?。當時國民黨軍每天都來李家大屋搜捕,可每次都空手而歸。李先念在1979年5月回紅安時講過:“那時只有二哥知道我藏在紅馬寨的一個山洞里,連母親都沒告訴。我在山洞里躲了很長一段時間,二嫂和三姐有時化裝成上山打柴的樣子,用土罐子帶點吃的給我。但她們不是每天都送,情況緊張時,幾天都送不上一次?!?/p>
1931年6月。李先念任陂安南縣蘇維埃主席兼縣委書記,他的二哥陳有元擔任縣蘇維埃政治保衛(wèi)局審判長。兄弟倆并肩戰(zhàn)斗在一起。1932年秋,陳有元在“肅反”擴大化中受誣陷打成“反革命”,被政治保衛(wèi)局抓走。李先念在路過新集時發(fā)現(xiàn)了二哥,感到非常意外。因為他了解二哥對黨忠誠,革命堅定,怎么會是反革命呢?
李先念趕緊湊過去,二哥則大聲地對他說:“兄弟,我犯了錯誤。不要管我。你在部隊一定要好好干,要革命到底!”
聽著二哥的叮囑,李先念的心里似刀絞一般。他深情地望著二哥點了點頭,無可奈何地離去。
在那種“肅反”擴大化的特殊年代,李先念沒有辦法能救出二哥的性命。那次在新集殺掉的1000余名所謂的“反革命”。就連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的妻子和副總指揮王樹聲的妹妹。也沒能逃出魔掌,成為刀下冤魂。
后來,李先念的母親和陳有元的妻子冒著膽子到新集去收尸體,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婆媳倆悲悲戚戚,一路哭回。
陳有元被殺害時,他的二兒子陳錫民只有4歲。4年之后,妻子因為悲傷過度,也離開人世。
此后,陳有元的大兒子陳錫金討飯到縣永河被好心人收養(yǎng),二兒子陳錫民就靠跟人家放牛、打長工度日。
直到1941年,李先念回到李家大屋,才了解實情。便派交通員帶著侄兒陳錫民和木匠師傅袁學福的三兒子袁成龍,一起到大悟山新四軍第五師的學校讀書。
1946年中原突圍時,因為當時環(huán)境惡劣,李先念就讓侄兒從部隊復員回家。陳錫民回家時,李先念還送給他一件皮背心。直到今日,這件皮背心還留在陳家保存著。
全國解放后,陳有元遭錯殺的冤案雖然被昭雪平反,但李先念總抹不去對二哥的無限敬重和永遠思念。因為二哥犧牲得早,李先念便以最大力量對侄兒們給予幫助。
1953年,李先念主持操辦了侄兒陳錫民的婚事,還把新婚的侄兒侄媳接到武昌住了一個多月。
那一年,為人忠厚、正直、敢說真話的陳錫民,不僅當選村大隊長,還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李先念生前曾五度回紅安視察,有4次把侄兒陳錫民接到縣城了解情況。因為他最信任侄兒的為人,從來不講假話。
1971年冬,陳錫民受全村人重托,到北京去找叔父李先念要一臺拖拉機。李先念解釋說:“拖拉機有,可是全國有多少個生產(chǎn)隊你知道嗎?如果每個生產(chǎn)隊都給一臺拖拉機,目前國家就承受不了。你要回去做村里人的思想工作,不能因為我是國務院副總理就徇私,我們叔侄都要顧全大局?!?/p>
陳錫民覺得叔父李先念說得在理,回家后向鄉(xiāng)親們作了思想工作。
1985年,陳錫民去世,李先念安排申劍秘書參加侄兒的追悼會,并送了花圈。
1988年,李先念和夫人林佳楣回紅安時,一到縣城就把侄媳周魯慧和她的兩個兒子接去問寒問暖。聽說侄孫陳國華、陳春華都參加了工作,李先念十分高興。
第二天,在參觀董必武紀念館時,李先念夫婦與李家大屋的親人們在董老的大理石像前照了一張全家福。中午吃飯時,李先念講到二哥陳有元時說:“二哥過去搞革命很勇敢,很堅定,可惜被錯殺了。當時我也沒有辦法,救不了二哥呀?!?/p>
李先念還語重心長地告誡侄孫、侄外甥們,一定要勤奮學習,努力工作,接好革命班,當好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