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青春勵志偶像劇《恰同學少年》在央視熱播后,引起了廣大觀眾的強烈反響。該劇將重大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用創(chuàng)新的青春偶像手法演繹出來,生動再現了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楊開慧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青年時代在長沙的求學成長經歷與友情、愛情。毛澤東能成長為一代偉人和新中國的締造者,湖南長沙第一師范(以下簡稱一師)能培養(yǎng)出一大批在中國革命史和中國現代史上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人物,與該校楊昌濟、孔昭綬、徐特立等一批心系國家、創(chuàng)新教育、甘作人梯的良師名師密不可分,他們崇高的師責師德向我們展示了“教師應該怎樣育人”的重大現實主題,對我國現行的高校教育有著深刻的啟迪作用。
一、以“教育救國”為辦學宗旨
新的一師是在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剛剛推翻滿清封建帝制建立中華民國后建立的。當時的中國正處在新舊變革的重大歷史時期,社會矛盾尖銳復雜,外強紛擾,內亂頻生,民生困窘,百廢待興,中國民主革命之路任重道遠,困難重重,中華民族又走到了決定自己前途命運的十字路口。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一師作為革命黨人創(chuàng)辦新學的嘗試,校長孔昭綬明確提出“教育救國”的辦學宗旨,希望通過培養(yǎng)一批又一批的優(yōu)秀教師走向國民教育第一線,去開啟民智,教化國人,宣傳革命思想,提高國民素質,幫助百姓脫離愚昧無知的苦海,使中國逐步走向富強。為此學校決定以免收學費、生活費來吸收更多青年尤其是家境貧寒的優(yōu)秀青年來校讀書,使毛澤東、蕭子升等一批無錢報考北大的學子報考一師,也使象蔡和森這樣因交不起昂貴學費被迫從外校轉考一師,從而使學校匯聚了一大批思想激進、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學校勉勵學生立志立大志,楊昌濟教師甚至在課堂上要求每位學生把自己的遠大志向說出來,并一再強調要把個人的志向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結合起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在隨之而來的反對袁世凱復辟、擁護護國運動及保衛(wèi)長沙的斗爭中,充分展示了一師學生為國為民、不怕犧牲、團結戰(zhàn)斗的精神風貌,同時也全面檢驗了學校倡導的辦學宗旨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二、以創(chuàng)新教育為教學方向
一師創(chuàng)建之初正處在我國新舊制度尖銳對立之時,要走出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束縛,就必須創(chuàng)新教育,開辦新學。一師首先在課程設置上實現突破,除開設傳統(tǒng)的國文、寫作以外,還開設數學、物理、英語、哲學、音樂、美術等課程。其次,為了保證各門功課的教學質量,實行教師專、兼職聘任制度。校長孔昭綬不辭勞苦,親自登門求賢,遍請名師,使聞名長沙的板倉先生楊昌濟、省議員徐特立等相繼被聘為一師教員,還聘有外籍教師及藝術教員,從而大大提高了學校師資隊伍水平。第三,在教學的過程中善于發(fā)現學生長處,因材施教,不求全責備。毛澤東國文、寫作特別優(yōu)秀,但數學、美術成績不好,引發(fā)學校領導老師對學生學習興趣與分類教學的思考討論,努力尋找教學良方。第四,注重社會實踐與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不讓學生死讀書、讀死書。徐特立上第一堂課就帶領學生走出校門參加社會實踐,先參觀,后討論,讓學生自己觀察、自己分析、自己講解,令人耳目一新。學校組建學生組織為學生服務,鼓勵學生自己成立興趣學習小組,還就學校管理、教學方法等問題征求學生意見,全面培養(yǎng)學生能力。創(chuàng)辦工人夜校,老師們沒能辦起來,交給學生組織卻辦得紅紅火火。開設軍訓課,正是聽取了毛澤東“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的建議,對提高學員體質,培養(yǎng)吃苦耐勞精神是大有裨益的。創(chuàng)新教育建立在學校領導老師對教育事業(yè)無比熱愛、對學生高度負責的前提之下,通過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敢為人先,從而使教育事業(yè)充滿活力,使全體學生受益匪淺。
三、以服務奉獻為教師使命
一師的領導老師心系學生,甘作春蠶蠟燭,把服務奉獻當成自己的神圣使命。楊昌濟身為長沙名人,無半點架子,主動擔任學生學習社團的指導老師,成天與學生捆綁在一起,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徐特立把自己全部的工資收入捐獻給家鄉(xiāng)興辦學校,讓貧困的孩子有書可讀,自己卻節(jié)衣縮食,吃簡單的免費學生餐,穿草鞋上課,人稱乞丐老師。還有教師變賣自己的懷表,拿出自己的積蓄,為學生籌集生活費,幫助學校共度難關。特別是在反對袁世凱復辟的斗爭中,明知學校已被袁世凱的軍隊包圍,正在全力搜尋反袁傳單。抓捕反袁學生。在這千鈞一發(fā)的時刻,楊昌濟等一師全體老師冒著生命危險,將全部反袁傳單收集帶出校園。致使袁軍未能找到證據,從而有效地保護了學生,避免了一場劫難。他們以實際行動闡釋了師責師德的崇高與偉大。
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獲得了長足的發(fā)展,高等院校為國家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的人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作出了重大貢獻。但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沖擊下,高校已非往日的一方凈土,連基本的師責師德問題也出現了不和諧的因素?,F在,不少高校忙于圈地賺錢,大興土木,改造老校區(qū),建設新校區(qū),沒有條件的就大肆向銀行舉債,造成高校負債累累。辦學以盈利為目的,不論是統(tǒng)招生還是成教生,都收取昂貴的學費,對于交不起學費的學生給予停課、???、扣發(fā)畢業(yè)證等強制措施處理。有錢建高爾夫球場,把打高爾夫球當必修課來上,卻無錢建助學基金,幫助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yè)。部分教師深陷名利的泥沼,不惜學術造假,剽竊他人成果為自己晉升職稱;有的削尖腦袋在外謀取兼職,甚至成立自己的公司經營,精力根本不在學校和學生身上。有的教師不愿給本科生上課,即使上課也是走過場,課一完就夾著包走了,不與學生交流。更有甚者,高?,F已變成經濟案件的高發(fā)區(qū)和重災區(qū),在基建、招生、后勤產業(yè)、設備與教材采購等環(huán)節(jié)受賄案頻發(fā),數額巨大,影響極其惡劣,令人震驚而痛心。
去年年底,溫家寶總理在接見我國部分重點院校領導時尖銳地指出了目前高校存在的普遍問題,深刻地分析了其產生的原因,殷切希望高等院校加強管理,能培養(yǎng)幾個大師級的人物出來。這應該引起我們的警醒,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作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基礎和根本,是我國“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地位不言而喻。而教師隊伍建設又是發(fā)展教育事業(yè)的關鍵,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作為教師不可動搖的師責師德標準,是每一位選擇執(zhí)教、從教者必須遵循的底線。對比上世紀初的長沙第一師范,我們高?,F在的辦學條件要好多少無需贅述,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解決師責師德問題,就難以培養(yǎng)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更不用說培養(yǎng)大師、造就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