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學軍 穆啟國
當前加息有很多的理由。如加息可以減緩負利率問題。還由于“物價穩(wěn)定直接影響到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當前物價上漲、通貨膨脹壓力加大,是廣大群眾最為關注的問題”。這是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到的,當局對于通脹壓力非常敏感,加息就是其中的一條政策。
但是不加息也有很多理由。(1)多次加息的累積效應表明政策力度比較緊。隨著去年6次加息,目前利率政策的效應正逐步顯現。一是體現在企業(yè)融資成本上升;二是連續(xù)多次加息,調節(jié)和穩(wěn)定了通脹預期,儲蓄存款出現了回流。(2)合適的通漲水平有助于抑制部分需求。一是物價應保持在與現階段經濟發(fā)展和市場化改革需要相適應的適度水平,一定的通漲水平也可以抑制部分需求。二是加息也不能從本源上抑制通脹,原因在于上漲的因素與調控的因素不一致。(3)同時我們通過解讀央行行長在最近的人大答記者會上的講話,不加息有以下三個理由:加息不利于刺激消費需求。刺激內需就要降低儲蓄率,擴大消費,這是中國政府自1997 年以來就一直致力解決的宏觀結構性問題。加息,顯然難以滿足這樣的目標。考慮資本市場的需求,發(fā)揮利率杠桿在金融“脫媒”與“反脫媒”之間的作用。從居民的角度來說,當利率高的時候,居民的儲蓄意愿加大,而不愿意把資金進入到股票市場,這對直接融資來說是不利的。當利率較低的時候,居民自愿會選擇去資本市場購買合適的產品,這樣有助于調整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比例關系。或者說利率杠桿成為調整資金市場面的有力工具。隨著美國多次連續(xù)的降息,中美兩國的負利差也制約了加息的空間。
有加息的可能性,即使加息但空間不大。當前比較有效的手段一是人民幣升值,對沖輸入型通脹;二是采用數量型工具,收取和對沖一定的流動性。另外是從加大供給解決食品漲價問題等。
即使未來有可能從緊,包括過去的2007年央行已經10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和6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但是負利率現象依舊難以得到根本改變。
(作者供職于光大證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