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被許多教育工作者視為至理名言。柏林斯基也曾說過,“愛,應該是教育的工作,又是鑒別教育的尺度”。愛,應貫穿教育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作為教育工作者,職業(yè)道德的核心是熱愛學生。因為,愛是教育的橋梁,愛是教育的鑰匙,愛是教育成功的種子,愛更是熱愛學生像熱愛自己的生命。只有這樣才能搞好自己的工作,才能成為一位名副其實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師愛,就是要求我們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
一、愛教育不是一句空話,是我從教多年的深切體會
因為愛教育,所以堅持。在我的人生中,曾多次面臨職業(yè)選擇。剛踏出校門的我之所以選擇教師作為自己的職業(yè),是因為我覺得教師這職業(yè)既平實又高尚,符合我的理想,懷著這種樸實的思想,我選擇了它。后來我曾有多次改行的機會,有的職業(yè)比當教師輕松,待遇也不錯,我曾猶豫過。但老前輩們那種踏實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感染著我,他們是那么的安寧、平和,那種榮辱不驚的氣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格魅力令我肅然起敬。正所謂“文勝質則史,質勝文則野,文質彬彬然后君子”。那種氣度、那種魅力、那種自信和對教育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是由內而外散發(fā)的,是無法裝扮出來的。我記得有一位剛畢業(yè)分配來的老師被安排擔任初一班主任,新生報到那天,班里擠滿了人,站立的是家長,坐著的是小孩。他真切地體會到可憐天下父母心。一雙雙充滿希望的目光眼巴巴地看著老師,希望、擔心、懷疑、信任等什么表情都有,這位老師覺得肩膀上沉甸甸的。他想起畢業(yè)前夕系黨委書記的一番語重心長的話:“今天以前,我們可以說是為自己學習,學習認真不認真,影響的是個人的成績。但今天以后,我們的工作就不再是僅僅為了自己,我們的工作承載著一種良知,一種責任,一種道義,我們是為別人工作,為下一代工作,為希望而工作。”于是他用自信的語氣說:“請家長放心,我將把大家的孩子看作是自己的弟弟妹妹,我會把他們帶好的!”臺下頓時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這個老師和那位黨委書記的話使我認識到了教育工作的崇高,教師責任的重大。
二、愛學校是我們的一份責任,更是一份歷史使命
首先,我所在的安流中學擁有悠久的歷史?!鞍仓小庇稍瓡褐鸩桨l(fā)展而成:三江書院始建于1894年,至今已有110多年的歷史。1906年改為三江學校,1917年改為高小,1922年改為三江中學,1930年改為縣立第三中學,1949年10月改名為安流中學。其次,“安中”有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三江中學曾是五華革命斗爭的指揮中心,是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古大存同志的母校,古大存曾在此讀書、教書和領導革命斗爭。再次,安流中學作為五華南片30多萬人民的最高學府、五華縣三所大型中學之一,承擔著為三江人民興學育人的光榮使命。
知之深,愛之切,對“安中”的了解越深入,我就越感到責任重大:“安中”悠久的辦學歷史,使我們擁有了豐富的人文歷史積淀,我們有責任繼承和發(fā)揚光大?!鞍仓小钡母锩鼩v史,一方面使我感到光榮與自豪,加深了我對“安中”的熱愛,另一方面使我深感責任重大,并激勵著我踏實工作,奮發(fā)有為。30多萬人民的托付我們怎敢懈怠,又怎能懈??!愛學校是我們的一份責任,是歷史賦予我們的崇高使命,更是我發(fā)自內心的一種自覺意識和行動。愛學校應當體現(xiàn)在具體的管理工作中,體現(xiàn)在教學上,體現(xiàn)在每一位教師的言行舉止上。
三、愛學生需要教師身體力行,尊重與嚴格要求相結合
身教重于言教的魅力,在于教師為學生樹立了榜樣。凡是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老師首先要做到,這樣,老師的教育才有說服力,學生才能信其教。對學生來說,很多東西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學生學出來的,老師就是他們最好的樣板!我對學生常懷感恩之心,教育孩子時自己也常受到教育。
尊重學生人格,是熱愛學生的突出表現(xiàn)。在教育的全過程中,一是要建立人格平等的師生關系;二是要用發(fā)展的眼光評價學生,努力發(fā)掘學生的閃光點,尤其要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三是要做到任何情況下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四是要保護學生的受教育權、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不受侵犯。
愛學生要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學生的情感世界極為豐富,特別是當今社會,學生對新事物富有好奇心,他們需要老師的嚴格要求,但更需要老師的愛。在工作中,教師一定要愛心多一點,表揚放寬點,嚴不出格。一是嚴而有格,嚴是符合教育規(guī)律的嚴,是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嚴,決不是無標準、隨心所欲的嚴,更不是摧殘學生身心健康的嚴。二是嚴而有度,要從學生年齡特點、知識、經(jīng)歷等實際情況出發(fā)提出要求,充分考慮學生的可接受性。三是嚴而有方,要十分講究科學的教育方法,因為教育是一門藝術。特級教師魏書生對犯錯誤的學生的教育形式是別具一格的。他通常叫犯錯誤的學生唱一首歌,做一件好事,寫一份說明書。唱歌可陶其情;做好事可促其行;寫說明書可練其功。這樣的方法有科學性,效果顯著,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記得《三字經(jīng)》中有“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的說法,我認為應該再加上一句:嚴不當,也是錯。
在教育工作中,不僅要有嚴格的紀律,必要的權威,更需要崇高的師愛。這樣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四、師愛,讓教師生涯更有尊嚴
教師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歲月,奉獻的是自己的青春,換來的是學生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和教師的自豪與欣慰,追求的是那淡雅、清新、智慧的崇高境界。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許多教師的寫照,教師們全心全意付出,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讓學生不斷進步。教師在清貧中守望著神圣的教壇,不求任何回報,把希望送給每一個學生,接力賽似地一程程送學生走上人生路,默默地為一批批學生留下豐厚而寶貴的精神財富。作為精神食糧,它將伴著每一個學生度過風雨人生,幫學生高揚起理想的風帆,放飛人生的夢想。
教育事業(yè)不僅是一個播撒智慧的事業(yè),更是一個播撒人間真愛的事業(yè),我們每天的教學和管理工作雖然是一些平凡的小事,但對學生來說卻是事關前途命運的大事。做“三愛”教師既是師德的要求,也能讓我們教師的生活變得更充實、更有尊嚴。
(作者單位:廣東五華縣安流中學)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