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說明
海南外國語職業(yè)學院是一所由師范學校升格的高職語言院校,英語教學由來已久,口語教學頗具特色。2005年以前招收的都是海南島內(nèi)的五年制學生,大部分學生經(jīng)過五年的專業(yè)訓練和培養(yǎng),畢業(yè)時基本能達到語音正確、日常表達不成問題。我校的畢業(yè)生分布在海南的各個縣市、村鎮(zhèn),主要擔任小學和農(nóng)村中學教師,但也有多人被海南名校破格錄用,并在工作中得到好評;我們的在校學生還在多種大型口語比賽(如“楓葉杯”,CCTV口語大賽等)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成為我校的驕傲。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十分注重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并在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理論支撐
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是一種學習理念、學習方式,也是一種教學策略,強調(diào)同學之間的合作,強調(diào)在合作中優(yōu)勢互補,相互學習,共同促進。美國合作學習專家尼爾·戴維森提煉出了合作學習的七個要點:
⑴學習任務(wù)由小組合作完成,通過討論來解決難題;⑵小組成員面對面地交流;⑶小組中有合作互助的氣氛;⑷成員的個人責任感強;⑸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混合編組:⑹教師直接指導合作技巧;⑺小組成員有組織的相互依賴。因此,合作學習被認為是能夠推動學生認知及語言技能發(fā)展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1],尤其體現(xiàn)在在外語教學中。通過小組間的合作,使每個學生平等地參與學習,并有充分的發(fā)言和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合作學習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和主動探究,學生的進取意識、創(chuàng)造意識和合作意識能較好地得到強化。合作學習可真正使每個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受到尊重[2],從而真正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為了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小組成員為達到一個共同目標而努力,全組成員共進退;所有小組成員共享領(lǐng)導責任;小組成員必須進行充分有效的溝通;在合作學習中學生應學會解釋、闡述、支持、否定及證明各種觀點[3]。這就強調(diào):合作的形式是每一個成員都參與其中,合作的目標是每一個成員都得到進步。
合作學習雖然被認為和證明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和教學策略,也被廣泛的在教學實踐中運用。但基于大班教學的合作學習存在諸多弊病[2],從而使合作學習流于形式而收效甚微,甚至可能導致實質(zhì)性的失誤。因此,合作學習不是丟給學生一個籠統(tǒng)的任務(wù),然后聽之任之,而是要在目的明確的前提下,還要具體監(jiān)督、指導學生的實施過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學實踐
合作學習是相對于個體學習而言。提倡和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并不排斥個體努力,而是通過個體的努力,達成合作的總體目標。在新生進校伊始,我就將班級將近40位學生分為8至10個小組,說明小組的意義,指定小組組長,解釋小組運行機制,并要求學生在日常學習中進行小組合作。具體操作如下:
1.任務(wù)的分配。任務(wù)分為課堂任務(wù)和課外日常任務(wù)。課堂任務(wù)由教師在課堂上布置給學生,然后由各個小組合作進行。小組內(nèi)部還可以根據(jù)任務(wù)的類型進行更細的分工,并做到彼此協(xié)調(diào),最終合作成功。最初,任務(wù)的分配也需要教師的指導,引導組員合理分工,根據(jù)組員不同特征、性格、語言水平、以及前幾次任務(wù)的完成情況進行具體分配,做到人盡其能、人盡其職。這樣既能發(fā)揮個人的特長,帶動組員,還能節(jié)省時間,達到完成目的的更佳效果。課外任務(wù)的分配更為靈活,可以小組內(nèi)部合作,也可以小組整體合作,還可以組間合作。比如,每逢單元資料查找時,每組可派一人,資料查找回來后,組內(nèi)共享,輪流課堂展示;如果所需資料較多,小組間還可細分,資料回來后組間共享,分別課堂展示。這種任務(wù)的分配大大促進了班級內(nèi)部同學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既體現(xiàn)了合作精神,也增強了競爭意識,通過合作與競爭取得良好的學習和教學效果。
2.合作的指導和監(jiān)督。這種指導和監(jiān)督更多地體現(xiàn)在課堂上的合作。每次任務(wù)分配后,教師需要進行適當?shù)闹笇?,指導任?wù)的分配過程,以及個人任務(wù)的完成,總體任務(wù)的匯總,并宏觀監(jiān)督各個小組活動的進行,必要的時候隨時提供幫助。按照Johnson的話說,這時候,教師就是一個“兼職的導游”[4]。小組合作剛開始的時候,教師的指導和監(jiān)督尤為重要。從應試教育走出來的學生,大都只知道自身學習的重要性,只知道埋頭苦干,死記硬背,懂得閱讀、背單詞,但卻很少體驗合作的滋味,因此沒有養(yǎng)成合作的習慣,也找不到合作的方式,體驗不到合作的樂趣,感受不到合作的成功。這時候,教師必須進行合理的、令人信服的引導,使學生明確如何進行合作。教師在整個合作過程中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指導、引導、監(jiān)督、幫助。只有經(jīng)過反復、長期的合作實踐,合作小組才能比較順利、迅速的進入實質(zhì)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也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
3.責任的協(xié)調(diào)。小組合作不僅靠的是每個人的努力,還要明確自身的責任。組長擔負著任務(wù)分配、得分紀錄的責任,但組長不是終身制,而是輪流制。這樣,避免了一些同學過分依賴組長去做任務(wù)的結(jié)果展示。由于組長輪流制的實行,使每個組員都有當組長的機會,因此也就每個組員都有上臺的機會和責任。這樣避免了推委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當這種輪流制不起作用,比如個別同學基礎(chǔ)太差,無法完成任務(wù),或者其它組員認定他的上臺會給本組丟分時,教師需要出面協(xié)調(diào)。協(xié)調(diào)的方式多樣,可以是開導教育式,說明道理,以理服眾,或者以情動人;也可以是寬容式記分,可以有組內(nèi)同學討論后,由某一同學執(zhí)筆寫好,再由該基礎(chǔ)差的同學上臺念出來(一般同學要求說出來,而不是念出來),然后教師適當評分;還可以鼓勵式記分,可以知會全班,對于個別基礎(chǔ)很差的同學,采取鼓勵式記分原則,這樣既不影響小組得分,又鼓勵了個人,使得小組合作熱情不減,個人學習還能熱情漸增,可謂兩全其美。但不管是寬容式記分還是鼓勵式記分都要把握好度,不能輕易使用,更不可長期反復使用。一旦濫用,記分制就會失去應有的效果,鼓勵和寬容也就成為縱容。
4.活動方式。課堂合作學習活動多樣化,例如:小組討論,有老師給出話題,小組內(nèi)進行討論,然后由每個組派出一個或一對組員代表本組進行展示表演;小型辯論,以組為單位,每兩組進行辯論,小組內(nèi)部協(xié)作,組間進行競賽;組間信息交流,先由小組談?wù)?,然后跟其他組交換信息,然后由代表陳述對方組的情況,這樣可以擴大交流面。具體活動可以有話題討論,故事接龍,詞語演講(給出一個詞,用該詞進行即興演講),小型辯論,英語知識競賽,課本劇表演等等。利用豐富的活動形式和內(nèi)容,激起學習興趣;利用小組合作,擴大和加強學習效果;利用同學間的互助合作,促進了解、交流,同時也增強課堂氣氛。
5.評估和檢查。合作的過程和結(jié)果固然重要,但評價同樣重要。適當?shù)脑u價可以刺激和鼓勵合作,不當?shù)脑u價則會令合作失去興趣,從而喪失合作的效果,失去合作的意義。評估的方式采取過程評估與結(jié)果評估相結(jié)合。過程評估也就是形成性評價。在每次小的合作結(jié)束,對合作成效進行口頭評估,并分別給成果展示者記分,由組長記錄,并對各小組的表現(xiàn)進行口頭評價。不管是對組員還是小組的評價,都必須公平合理,能讓學生信服。此外,還定期不定期收繳小組情況和思想?yún)R報,對情況進行分析評估,并作出及時、合理地反應。結(jié)果評估一般在期末進行,通過調(diào)查問卷、個別談話、以及集體投票和教師集中決定等方式,對整學期小組合作的總體情況進行總體評價,給每一個同學的合作得分利用標準分制重新計算出期末得分,并選出合作優(yōu)秀組,以及單向協(xié)助優(yōu)秀個人。通過評估,進一步確認了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成效性,使每一個學生意識到合作學習的好處,體會到合作學習帶給自己的提高和進步,從而增強合作的欲望,為今后的合作打下更好的基礎(chǔ)。
通過一年的合作學習實踐,教師發(fā)了一份調(diào)查問卷,結(jié)果顯示:學生普遍認識到合作學習的益處,并且多數(shù)人都認為自己的口語能力提高了,敢于表達了,去外教家里交流的機會也多了,更會跟人相處了,上課更有意思了,課外也有“小課堂”了——合作學習的小課堂。老師也覺得上起課來更輕松,教學效果也更好了。學年末進行考核的時候,所教班級96%的學生通過了學校的朗讀(reading)測試①(第一學期末通過率僅4%),98.7%的通過了說話(speaking)測試②(說話測試是在第二學期開始進行)。
學年末,通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課本劇匯報演出,充分展示了小組合作的成果。演出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選題材,自編、自導、自演,并邀請學校領(lǐng)導和其他英語老師前來觀看。演出過程中學生流利的英語口語,響亮的聲音,真實情景的模擬表達,道具的使用,小組內(nèi)部和諧的配合,小組之間友好的競爭,使整個演出獲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再次證明了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和實用性。因此,我們認為,合作學習對于高職高專學生的英語學習非常有利。只要老師引導得當,教學設(shè)計合理,任務(wù)分配合適,監(jiān)督幫助得法,評價公正有效,完全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從而提高教學,并且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與人合作,為將來走向社會打下基礎(chǔ)。這也完全符合職業(yè)教育一貫秉承的“實用”原則。另外,合作學習不僅僅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學習活動,還應該延續(xù)到課堂外。所以要知道學生自覺主動地在課堂外進行合作是學習,把合作的力度加大,幅度加寬。這樣才能真正體現(xiàn)合作學習的作用,才能使合作更具成效。
我校的班級一般在40人左右,比較適合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但大班教學對合作學習的挑戰(zhàn)依然存在。由于班級較大,小組比較多,如果每個組都上臺展示,每次活動結(jié)果展示的時間有可能會比較長,如果掌控不得當,就會因為耗時過多而影響教師的整體教學;如果要求只能有部分小組上臺,則又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久而久之有可能無人上臺,或因上臺機會不均而導致小組之間的矛盾,從而使小組合作不能正常進行。因此,如何調(diào)節(jié)小組合作與大班的正常教學進度,如何充分利用課堂時間進行常規(guī)教學又能有盡量多的機會給學生練習口語,做到充分利用小組合作促進教學、促進口語能力,是一個很實際,而且是必須解決好的問題。
注釋:
①該校朗讀測試從如下幾方面測量學生朗讀:pronunciation, intonation, group and sentence pause, fluency, emotion, loud enough, and comprehensibility.
②該校說話測試從如下幾方面測量學生說話表現(xiàn):eye-ball contact, facial expression, body language, fluency, emotion, loud enough, gesture, and comprehensibility.
此論文為海南省教育廳立項課題《實行分級教學提高高職高專學生英語成績》(編號為Hj2007154)系列論文之一
參考文獻:
[1]劉淑華.論大學英語課堂中的合作學習.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162-164.
[2]吳艷.小組合作學習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科教文匯,2007.7:63-64.
[3]張媛媛,熊濤.合作學習策略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綜述.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7.6:29-31.
[4]Johnson,D.W.R.T.Johnson(美).(伍新春,鄭秋,張潔譯)合作學習[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