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5月,一艘名叫“黃蜂號”的美國核動力潛水艇在波羅的海執(zhí)行巡邏任務時,突然發(fā)生了意外故障。失去控制的潛水艇急速下沉,艇內(nèi)的23名船員也隨著沉到海面下43米深的地方。
這個深度的海水壓力已經(jīng)達到上千噸,一旦脫離潛艇外殼的保護,即使穿著潛水服,人也會被壓成肉餅??墒峭?nèi)的空氣是有限的,就這樣呆在里面,用不了多久,大家也都會因缺氧而死。最不幸的是,艇長米蓋羅尼在啟動通氣蓋時,被彈起的鐵蓋子猛地擊中頭部,倒在了血泊中。在這緊要關頭,失去了領導和指揮,水手們更是驚慌失措,亂成一團,感覺死神離他們越來越近了。
就在這關鍵時刻,忽然有人用高亢的嗓音說:“伙計們,大家不要亂,靜下來動動腦筋,我們一定能找到生還的機會!”
眾人的眼光集中在了他的身上。這是一位年輕的水手,名叫貝利。盡管只有28歲,可他在艇內(nèi)函經(jīng)工作了8年,是個老練而出色的炮手。
“伙計們,我宣布:從現(xiàn)在開始,由我擔任代理艇長,大家都要聽我的指揮!”
貝利的果斷和冷靜,使大家鎮(zhèn)靜下來,不約而同地紛紛點頭,表示愿意聽從他的指揮。
接下來,人們開始討論逃生的方法,各種主意一個接一個地冒出來,但不是不切實際,就是不具備實現(xiàn)的條件。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的情緒又低落下來,開始唉聲嘆氣。貝利也漸漸焦急起來,他心神不寧地在艙內(nèi)來回徘徊,突然注意到放在艙室角落里的一箱魚雷。一瞬間,他的腦海中閃現(xiàn)一個大膽的念頭:能不能把人像魚雷一樣,從炮口發(fā)射出去呢?
貝利把自己的設想說了出來,伙伴們聽后頓時嚇得目瞪口呆:這不是把人當成“肉彈”了嗎?可是,炮彈是鋼鐵做成的,人的身體卻是肉長的啊!
貝利鎮(zhèn)靜地解釋道:“人體和魚雷的粗細差不多,所以肯定能通過魚雷發(fā)射管。如果把射程控制在43米左右,人就能到達海面?!?/p>
“可是這樣做能保證人的生命安全嗎?”
“與其坐在這里等死,不如冒險試試?!必惱Z氣堅決地說,“現(xiàn)在就要看我們的毅力和勇氣了!”
這時艙內(nèi)的氧氣已用得差不多了,人們開始感到呼吸困難??磥沓藞?zhí)行這個方案外,沒有別的選擇了。
貝利簡單地對大家做了說明:“從海底到海面,壓力的變化太大。每個人在被發(fā)射前,必須吐出肺部的所有空氣,再屏氣半分鐘。否則,在壓力急速減輕的情況下,肺部會因過度擴張而爆炸,所以還是十分危險的。但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用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去爭取!大家一定要有信心,我們一定會在海面相會的!”
第一個進入炮筒的是潛水員羅伯遜。他在呼出肺部空氣后,馬上屏住了呼吸。不一會兒,他的臉開始變紅,轉(zhuǎn)而由紅變白。雖然憋氣的感覺越來越難受,但他還是咬緊牙關支持著。這時貝利趕快按下了魚雷炮的發(fā)射開關。透過觀察孔,他看到炮管里沖出一股強大的氣流,排開了周圍的一小片海水,緊接著一個黑影從涂有塑料防水膠的管口射出,一眨眼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磥砹_伯遜的發(fā)射是成功了,但他是生是死還很難預料。
盡管膽戰(zhàn)心驚,但別無選擇的船員們還是一個接一個地鉆進了炮筒,被貝利一炮又一炮地送上海面。到最后,除了這位冷靜的炮手外,潛艇內(nèi)已沒有別人?,F(xiàn)在,他又該怎樣“自己發(fā)射自己”呢?
此時艙內(nèi)的氧氣已經(jīng)十分稀薄,如果他不能在5分鐘內(nèi)把自己發(fā)射出去,那他就要永遠留在海底了。只見他先把下半身躺進炮筒,然后深深地吸了一大口氣,再慢慢地向外呼出,一邊竭盡全力控制著心跳,使自己平靜下來。當肺部的空氣被他一點一滴地吐完后,他馬上伸手啟動了開關,同時迅速往炮膛里一滑——“轟”的一聲,貝利只覺得自己的身體在向上猛沖,他的耳朵里感到一陣劇烈的疼痛,就像是坐在迅速拉升的飛機上那樣。剎那間,他幾乎昏迷過去。當他再睜開眼時,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浮在海面上了!放眼望去,遠處的海面上還有好幾個腦袋在一上一下,他知道這是他的戰(zhàn)友們,立刻向著他們高喊:“我也上來了!”……
“黃蜂號”上的船員們這次借助魚雷炮發(fā)射脫險,創(chuàng)造了世界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