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初,蘇美在宇航事業(yè)上展開了激烈的競爭。為了在這場競爭中成為贏家,前蘇聯(lián)不斷加快宇宙飛船的設計。并增加發(fā)射頻率,宇航員的安全問題漸漸被忽略或根本無暇顧及。為趕超美國人設計的兩座艙飛船,前蘇聯(lián)的設計師們緊急將原有的兩座艙“聯(lián)盟號”飛船改成了三座艙。由于座位太小,要“擠進”這個窄小的飛船,宇航員只好放棄占用很大空間的宇航服。雖然這種做法遭到了許多人的反對,但“聯(lián)盟號”的主設計師米申卻一再夸口說:“就算宇航員只穿內褲飛行也是一百個安全。”
1971年6月6日,多勃羅沃爾斯基、沃爾科夫和帕查耶夫乘坐“聯(lián)盟11號”飛船從拜科努爾發(fā)射場發(fā)射升空,3名宇航員打開艙門進入了空間站。
他們一共在空間站停留了23天18小時22分,進行了一系列天文觀測、植物在失重條件下生長的實驗和一些醫(yī)學實驗,獲得不少寶貴資料,干得相當出色。
6月30日,3位宇航員進入“聯(lián)盟11號”飛船準備返回地球。就在飛船即將進入大氣層的一瞬間,座艙中與外界連接的通風安全閥意外松開。安全閥松開后,飛船上的通氣小窗口快速地一開一合,艙內的空氣迅速地向太空散去,飛船內的氣壓在20秒鐘內從900毫米汞柱一下子降到了500毫米汞柱,1分鐘后氣壓表上的水銀柱低至170毫米!在飛船出現(xiàn)漏氣現(xiàn)象4秒鐘之后,多勃羅沃爾斯基每分鐘吸氣48次,是正常人的3倍,這時的多勃羅沃爾斯基幾乎進入瀕死狀態(tài)。
盡管返回程序正常,返回艙也安然著陸,但當人們打開艙門時,3位宇航員已遇難。醫(yī)生們在尸檢中發(fā)現(xiàn),3位宇航員瀕死癥狀幾乎完全相同,都有腦溢血、肺部充血、耳鼓膜破損和血痰的跡象。如果他們當時穿了宇航服,這個悲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別忽視那些貌似可有可無的細節(jié)吧,一個小小的細節(jié),足以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