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秋
(佛山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佛山528237)
摘要:反思性教學是在自我否定過程中不斷達到更高一層境界的教學。反思性教學不同于一般性教學的最大特點是:反思性教學培養(yǎng)目標既注重學生發(fā)展,也注重教師發(fā)展,即在教學實踐中“讓學生學會學習,教師學會教學”。反思性教學由反思性教學計劃、反思性教學實施和反思性教學評價三部分構成一個連續(xù)統(tǒng)一體。
關鍵詞:反思性;教學;學會教學;學會學習
20世紀80年代,反思性教學在西方發(fā)達國家蓬勃興起,近年來反思性教學也在國內(nèi)開始引起教育者的關注。筆者根據(jù)多種反思性教學理論,結合教學實踐略談一下反思性教育理論在課堂教學中具體運用,以此來“借石攻玉”。
所謂反思性教學,迄今說法不一,如維拉認為:“反思性教學是教師借助發(fā)展邏輯、推理和仔細推敲的判斷以及支持反思的態(tài)度進行批判性分析過程。”這個定義告訴我們,反思性教學依賴理智的思考和批判的態(tài)度與方法,是教學主體自我解剖的過程。布萊克通過反思進而闡述反思性教學,他認為“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動及情景的能力。使用這種能力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努力思考以職業(yè)知識而不是以習慣、傳統(tǒng)或沖動的簡單作用為基礎的令人信服的行動?!彼姆此冀虒W還要求教師審慎地考慮他們實踐的倫理意義并樂意根據(jù)頓悟矯正不良行為?,F(xiàn)用通俗的語言來概括反思性教學的定義,所謂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以自己的教學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從而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并使教學實踐更具合理性的過程。
我們把反思性教學中的教師稱做反思型教師,反思型的教師應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素質:一是有一定的倫理與道德水平,二是有責任心,三是執(zhí)著性。也就是說:一個沒有道德的不負責任的教師是不會自覺反思自己的教學情況的,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和成就動機對反思性教學起著致關重要的作用,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往往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一個自我否定的過程,在否定中達到一個更高一層的教學境界。
課堂教學是堅持“以教師為中心,還是以學生為中心”長期以來一直是教育界人士為之頭痛的問題,因為堅持“以教師為中心”使教師的積極性得到發(fā)揮的同時卻又抹殺了學生的積極參與,這種教學模式因而受到絕大多數(shù)教育者的否定?!耙詫W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一方面能滿足學生的需要,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愿望發(fā)展,但也使學生陷入了完全自主發(fā)展而又不會發(fā)展的兩難境地,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抹殺了教師的作用,把學生的地位提高到了不切實際的程度,使得從事教育的同仁們無不感到痛苦無奈。反思性教學彌補了這兩種教學模式的缺陷,使教學過程更趨于完善。反思性教學堅持的是“既以教師為中心,也以學生為中心。”換句話說,反思性教學不僅以發(fā)展學生為目的,而且還注意教師的協(xié)調發(fā)展。因為教師也不僅僅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至少還有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間接目的,這一自我間接目的同時又是推動發(fā)展學生這一直接目的的重要力量之一,所以說反思性教學既注重學生的發(fā)展,又注重教師的發(fā)展,也就是說:在教學實踐中“讓學生學會學習,教師學會教學”。這兩種“學會”的關系是:學會學習是學會教學的出發(fā)點,學會教學是從根本上解決學會學習的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不能不斷地學會教學,那教師就不可能不斷地教學生學會學習,因為教學是隨著歷史發(fā)展而變化的,學會學習的內(nèi)容和形式在不斷變化,教師只有不斷地把握這些變化,學會教學才能勝任自己的工作。一般性的教學只要完成了教學任務,就達到了教學目的,而反思性教學不僅要完成教學任務,而且要求教師本人在教學中得到提高,不注意自己在教學中得到提高的教師,完全有可能以年復一年的機械重復的方式完成教學任務,顯然,這樣完成的教學任務的含金量是不高的。
反思性教學包括反思性教學計劃、反思性教學實施和反思性教學評價。
1.反思性教學計劃
反思性教學由學期計劃和課時計劃組成。
1.1學期計劃,學期計劃主要包括:
教學目標:通過解決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問題或重要的個別問題,發(fā)展學生與教師相應的素質。這個目標要分化到各個單元,即要大致描述各個單元的教學目標,以及這些目標與學期整體目標的關系。
教學措施:主要的教學方法和相應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時間:根據(jù)周或月安排,每周或月完成的教學任務或開展的活動。這些活動大致反映解決問題的過程,即研究過程。
教學總結:對全學期教學進行反思并肯定成績,發(fā)現(xiàn)問題。
1.2課時計劃,也就是指教案,主要包括:
教學目標:主要說明通過當堂課的教學使學生和教師得到哪些具體的發(fā)展,要解決什么具體問題。反思性教學有兩個教學目標:一是讓學生學會學習,二是讓教師學會教學,即發(fā)展學生與發(fā)展教師統(tǒng)一。教師學會教學,學會教學到底包括哪些主要因素,至少包括道德因素、文化因素、能力因素、身體因素等。確定的這些目標通常與教學內(nèi)容有內(nèi)在的一致性,把這些目標落實到具體的教學中,每上一堂課實現(xiàn)一個具體目標,使教師初步形成某種具體的素質,學會教學的成就比較明顯。例如某一堂課的教學目標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另一個目標是培養(yǎng)教師的激勵能力。通過兩個目標的實現(xiàn)使學生更會學,教師更會教,或是學生學得更多更好,教師教得更精更巧。
教學重點和難點、課型、教學工具等。
教學方法:反思性教學不受限制地使用各種有利于教學目標實現(xiàn)的教學方法。除常規(guī)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參觀法等外,還有移情法(發(fā)展學生與教師的同情心、人際理解能力)、敘事法、觀摩法等。
教學過程:大致涵蓋激發(fā)動機,主要是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教師的教授動機,使師生都保持較高的成就動機水平;教學新知(包括鞏固知識),師生共同研究學習內(nèi)容,使教師與學生都有一定的收獲。學生的收獲主要在于德智體各種素質的增強,教師主要是教學道德和教學能力等方面的提高。課后對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反思,針對不足之處提出改進措施。
2.反思性教學實施
反思性教學過程主要包括授課與聽課兩方面。
授課是教師施教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授一堂成功的課至少應達到如下標準:目的明確、內(nèi)容正確、思想健康、藝術性強、講授方法、組織合理。
學生的聽課質量是衡量授課質量的基本尺度,是教的效果能否轉化學生身心發(fā)展效果的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學生積極配合教師的講授,認真聽課,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學習目的明確、主體意識強、學法合理。
授課過程應圍繞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展開。反思性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積極參與的教學過程,倡導采用各種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
舉例一、某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既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也促進教師的個性發(fā)展,為此而采用的教學策略是“創(chuàng)讀”文本。所謂“創(chuàng)讀”就是允許學生在尊重文本“愿意”的基礎上,對文本進行有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在教學內(nèi)容上,教師要自覺避免以自己的理解或教學大綱以及其它參考資料為唯一標準的現(xiàn)象,允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大膽地想象,然后引導學生對想象內(nèi)容進行理性“清理”,刪除謬誤,保持合理性。在對人的主體上,教師要不斷地要從新的角度解讀他人與自己,避免偏見的影響,深入理解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的新的內(nèi)涵。
舉例二、某節(jié)課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教師的激勵能力和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就采用了“促進理解”的教學策略。其教學方法之一是使用“期待定勢”的教學方法,期待定勢是誘發(fā)學生對一學習事件的渴望態(tài)度的手段,這種手段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期待,其學習動機就會形成。
案例
一、題目: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要求:
1、學生自發(fā)組成研究小組(5-6人),自定組長,分工協(xié)作,圍繞主題多方搜集資料,通過討論,最后制作成一個5-10分鐘的PPT或FLASH。
2、時間為1個星期。
三、步驟:
第一步:各小組在課堂上向全班同學演示他們自己制作的PPT。
第二步:其他同學向該小組提問題,小組成員回答。
第三步:展開討論。
第四步:教師進行補充并發(fā)表評論。
評析這種“期待定勢”的教學方法通過鼓勵學生圍繞一個主題去搜集有關資料,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動腦、主動學習的能力,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理解,同時也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與自己身邊的人和事聯(lián)系起來,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促進理解”的教學策略的第二個教學方法是討論法。這種教學方法是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其他學生作出反駁,由此產(chǎn)生爭論,直到大家形成更深更新的理解。
案例
教師在講“民族”這一概念時,不是抽象地向學生重復教材上的定義,而是先給學生問題讓同學們討論:岳飛和文天祥是不是民族英雄?
學生討論、爭論的結果如下:
1、岳飛和文天祥不能說是民族英雄,因為古代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也屬于中華民族。
2、岳飛和文天祥只能說是漢族人的英雄。
學生由此得知“民族”的概念應分為廣義的和狹義的。
評析討論式的教學方法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也培養(yǎng)了教師的組織能力。
3.反思性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可以給教師提供有關教學目的達到程度、教學過程的合理性、教學方法的有效性等方面的信息,以致教師調節(jié)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評價是對教師授課和學生學習情況的判斷;公正的教學評價可以激發(fā)教師的積極性。
反思性教學包括教師自我評價和聽課人員評價兩個方面。
3.1教師的自我評價。教師的自我評價貫穿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從教學內(nèi)容到教學方法,從教學組織到教學效果,從涉及教學事件到可能的師生矛盾的解決等等各方面無不進行反思。
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個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睡覺或注意力不集中時,反思型教師首先作出的反映不是盲目地責怪學生而是考慮自己的課是否缺乏吸引力,或者是自己講的知識可能不能滿足個別學生的需要,或者是個別學生可能跟不上教學進度等,為此教師要及時跟這些學生溝通,了解情況,并及時作出教學調整。又如有些學生拖欠作業(yè),教師就應考慮在布置作業(yè)時是否該顧及學生的個性差異而分層布置作業(yè)。再如對考試作弊的學生,反思型的教師不是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撕毀試卷或宣布這個學生的考試作廢,而是悄悄地把這個學生叫出來,耐心地詢問他作弊的動機。學生考試作弊的動機是很復雜的,如果主要的原因是怕失敗,教師就應給學生一次認錯的機會,給該生進行一次不計分只檢查學習情況的考試。如果作弊學生是對考試不滿,那么教師就要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找出根源,采取補救措施。
3.2聽課人員的評價。在教研小組活動上,授課教師與聽課教師研討、交流,認真聽取聽課教師的評價,來反思自己教學行為。具體操作程序如下:
第一,授課教師詳細描述自己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思路、策略和方法等。
第二,聽課教師坦誠地評價,提出優(yōu)點和不足。
第三,授課教師和聽課教師思想交鋒,互相交流,達到共識。
第四,寫出改進措施,或者寫出課后心得體會。
反思性教學評價堅持以下幾點:
(1)科學評價與人文評價的統(tǒng)一。反思性教學評價堅持如下評價標準:一是嚴格把握評價標準和尺度。二是最大限度降低評價手段等方面的主觀因素,努力排除個人感情和價值觀等的影響。三是確定合理的評價程序。同時在不適合客觀評價的環(huán)節(jié)和方面,反思性教學強調可以采用人文評價,即這種評價不僅依賴于事實,而且允許被評價者或評價者的主觀因素融入其中。這里的主觀因素主要有師生的道德修養(yǎng)、價值觀念等。
(2)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的統(tǒng)一。長期以來的教學評價只是單純地采用定量評價,這種方法評價教學有它的好處,但由于它忽略了教學中的“人性”,因而很難說明一些復雜的教學現(xiàn)象。因為定量評價用的是精確的數(shù)學語言,有時無力來說明教學中的非數(shù)學現(xiàn)象的語言。因此,對于教學中比較復雜的情況,除了定量評價外,還要用定性化的語言評價,如用評語描述。
反思性教學教師不斷地反思自己教學實踐,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水平和成就動機在其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換言之,只有教師知道,教學是沒有止境的,無論自己的課教得何等有效,不斷提高總是必要的有可能的,那么教師才會自覺地反思自己的教學,不至于滿足現(xiàn)狀,不思進取。
參考文獻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夸美紐斯著,傅任敢譯:《大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3]克伯屈著,王建新譯:《教學方法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4]利科爾著,陶遠華等譯:《解釋學與人文科學》,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5]鐘啟泉編譯:《現(xiàn)代教學論發(fā)展》,教育科學出版社,1992年版。
[6]李秉德主編:《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