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程
曾經(jīng),這扇門歷經(jīng)滄桑,如今,這扇門神采奕奕……
也許有人會有這樣一個問題:世界上哪扇門歷史最悠久?
我的回答是:北京。
3000年的北京,850年的國都。850年,有開門,也有關門;有修門,也有拆門;有守門,也有攻門……背后,蒙古的寒風從遠古吹來;身前,依舊是華北平原的萬里云天。這扇銹跡斑駁的門,為一個古老的民族而設。
850年前的一切已模糊得沒有影像。我們只記得公元1153年,北方的金朝建起了這扇大門;我們只記得,華夏民族的支流在這里交匯、入海;我們只記得,當年康乾盛世的風物繁華;我們只記得那門上更替了850年的門牌:燕、幽、中都、天都……
曾幾何時,我們敞開國門歡迎八方賓客:馬可·波羅來了,阿拉伯人來了,波斯商人來了,日本學生來了……打開這中國的北大門,也就翻開了一部世界交流史。從明朝中葉算起,北京也足足關了300年。當封建社會的太陽已經(jīng)西斜,老皇城的主人鎖住這扇大門,自給自足,不識世事,自稱天朝。
后來,大門外來了一群金發(fā)碧眼的陌生人,他們用堅船利炮轟開大門。這門,已經(jīng)不堪一擊,中國,已經(jīng)不堪一擊。
北京就在這850年里開開關關,這扇北方國門已經(jīng)太累太累。清晨,剛剛迎來世祖?zhèn)兊巧系畚?;傍晚,又送走一批批新青年漂洋過海。
無論開門關門,北京都是那樣燦爛輝煌,看那高高的天安門,金碧輝煌的故宮,它們成了歷史的使者;你再看那鋼筋水泥的叢林,車流、人流交錯掩映的天橋,它們是今日北京博大胸襟、開放精神最有力的見證。
走過850年,冰冷的干戈不見了,熊熊的火光不見了,北京卻依然熠熠發(fā)光。
今日,她敞開胸懷,讓沉郁了千年的中華文明的長河滾滾入海。在開放的浪潮中,在奧運的氣息中,她將一個“門”字喊得雄壯非凡。
千年的古城,請原諒,我不能記下每次開門、關門那動聽的吱吱聲。只能用單薄的小手輕輕抹去850載城墻上積下的塵土。
百載的國都,請原諒,我不能留住君王在位的威武,只能用稚嫩的筆墨,去天壇祭祀宋元明清的祖先。
祖國的大門,請原諒,我不能消去斑駁的銹跡,只能付出汗水,在世紀壇內為北方大門的明天祝福。
教師有感
寫門,寫城門,大約也是極平常的,但偏偏選取北京的城門,不避俗,不怕別人寫濫,自然是因為胸中有一種俯瞰天下的氣度,有一種評說歷史的自信,有一種縱論成敗的視野。文章要有大氣,要有豪邁的氣概,此文可為例。(吳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