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亞民
1.是的,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長堤;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葦泊;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氣,使我看到了黃鸝的全部美麗,這是一種極致。
是的,它們的啼叫,是要伴著春雨、宿露,它們的飛翔,是要伴著朝霞和彩虹的。這里才是它們真正的家鄉(xiāng),安居樂業(yè)所在。
各種事物都有它的極致?;[山林,魚游潭底,駝走大漠,雁排長空,這就是它們的極致。
(選自孫犁《黃鸝》)
賞析:這三段文字優(yōu)美清麗,且表達同一個語意使用了多個詞語,作者還巧妙運用了大致相同的韻腳和基本整齊勻稱的句式,整散結(jié)合,參差錯落,使文章音節(jié)對稱,語調(diào)和諧,曲折盡意,鏗鏘抑揚。
2.中年是下午茶:忘了童年的早餐吃的是稀飯還是饅頭;青年的午餐那些冰糖元蹄蔥爆羊肉還沒有消化掉;老年的晚餐是清蒸石斑還是紅燒豆腐也沒主意;至于八十歲以后的宵夜就更渺茫了:一方餅干?一杯牛奶?總之,這杯下午茶是攪一杯往事、切一塊鄉(xiāng)愁、榨幾點希望的下午。
(選自董橋《中年是下午茶》)
賞析:有人說董橋的比喻不是“散裝”而是“套裝”,而且很新鮮,喻體和本體之間乍看起來是風(fēng)馬牛不相及的,且喻體指涉的內(nèi)容也不易用三言兩語交代清楚。讀者只有通過意會,才會發(fā)現(xiàn)它們在審美意象上的聯(lián)系,體味到其中所蘊涵的哲思。
3.一次寒潮剛過,天氣已經(jīng)好轉(zhuǎn),輕風(fēng)微微吹,太陽暖烘烘,陳奐生肚里吃得飽,身上穿得新,手里提著一個裝滿東西的干干凈凈的旅行包,也許是力氣大,也許是包兒輕,簡直像拎了束燈草,晃蕩晃蕩,全不放在心上。他個兒又高,腿兒又長,上城三十里,經(jīng)不起他幾晃蕩,經(jīng)常挑了重擔(dān)都不乘車,今天等于是空身,自更不用說,何況太陽還高,到城嫌早,他盡量放慢腳步,一路如游春看風(fēng)光。
(選自高曉聲《陳奐生上城》)
賞析:高曉聲用一個普通說話人的口氣,自自然然地敘述,大多句子都很簡短,通達流暢。而且間有整句,使文章有了一點節(jié)奏,讀之上口,聽之悅耳。
4.臨水而棲,或許正是梅的品格使然。不信,你可以讀一讀這些詠梅的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雪后園林才半樹,水邊籬落忽橫枝”、“池水倒窺疏影動,屋檐斜入一枝低”。一字字,一行行,無不蕩漾著盈盈水汽。更有那些丹青妙手,水墨行家,常常把縱橫的筆意、一腔的心境,涂抹在空曠寧靜的江汀澤畔,任斑駁的古干,曲虬的疏枝,寫出一種百折不撓的傲氣,一種錚骨凌霜的堅貞與豪邁。個中奧秘,除了草木萬物離不開水的滋潤外,恐怕跟梅的古拙清絕分不開?!皳P州八怪”之一的冬心畫江梅,極強調(diào)“清瘦”二字。他說,瘦處要“如鷺立寒汀,不欲為人作近玩”,而清呢,則“清到十分寒滿把,始知明月是前身”。梅質(zhì)本高潔,梅喜清幽,當(dāng)它兀立深山溪谷的水邊時,那濾瀝自青枝綠葉、石罅巖縫的甘泉雨露,以其晶瑩剔透的液澤悄悄浸濡著梅之根,梅之枝,開出的梅之花自然也就冰晶玉潔、香清溢遠了。
(選自洪峰《臨水而棲》)
賞析:此段文字寫景狀物具體形象,作者在贊美梅的品格時,未忽略文字的美感價值。這典雅優(yōu)美的語言使臨水而棲的幽姿透出清瘦的神韻,使人如臨其境,如見其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