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素敏
明媚的陽光普照大地,碧綠的山枕著清澈的水,清澈的水倒映著碧綠的山。小鳥唱著歡樂頌,藍天下的人們閑適地坐在綠茵草地上說著、笑著……
這情景令我心馳神往!
可是,我國的許多地方,天空已不再藍,水已不再清,山也不再綠,水污染、大氣污染、土地污染……除了污染,還是污染!國際環(huán)境保護專家艾烈先生說:“中國差不多是世界上環(huán)境污染程度最嚴重的國家。”這無疑是給只專注于經濟發(fā)展的國人敲響了振聾發(fā)聵的警鐘。一心執(zhí)著于發(fā)財致富的人們啊,是還我河山本色的時候了!
青山何時現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边@是古人對村居和青山的描寫。然而,為了金錢,在昔日綠樹蔥郁的大山里,貪婪的人們早已拿起斧頭狠狠朝樹木砍去。大山里,有的人錢包越來越鼓,但山上的斧頭越來越多,樹木越來越少。有的地方,一眼望去——整座大山黃土裸露,一旦干燥的山風刮過,黃沙飛舞、旋轉、跳躍。大山依舊在,綠樹不再有。發(fā)家致富,使人不擇手段,貪婪埋沒了良知。人們啊,何必這樣一味向大自然索取。這樣下去,必然會遭到大自然加倍的報復。
難道我們能熟視無睹?難道我們要聽之任之?任那青山從地球上消失?
碧水幾時還
回想小時候,家門前的河是很清冽的。清水如鏡,明凈透亮。微風掠過,浮光躍金,間或榕葉飄至水面,不一會兒,又被河水悠然帶走——河水太清了,容不下一片落葉棲息。轉眼間,十幾年過去了,如今家門前的河已是面目全非,發(fā)黑的河水里飄浮著廢棄的塑料袋。然而,污染的又何止我家門前的河?
我們中華民族的搖籃——黃河,唐朝詩人劉禹錫曾曰:“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滔風簸自天涯?!睅资昵?,人們還能從黃河里釣到體大味美的肥鯉。而今,這條母親河的身軀被肆虐地侵害,然而她那義憤填膺的嘩嘩的控訴聲,又有什么人能去認真聽?站在黃河邊,我們再也嗅不到那迷人的帶著濃濃黃土氣息的水腥味了,撲面而來的是一股難聞的工業(yè)化學的混合氣味。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边@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一文中對洞庭湖的描寫。長期以來,寬闊的洞庭湖一直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然而時過境遷,洞庭湖已不能保持我國第一大淡水湖的稱號了。據資料顯示,論湖水的容積,鄱陽湖有363億立方米,而洞庭湖卻比鄱陽湖少9億立方米。因此,洞庭湖已把“中國第一大淡水湖”的美名拱手讓給鄱陽湖了。而且洞庭湖的面積每年在縮小,以此下去,洞庭湖會名存實亡。
難道我們能熟視無睹?難道我們要聽之任之,任那波瀾壯闊的黃河變?yōu)閺U河和美麗的洞庭湖從地球上消失?
藍天曾經有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碧瞥娙藙⒂礤a如是說。改革開放后,中國面貌煥然一新。經濟建設的高速發(fā)展使得人們的生活水平猶如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然而,工礦企業(yè)的大煙囪爭先恐后地向天空噴吐煙霧,它們就像無數條黃龍升天。擁擠于大道的汽車,也不甘示弱地放出一條條飛入天空的“小黑蛇”。日積月累,天空漸漸地改變了顏色:由蔚藍到淺藍,由淺灰到深灰?!八{天白云”,成了不少現代人的奢望。
難道我們能熟視無睹?難道我們要聽之任之,任那碧霄從地球上消失?
綠野回人間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碧瞥娙税拙右自@樣描述過原野,花迷人眼,草沒馬蹄,這是何等美麗的景色!然而這樣的美景如今已很少見到了。我國廣袤無垠的內蒙古大草原,昔日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地方,可是現在呢?水草肥美的土地早已被牛羊吃得滿目瘡痍,過度地放牧使土地荒漠化了,而牧民對此卻無動于衷。于是高原綠地草枯沙蝕,一旦大風飛揚,黃塵滾滾,使幾百公里外的北京城也感到沙塵暴的威脅。
難道我們能熟視無睹?難道我們要聽之任之,任那綠野從地球上消失?
后記:
環(huán)境污染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對我們生存條件的破壞。犧牲環(huán)境的發(fā)展,只能帶來短暫的經濟效益,毀掉的是我們的家園。青山、碧水、藍天、綠野,是地球的本來面目,消失了這些,我們也就失去了生存之本。保護好環(huán)境,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莊嚴使命。
教師點評
文章緊扣征文話題,從青山、碧水、藍天、綠野四個方面,采用對比的手法,敘述了環(huán)境破壞的嚴重性和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后面歸結到“還我河山本色”的題旨來。全文邏輯比較嚴密,說理令人警省。文章較多地引用了我國古代詩文中的句子,這些句子都來自于小作者學過的中學語文課文,引用到作文中來,既增加了文采和說理力度,也表現了小作者學以致用的可貴實踐。文章中的小標題,恰如其分地體現了小作者的行文思路和精巧布局。
(周仁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