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開成
【摘?搖 要】“無”與“無”的意思不同,“無”所包含的意思至少有三個:第一,有而后無,古代寫作“亡”;第二,似無實有,古代寫作“無”;第三,無而絕無,古代寫作“無”。在出現(xiàn)的時序上,三個字有先有后?!巴觥背霈F(xiàn)最早,甲骨文中已有,其次是“無”,最末是“無”。
【關(guān)鍵詞】無;亡;無
在這里,我為什么要說“無”而不說“無”呢?因為“無”與現(xiàn)在我們說的“無”的意思不同。今天我們說的“無”在《辭?!防锏囊馑加校孩贈]有,不存在;②哲學(xué)范疇,與“有”相對;③不;④通“毋”,不要;⑤不論;⑥用同“否”;⑦非。其實,認(rèn)真分析一下,“無”所包含的意思至少有三個:第一,有而后無;第二,似無實有;第三,無而絕無。在古代,這三個“無”的意思不同,字的寫法也有分別,第一個意義的“無”寫作“亡”,第二個意義的“無”寫作“無”,第三個意義的“無”寫作“無”。在出現(xiàn)的時序上,三個字有先有后?!巴觥背霈F(xiàn)最早,甲骨文中已有,其次是“無”,最末是“無”。下面就“無”的三個不同意思略加分析:
一、亡
“亡”,有而后無,就是說曾經(jīng)有過,后來又沒有了,它是“有”的否定,與“有”相對出現(xiàn),在甲骨文中,“有”寫作“”,而“亡”寫作“”或“”,是“有”的左半或右半,意思是“有”的缺失。就是在今天,也能看出“亡”與“有”的聯(lián)系,在粵語中“亡”寫作“”,也是“有”的缺失,而且從讀音看,粵語的“”讀mǎo,這與古音中“亡”的讀音相同?!巴觥钡囊饬x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再用了,我們現(xiàn)在用“沒有”來代替這個意思。要注意的是,今天說的“沒有”并不完全等同于“亡”,“沒有”用于回答別人的問話“有沒有”,它可以是曾經(jīng)有而后沒有的回答,也可以是根本未有過,而只是否定一樁事實而已。應(yīng)該指出的是,“亡”的否定是對客觀的、物質(zhì)的東西的否定,它與下面要說的“無”的性質(zhì)不一樣。
二、“無”
“無”,無而純無,空無,虛無,什么也沒有。它與“有”是完全相反的,“有”指事物的存在,是有形、有名、實有的、物質(zhì)的、客觀的實體;而“無”卻是無形、無名,根本不存在的,絕對的虛無。這就是佛教的“無我”的“無”?!盁o我”就是否定世界上有物質(zhì)的實在的自體(“我”)的存在。佛教認(rèn)為,一個人做到真正的“忘我”“無我”,那他就根本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宇宙也成了空蒙蒙一片虛無。今天說的“無中生有”中的“無”就是這個意思。
三、“無”
“無”,似無實有。它同具體的實有沒有關(guān)系,是無形無體的,人們摸不著,看不見,無力感知它的存在,它又是無處不有的,彌漫于整個宇宙,它也不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而是依靠物質(zhì)內(nèi)部運動發(fā)生變化的,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種規(guī)律。這和老子所說的“道”的某種意義是相同的。(老子“道”有多種意義。)人們雖無法感知其存在,但又確信它的存在,于是就形成了一種觀念,并確定一個名稱,用一個符號“無”來代表它?!盁o”對人們的影響很大,許多人從不同角度闡發(fā)了它的意義。哲學(xué)上有“無極”之說,《老子》“復(fù)歸于無極”,這里的“無極”,就是指宇宙的最原始的、無形無象的本體;道家的“無為”是指順應(yīng)自然的變化,這里的“無”并不是虛無空無,而是指一種看不見的而又確實存在的規(guī)律;佛教中有“無?!钡恼f法,“無?!本褪钦f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不停變化、沒有常駐性質(zhì)的,實際上是指事物的變化規(guī)律,就如同“無”一樣不斷變化而無恒性;迷信中說有一種人死時勾攝靈魂的使者叫無常鬼的,變化不定,無處不有,人們無法確知它何時到來,無法對它設(shè)防,其實說的就是“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