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艷芬
【摘 要】發(fā)問,會讓學生動起來,讓語文課堂緊張起來,從而能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
【關鍵詞】發(fā)問;課堂教學;思維;效率
為了更好地促進教學,我校于本學年特別設立了教學開放日、教學開放周、教學開放月,在這期間,教師們可自由地走進任何一門學科、任何一個年級、任何一位教師的課堂,去傾聽、去學習。這一活動極大地喚起了廣大教師的學習熱情,為教師創(chuàng)設了互相借鑒、取長補短的平臺,更重要的是引發(fā)了教師對自身教學的深刻反思,真所謂“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短短的兩個月內(nèi)聽了58節(jié)課,這些課讓我獲益匪淺、感悟頗多。
語文課有美育的功能,但絕不等于放松、渙散,要向語文課要效率,勢在必行?!鞍l(fā)問,會讓學生動起來,讓語文課堂緊張起來”,這是我在聽過我校高級教師李鳳瑞老師的課之后最大的感慨,他的課堂給了我很大啟發(fā),從中我似乎找到了在目前應試教育的形勢下語文課在夾縫中生存的希望之路。
上李老師的課,學生的思維是緊張而又活躍的,從課上到課下,學生都是動的,無怪乎優(yōu)異的成績了。構(gòu)成其課堂緊張而高效機制的原因主要表現(xiàn)在“發(fā)問”上,下面結(jié)合授課實例略作說明。
1.授課的常見方式是向?qū)W生發(fā)問,尤其體現(xiàn)在文言文教學、習題課、復習課的處理上。用他的話說:“簡單的我(教師)來講,難的你們(學生)講?!睂嵺`證明,這樣的課堂產(chǎn)生了高效率。譬如:《促織》一課,課文內(nèi)容比較長,又是自讀課文,其中的文言知識點很典型,不能不重視。如若老師自己講,學生被動聽,要耗費掉4-5課時且效果不理想。針對這樣的文本,怎樣做才能達到事半功倍呢?李老師主要采用向?qū)W生發(fā)問的方式,具體過程如下:文章以句為單位,請一學生讀,一學生譯,對于簡單的句子,學生譯得無問題,大膽放過不講;譯得有問題的地方,或該句出現(xiàn)了重點詞,教師向?qū)W生提問,引起學生注意,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點撥、強化,讓學生做好筆記。這樣處理起來非常快,大約兩課時就可以結(jié)束,而且重點突出,學生主動性較強,因為學生在此之前必須做好充分的課下預習,否則無法“對付”教師上課的提問,難免尷尬。這樣的發(fā)問方式,對于高三的復習課、習題課非常適用,以往一套題非常耗時,教師從頭捋到尾,一篇文言文閱讀題講下來就需要一節(jié)課。用這種方式處理的話,則會省時、高效。一篇文言文不用全文翻譯,先布置學生課下預習,課上就文中的重點詞發(fā)問,然后教師對較難的句子做得體的翻譯。這樣既方便教師很好地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又讓學生明確了學習的重點。另外,在基礎知識的鞏固落實上,也可以把剛剛學習過的重點詞匯的意義、用法以及字形的正誤等多樣的問題通過投影向?qū)W生提問,加強對學生的檢測,鞏固的效果不錯。即便是新授課文如大現(xiàn)代文閱讀,好的問題的設置,也往往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2.發(fā)問要做到有重點,有的放矢。教師上課看似輕松,實則需充分備課,熟悉課文,把握重點,巧妙設問。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提問的隨意性,提高發(fā)問的有效率,真正地調(diào)動起學生的興趣。
3.發(fā)問不能代替講解,教師要對提出的問題有精當?shù)狞c撥、講解和及時、中肯的點評。要做到問學生所未能想,發(fā)學生所未能發(fā),授課的語言干脆利落、準確生動、一語中的,讓學生有豁然開朗、茅塞頓開之感,在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中獲得最大的滿足與快樂。
李老師的課“發(fā)問多,有重點,效率高”,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對緊張、有序、高效的課堂是歡迎的,對這種授課方式是充分認可的,這也增加了我今后教學、教改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