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木·納斯爾丁,維吾爾族,1947年2月出生于新疆烏魯木齊,中共黨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教授)、油畫家、壁畫家。曾在《伊犁日報》社、伊犁州展覽館任美術編輯和創(chuàng)作員?,F(xiàn)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油畫藝術委員會委員、新疆油畫學會主席、新疆畫院名譽院長、新疆藝術學院教授、美術分院院長、中央美術學院碩士生導師、西安美術學院碩士生導師。被授予“全國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自治區(qū)優(yōu)秀專家”等稱號,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05年被吸收為“世界教科文衛(wèi)組織專家成員”,被世界教科文衛(wèi)組織授予百位中外專家首批特殊貢獻“金色勛章”,并為第四、五、六屆全國美代會代表,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
克里木1981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研究生班,1988年~1989年在法國巴黎國際藝術城深造、舉辦畫展,并先后赴歐洲、中亞、東南亞諸國進行藝術考察,2000年赴意大利舉辦畫展時再次對歐洲各國進行藝術考察,2004年應邀赴美國華盛頓出席“古道新彩—中國西部畫展”開幕式,并對華盛頓、紐約、費城等城市進行藝術考察。1972年以來,油畫、粉畫、壁畫作品多次參加自治區(qū)美展、全國美展和國際美展,并榮獲國際美展“特別獎”,國家“壁畫大獎”、全國美展“銅牌獎”、“優(yōu)秀獎”等。作品由文化部選送到法國、美國、澳大利亞、日本、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阿聯(lián)酋、阿曼、巴林、卡塔爾等國以及臺灣、香港、澳門等地區(qū)參加各類國際藝術博覽會和畫展,并先后在北京、巴黎、阿拉木圖、比什凱克、香港、博羅尼亞、烏魯木齊等城市舉辦個人畫展。
其傳記載入《中國藝術大系》、《二十世紀中國油畫全集》、《中國當代油畫藝術》、《世界名人錄》等專集和辭書。
出版有《克里木油畫作品集》、《克里木》、《中國油畫二十家—克里木》、《阿布都克里木·納斯爾丁作品集》等專輯。組織編輯出版了《中國·新疆·麥蓋提農民畫集》、《新疆百名美術家》光盤、《新疆畫院作品集》、《希望之星—新疆少兒美術作品集》、《第三屆中國油畫展—新疆作品集》等畫冊,并任主編、副主編。代表作品有:《麥西來甫》系列作品、《搖籃曲》、《于田人》、《母親》、《女兒》、《夏提古麗》、《古道集市》、《天山之春》(大型壁畫)、《東歸》(大型壁畫)、《民族大團結萬歲》(中央贈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團結寶鼎”鑄銅浮雕)等。
作為外來畫種的油畫藝術,在中國傳播發(fā)展只有近百年的歷史。這期間有一大批優(yōu)秀的藝術家以他們畢生的精力與才智,為中國油畫的繁榮、發(fā)展做出了可貴的貢獻。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使油畫這一藝術形式深深植根于我們古老的東方大地,結出了累累碩果。著名的維吾爾族畫家克里木·納斯爾丁即是其中的一員。他以其一系列極富個性、具有獨特繪畫風格的作品,引起國內外的普遍贊譽。1947年,克里木出生于烏魯木齊一個維吾爾族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后來,他就讀于北京中央民族學院藝術系,在7年的預科、本科學習中受業(yè)于著名畫家劉秉江先生。系統(tǒng)扎實的科班訓練,使他打下了堅實的繪畫基礎。然而,正當他“羽翼初豐”之際,恰逢文化大革命那場空前的政治運動。帶著種種疑問與困惑,他回到了養(yǎng)育他的故鄉(xiāng)新疆。十年的風風雨雨,他沒有湮沒于政治風暴之中,而是以其對藝術的赤誠與熱愛,堅持不懈地進行著頑強的藝術探索與實踐。這期間他畫過領袖像,布置過各種各樣的展覽,也從事過木刻、宣傳畫、連環(huán)畫等美術工作。對于所從事的每項工作,他都是嚴肅而認真的。盡管在那個時代藝術完全是政治附庸,但對于一個潛心藝術的人,這多方面的工作、任務卻使他拓寬了視野,擴展了技能。也正是在這十年里克里木·納斯爾丁真正地深入到社會生活之中。他足跡遍布全疆各地,以畫家的眼光,進一步了解認識了新疆各族人民,為其日后的藝術創(chuàng)作積累了充分的素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不倦的藝術追求,終于使他在1978年考入了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研究生班。在吳作人、靳尚誼、侯一民、林崗諸位先生的指導下,努力學習,并在兩年后以畢業(yè)創(chuàng)作《麥西來甫》引起了社會的關注。之后幾年中,克里木相繼有《搖籃曲》、《帕米爾的六月》、《哈密麥西來甫》、《女兒》、《夏提古麗》、《于田人》以及大型壁畫《天山之春》等大量的優(yōu)秀作品問世。這些作品標志著克里木·納斯爾丁已成長為中國當代杰出的藝術家。
1988年,克里木·納斯爾丁受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委派赴法國巴黎國際藝術城進行較長時間的藝術考察。同時又遍游歐洲諸國,參觀各大藝術博物館,親眼目睹了古今世界美術名作。這對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為宏觀的視野必將導致藝術追求的博大與精深?!坝^看完全是一種強行給現(xiàn)實賦予形狀和意義的主觀性行為。事實上,沒有一個從事藝術的人能夠否認,個人和文化是按照它們自己的圖式來塑造世界的?!币虼耍屠柚胁]有改變克里木的藝術風格,這正是成熟的藝術家應有的態(tài)度。作于巴黎的《交河古城》、《奶茶》以及回國后的作品《小羚羊》、《多郎麥西來甫》、《阿曼尼沙汗》等畫作,預示著克里木藝術創(chuàng)作與審美趣味向東方藝術精神的回歸。
油畫《麥西來甫》是1980年克里木·納斯爾丁的研究生畢業(yè)創(chuàng)作,現(xiàn)藏中央美術學院。該作品曾于1983年入選法國巴黎春季沙龍。作者以飽滿的激情、主觀強烈的色彩、簡化概括的造型,成功的表現(xiàn)“麥西來甫”這一新疆特有的生活景觀。透過畫面極富感染力的藝術形象與豪爽動人的歡樂氣氛,我們可以體味到畫家對生活的獨到感受和對繪畫藝術語言的深刻理解。作為畢業(yè)創(chuàng)作,作品亦向我們展示了畫家深厚的藝術創(chuàng)作潛力,同時預示了他藝術風格的取向——精神上向東方藝術傳統(tǒng)的回歸;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裝飾性藝術凝練而節(jié)律的美、表現(xiàn)性藝術飽滿而擴張的力二者有機的統(tǒng)一?!暗诹鶎萌珖勒埂便~獎的《哈密麥西來甫》是克里木·納斯爾丁繼畢業(yè)創(chuàng)作之后的又一幅成功的作品。統(tǒng)觀畫面,首先突入我們視野的是由互補色所構成的強烈的色彩效果,簡化、夸張、充滿節(jié)律的造型。構成上完全裝飾化、平面化處理。這些因素共同表現(xiàn)出的優(yōu)美、歡樂的韻味恰到好處的體現(xiàn)了畫家對“哈密麥西來甫”特有的感受。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我們可以看到作者著意借鑒了維吾爾族民間圖案強烈的裝飾性意味,無論是形象的處理,還是色彩的配置都統(tǒng)一在平面性的畫面構成之中。這對當時國內普遍盛行的以寫實性再現(xiàn)為主的油畫創(chuàng)作手法無疑是一種大膽的突破。作于1996年的《多郎麥西來甫》是畫家以“麥西來甫”這一維吾爾族民間狂歡形式為母題的第三幅作品。畫面黑色的基調與著意塑造刻畫的人物形象表現(xiàn)了維吾爾族人苦難、沉重的一面。由此構成的“麥西來甫三部曲”使畫家對麥西來甫這一題材的表現(xiàn)取得了圓滿的成功?!稉u籃曲》是克里木的另一幅極為成功的作品。畫家在裝飾性處理的基礎上融入了更多的表現(xiàn)性因素,情感上也更加含蓄、深沉。以線造型的突出運用使作品的藝術語言更具東方特色。作品完美的形式體現(xiàn)了畫家對藝術“自律性”的高度自覺。反映出他藝術認識的深化與藝術風格的成熟?!八囆g的自律性并非先驗之物,而是構成藝術觀念這一過程的產物。”1985年,畫家為新疆人民會堂設計了大型大理石馬賽克鑲嵌壁畫《天山之春》,作品向我們展示了藝術家對多種藝術形式,不同材料媒介的熟練駕馭和控制能力。著名中國畫大師黃永玉先生認為《天山之春》是中國當代最優(yōu)秀的壁畫之一。1987年畫家創(chuàng)作了《于田人》這幅“力作”,作品對人性中所包含的善良與和平這一主題予以極大的關注。作者在深刻領悟了中國傳統(tǒng)意象藝術與畫法奧秘的基礎上,大膽在油畫中進行嘗試,使東方藝術傳統(tǒng)的精神在油畫這一外來畫種中得到了發(fā)揚光大??死锬静粩嘤行伦鲉柺溃喝纭缎×缪颉贰ⅰ断病?、《阿曼尼莎汗》以及大量的人體、肖像、風景等畫作。這些作品反映出他在藝術上的不斷進取,引發(fā)人們對他未來更加完善、成熟的期待。
縱觀克里木·納斯爾丁的繪畫,我們可以看到審美情感、觀念上的東方意識與繪畫處理上裝飾性與表現(xiàn)性手法的結合貫穿其一系列作品之中。這也正是他藝術語言與個人風格形成的關鍵。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裝飾性與表現(xiàn)性這兩種因素有著微妙的變化。克里木是個極其聰慧的人,他受過極為系統(tǒng)嚴格的學院訓練,對于歐洲傳統(tǒng)藝術有著較全面的理解,同時也對東方藝術有著深刻的認識。他曾經深入的研究凡高、高更、莫迪里阿尼等近現(xiàn)代歐洲大師的作品,這在他早期的習作中反映得非常明顯。這種研究無疑使它具備了很高的造型與色彩感受能力。然而,其藝術創(chuàng)作手法的切入點是以奧地利畫家克里姆特為代表的維也納分離派以及法國現(xiàn)代藝術大師馬蒂斯。正是在馬蒂斯與克里姆特那些作品中,他深受維吾爾傳統(tǒng)藝術熏陶而形成的“裝飾趣味”找到了與之相對應的油畫藝術語言。同時,東方傳統(tǒng)繪畫的寫意手法與中國畫藝術的抽象構成美也深深地吸引著他,而表現(xiàn)主義繪畫所特有的力度則恰恰適合其氣質與個性,故東方傳統(tǒng)藝術的意識與觀念,裝飾性與表現(xiàn)性這兩種不同的創(chuàng)作手法在克里木·納斯爾丁這里交匯到了一起,他以過人的氣魄與膽略,將這幾種不同的因素有機地融入自己的繪畫語言之中。任何一個藝術家在其成長與學習的過程中都會受到多種傳統(tǒng)與多位前輩大師的影響,但更為重要的是他自己面對自然時獨到的感受與選擇。這就要求藝術家具有極富個性的眼光、深刻的精神內涵、豐富的情感與相當?shù)男摒B(yǎng)??死锬緹o疑具備這些優(yōu)秀的素質,因此對大師的學習與研究,對不同藝術傳統(tǒng)的借鑒與吸納,對多種藝術手法的選擇與運用,在他的繪畫中得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各種因素在他的作品中相遇卻絕不生硬,亦非簡單的嫁接,而是通過其個性與智慧的過濾,有機地轉化為一個和諧統(tǒng)一的整體。
“大美不雕”—這是著名畫家、書法家朱乃正先生贈送克里木的一幅書法作品。應該說這一評價是客觀的,其中也蘊含著朱先生對他的期望。中西方文化源自不同的宇宙觀。前者強調“天人合一”,從自身與世界全方位的關系中體認一切。所謂“人可以參天地之化育,與天地同精神?!比伺c自然是同一的東西;后者則將世界分為主客觀二體,將人類自身從與世界不可分割的關系中剝離出來,強調對世界的認識與改造,這使西方人得以對世界及人類自身進行深入而分門別類的研究,強調對世界及自身的認識與改造。中國藝術始終沒有走向極端的寫實或抽象。中國的山水畫重意境,強調可觀、可游、可居;花鳥畫注重對趣味、寓意的追求;大量的佛像雕刻則是通過內部極限的平靜與對張力的抑制來表現(xiàn)佛的威嚴。中國藝術的最高境界乃是一種無藝術的藝術。這種思想源于先秦諸子,特別是道家的學說,自然無為、審美的人生態(tài)度成為中國藝術的主導精神。概而言之,中國藝術與西方藝術盡管在其思想文化的出發(fā)點上有很大的不同,但都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各自輝煌的成就,同為人類文化的精華與瑰寶,而在藝術至高境界的旨歸上,則是完全一致的。
克里木一系列作品的成功與魅力,首先源于他對新疆這片土地以及生活在這里的各族人民的熟悉與熱愛。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新疆人,是新疆這片神奇的土地養(yǎng)育了他。這里悠久的歷史文化,自然與人文景觀及各民族的風土人情、生活習俗是他藝術靈感的源泉。為此他所選擇的是“具象”的藝術語言。作為一名維吾爾族藝術家,他的思想觀念、情感狀態(tài)、審美趣味與深層的生命意識,無不打上本民族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烙印,這點體現(xiàn)在他繪畫中濃郁的裝飾意味上。然而他的氣質與個性及其精神需要又使他的繪畫傾向于強烈的表現(xiàn)性因素。而幾千年來東方文化的積淀所形成的東方藝術精神則如一種遺傳基因融入了他的血脈,使他自覺地走上了回歸東方之路。從藝術氣質上講,克里木屬于個性極強,情感因素充沛的藝術家類型。所以其作品中抒情、熱烈、奔放的成分較為突出。造型優(yōu)美、夸張、簡潔;色彩強烈、明快、典雅,作品具有較強的視覺刺激與飽滿的張力,并因其裝飾性的畫面處理而充滿生著生命的節(jié)奏與韻律。若進一步分析他的作品,我們會從其苦心經營的構圖,獨具感受的色彩處理,諸形式因素統(tǒng)一和諧的畫面綜合控制之中,感受到藝術家理性與智慧的光芒。如果說情感是藝術創(chuàng)造的動力,那么理智是情感獲得藝術表現(xiàn)形式的條件??死锬菊J為:“藝術家是一種生活方式,藝術是人與人進行精神、情感交流的媒介,藝術作品是人類情感與精神的載體,是溝通已知與未知世界的橋梁。藝術既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亦是人類美好情感的寄托與表現(xiàn)……”。基于這樣的觀點,其藝術趣味的選擇是審美的,個性的表現(xiàn)寓于美感之中,雅俗共賞。這在當今由于藝術觀念的多元化而導致藝術標準的非統(tǒng)一性,以及市場經濟對藝術的沖擊與左右的情況下尤為難能可貴。由于標準的喪失,致使當今的藝術家面臨多種選擇的困境,同時也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換言之,今天藝術家的選擇完全是個人的事,而選擇什么則取決于其自設的標準。對于從事繪畫創(chuàng)作的藝術家來說,他必須依靠或建立某種信仰,并相信他被賦予了標準,因為沒有標準就沒有選擇,也沒有從事藝術的理由??死锬緩牟还逝摚羁潭蛔鲎?,機智而不油滑,謙和而不虛偽。他的藝術正像他的為人:自然、真誠、坦蕩、善良。這并非克里木·納斯爾丁的藝術已完美無缺,因為任何一種風格與選擇都有其局限性,正如個性就一個人來講既包含著“優(yōu)點”,也并存著“不足”。但克里木的藝術認識也在不斷深化,由自發(fā)到自覺的選擇了回歸東方藝術精神之路。以他的修養(yǎng)、學識和堅韌的探索創(chuàng)造精神,相信他會取得更大的成就,有更高的藝術建樹。這既是他個人的追求,也是社會對它的期望。
然而“天妒英才”,1998年5月,出現(xiàn)了克里木生命中極為灰暗的一天。由于突發(fā)性的視神經萎縮,他陷入黑暗與混沌的世界。對于一個視覺藝術家而言,這種視覺狀況的打擊是災難性的。我們都知道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遭遇過這樣的情境??死锬臼菆詮姷?,他并沒有被這一不幸所擊倒,而是以一種豁達的心態(tài)面對這一切。三年后重操畫筆,完成了《生命的坐標》、《海市蜃樓》等一系列作品。哲學家蘇珊·朗格認為“藝術品表現(xiàn)的是關于生命、情感和內在現(xiàn)實的概念,它即不是一種自我吐露,又不是一種凝固的個性,而是一種較為發(fā)達的隱喻或一種非推理性的符號,它表現(xiàn)的是語言無發(fā)表達的東西—意識本身的邏輯?!笨死锬具@些新作所觸及到的深層內涵是經歷了生命的苦難之后而達到的一種大華境界。
新疆古稱西域,曾經是東西方文化的交匯之處,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這里有深厚的文化積淀和悠久的藝術傳統(tǒng),中國古代畫史中的尉遲父子就是新疆人?,F(xiàn)存的克孜爾、庫木吐拉等石窟則保留了新疆古代藝術的瑰寶??死锬緦Ξ敶陆L畫藝術的影響是巨大的,在新疆半個多世紀的油畫發(fā)展歷程中,克里木·納斯爾丁是最具個人藝術風格的畫家。多年來在他身邊聚集了很多學生,兩年前他又調入新疆藝術學院美術分院任院長。我們可以感受到“西域畫派”的雛形正在形成,而克里木則是當之無愧的領軍人物。
歷史已進入21世紀,文明的高度發(fā)展使地球越來越小,信息傳媒的發(fā)達使全球間的文化交流與互滲非常的便捷,現(xiàn)存的文化格局及其對立必將為互補與溶合所取代。而未來的藝術形態(tài)將會具有更多的國際化色彩。但這并不意味著國家、地域、民族性的消失,這些因素將由外在表征轉為一種潛在的意識進而影響著每個個體的藝術家。如果說現(xiàn)在的民族性,地域性作為作品的表象可以為人們直接感知的話,那么未來它將作為一種隱性特質,借助于藝術家個性的面貌得以體現(xiàn)?,F(xiàn)代主義文化范式向后現(xiàn)代的轉換是資本主義后工業(yè)社會的產物。伴隨著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中國作為世界格局當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必然受其影響。每一個國家、民族都會依賴于它在全球系統(tǒng)中的地位而確認自身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對此,任何一個國家與民族都無法回避。但是,筆者以為文化乃至藝術是絕對不可以全球化的,原因很簡單,如果當?shù)厍蛏蠁适Я宋锓N的多樣性而只剩人類,試想那將是一種多么可悲的景觀。每種文化都有其獨特的視覺語言表達方式,并不存在優(yōu)劣高低之分??v觀人類繪畫發(fā)展的歷程,我們可以看到它經歷了一個從混沌到分化的過程,作為人類心靈之造物的繪畫藝術始終都猶如人類文明的脈搏,伴隨著文明與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而全球化時代的到來,更要求我們學會理解和尊重多元的人類文化
(責編 畢思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