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宋代蟾龜:金蟾神龜紅陶塑
龜和蟾在古代神話中都是吉祥之物。蟾與錢諧音,常有三腳蟾與四腳蟾之造型,是旺財之上佳用具。常見蟾口中銜銅錢,寓意富貴有錢,民間流傳有“劉海戲金蟾,步步得金錢”之說。龜飽吸天地山川之靈氣, 作為瑞獸之一,有平安龜或長壽龜,帶角神龜即長壽龜,龜也代表了堅定。宋代瓷器龍泉窯和湖田窯的碗內(nèi),常置一只小龜塑,龜此時仍為吉祥之物。只是到了元末明初,在陶宗儀著《輟耕錄》中,龜才有了貶意。
龜與蟾雖為吉祥之物,大多是單獨出現(xiàn),或與其它動物及人組合,如龜鶴延年,劉海戲金蟾等,兩者同在一起鮮見。金蟾神龜陶塑(見圖),紅陶胎質(zhì),如一只燒餅大小,模制加手工雕塑,運用了刻劃、點戳、浮雕等工藝,造型生動,十分傳神。四腳蟾前兩腳抱住龜身,鼓腹張頤,龜四腳趴地,引頸昂頭,不甘示弱。龜是吸四方財回來的,而金蟾卻是吐錢的,故有神龜金蟾,納財千年之說。此物出自鎮(zhèn)江望京天地建筑工地的宋代地層,為當(dāng)時居民生活區(qū)。我從銀山門古玩城一店鋪淘得此物。從墨書款看,此物為南宋陶塑,這為我們研究宋代的民俗及陶藝,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佐證。
生動的宋元財神:劉海戲金蟾水注
劉海戲金蟾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道教故事。主人公劉操,是五代時的著名道士,道號叫海蟾子,所以又被人們稱為劉海蟾。曾為遼朝進士,后為丞相輔佐燕主劉宗光。此人素習(xí)“黃老之學(xué)”,傳說他是八仙的徒弟。傳說神仙劉海有一次化身為一位有錢人家的仆人,用計收伏了修行多年的金蟾,得道成仙。劉海戲金蟾,金蟾吐金錢。他走到哪里,就把錢撒到哪里,救濟了不少窮人。此后,劉海戲金蟾出現(xiàn)在大量的民間年畫和剪紙中,劉海皆是手舞足蹈、喜笑顏開的頑童形象,三足大金蟾叼著錢串的另一端,作跳躍狀,充滿了喜慶、吉祥和財氣。后來,他又被人們看作是撒錢濟貧的準(zhǔn)財神。
瓷塑劉海戲金蟾水注(如圖),是前不久從鎮(zhèn)江銀山門古玩城淘寶得到的,長7.5cm,高5.5cm。兩爿合模,外施青白釉,施釉不及底。金蟾背上有一小圓孔,作文房水注之用。造型與傳統(tǒng)年畫中的不同,頑童劉海喜笑顏開,頭發(fā)蓬松,額前垂發(fā),右手舞錢串,騎金蟾背上。三足大金蟾昂首鼓眼張嘴,作跳躍狀。從胎釉、工藝及造型來看,此物為宋元時期景德鎮(zhèn)窯口的產(chǎn)品。這為我們研究宋元時期陶瓷文房用品和劉海戲金蟾傳說在宋元時期的造型,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