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天生五音不全,為了女兒學(xué)古箏,心甘情愿充當(dāng)了“三陪”——陪學(xué)、陪送、陪練,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三陪”了幾個月,自己坐下來居然也可以摸索幾支曲子了。古箏是跟文化宮的蔣老師學(xué)的,蔣老師幽默耐心,第一次,看見她坐在古箏前,彈了支《漁舟唱晚》,在她坐凳子上的片刻,蔣老師忽然就神采飛揚,但見她的雙手如彩蝶翩翩翻飛,讓人眼花繚亂,在如流水般的音樂里,我們仿佛看見了一江春水,在夕陽下溫馨而恬靜。
這就是古箏的魅力,有一種無法比擬的中國風(fēng)情,音樂仿佛流淌在我們心尖,每個音符都附和著我們的心跳,似晨露輕輕滑過,又如清泓淙淙,讓我們有無法訴說的感動。在冥冥之中,又讓人感受到一種民族的、文化的、國粹的力量。
箏聲飛揚是一個個飽涵幸福、艱辛、喜悅的過程,從開始的基本指法勾、托、抹到大撮、顫音,從枯燥到平緩,從平緩到悅耳,我們一家對古箏的興趣日日高漲,幾根簡單的琴弦,居然可以演繹出這么多的悲壯或纏綿。高音低音中音有著無限的魅力,在指尖翻滾后,既有云水禪心的婉轉(zhuǎn)寧靜,也有嘎達梅林的豪氣凌云。
在家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解下做飯的圍裙,戴上玳瑁的指甲,坐在古箏前彈上一支支曲子,不必用語言,用一個個音符便可表達全部的思想。古箏的聲音很清澈明亮,有金石之音。
云水禪心是最玄妙的曲子,“參禪何須山水地,滅卻心頭火自涼”。高山流水,如夢如詩,漁舟唱晚,如詩如畫。朝鮮民歌小白船,沒有槳,卻還是幽幽飄進了我們童年的夢里。
人生的浮華其實只是過眼云煙,多與少,權(quán)與利,花開花落,云卷云舒,疲憊的只是一顆在紅塵凡俗中的心。只是,云水禪心并不是人人都能聽懂。
在那彈撥的古箏里,靜聽樂聲,悟出了許多平凡的心事,快樂,也隨著音樂跌落在歲月的岸邊。
生活里有古箏相伴,真的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