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厚重的“天啟通寶”背“府”大錢
“天啟通寶”,明熹宗元年(公元1621年)始鑄,背“府”,乃宣府鑄幣。
筆者多年前收藏一枚“天啟通寶”背“府”大錢,與多本圖錄相對照,除了錢體直徑和錢文字體基本一致外,其他方面皆不同。
一是體厚。一般天啟大錢的錢體厚度在2毫米左右,可此錢卻達到了3毫米,這是比較少見的。
二是肉厚。錢體地章呈現(xiàn)明顯的“厚肉”,完全具備了“母錢”的特點,可明代天啟大錢并沒有母錢的記載,這也是件奇事。
三是體重。正因為此幣體厚、肉厚,錢體的重量也就特別大,重達39.2克。在袁銀龍編著的《中國硬幣收藏鑒賞》上,共收錄了5枚標明直徑和重量的天啟折十大錢,其中背“十”徑47毫米,重35克;背“十一兩”徑46毫米,重34克;背“密十一兩”徑46毫米,重31克;背“鎮(zhèn)十”徑43毫米,重32克;背“府”45毫米,重33克。縱觀這5枚大錢,直徑最大和重量最多的是背“十”,而筆者收藏這枚背“府”大錢,盡管直徑比背“十”少2毫米,可重量卻超出了4.2克。如果與同版別的背“府”大錢相比,超重數(shù)量就更懸殊了,竟達到6.2克之多。
綜上所述,筆者這枚大錢,應(yīng)是同類古錢中的珍稀之幣。
一枚將會改寫錢譜的“崇寧通寶”大錢
這枚“崇寧通寶”大錢(見圖),直徑36,5毫米,穿徑16毫米,重量13.2克,屬于近年面世的出號大錢中的一種新版別,是一位泉友轉(zhuǎn)讓給筆者的。通過細致地對照華光普先生編著的《中國古錢大集》,覺得這枚大錢的出現(xiàn),完全可以使專家已有定論的“崇寧通寶”錢譜,重新進行一次“排資論輩”。
一、“廣穿大樣”將被取代。在“大集”的55l頁,標明“廣穿大樣”直徑是35毫米,穿徑未標明,經(jīng)筆者測圖,應(yīng)是14毫米,而這枚藏品,直徑和穿徑分別超出了1.5和2毫米。
二、“長寧進通”位置難保。在“大集”的553頁,有一品標明“長寧進通”的四級品,經(jīng)筆者測圖,“長寧”應(yīng)為13毫米,而這枚藏品,“寧”字的直徑是14毫米,至于“進通”,我們用肉眼觀圖就能看出,筆者這枚藏品“進”的幅度更大一些。
此外,這枚大錢還是“木崇”、“窄貝寶”,加上“長寧”、“進通”,四個字的錢文都有特點,是一枚獨具魅力的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