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是班主任肩上責無旁貸的重任。作為班主任,首先要敞開心扉與學生促膝交談,在舉止上,要嚴于律己、率先垂范。學生犯錯或迷茫時要給予理解寬容,送去微笑鼓勵,同時還應制定切實可行的班規(guī)班紀,采用競爭上崗制,讓學生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茁壯成長。
關鍵詞 坦率;典范;寬容;管理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 005-5843(2008)01-0070-02
一、真誠坦率溝通情感
每接一個新班后,我總是盡可能做好三件事:一是開好和同學見面會。會上,我開誠布公地把自己的姓名、經(jīng)歷、興趣、愛好介紹給學生,讓學生了解自己,溝通感情。二是通過書面或口頭的方式和學生談心,一個個了解他們的家庭生活、周圍環(huán)境、個人交往和興趣愛好等情況,熟悉學生,和學生交上朋友。三是仔細留心觀察,逐個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機、學習情況和心理、性格特點。這樣,在短短的時間里,我就對學生的情況有較全面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數(shù),同時,也消除學生對我的陌生感和害怕心理,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二、為人師表率先垂范
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學生靈魂的工作。班主任對創(chuàng)設良好的班集體,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學校里,班主任接觸學生的時間最長,對學生的影響最大,在學生面前是一面鏡子,是一本書。因此,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首先要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提高學生素質,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質。在工作中,真正做到為人師表、率先垂范。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要帶頭做到;要求學生文明禮貌,我首先尊重學生,不挖苦,不歧視。教育學生熱愛勞動,我每天早上和他們一起搞衛(wèi)生。教育學生團結友愛,書寫認真,在板書時,我總能工工整整、一絲不茍??吹降厣嫌欣铱偰茈S手撿起,扔進紙簍,時時刻刻以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這些行為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激勵著他們。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不知不覺中已成為學生無聲的教育,同時也贏得了學生的愛戴。
三、理解寬容關心尊重
為師之道,既要嚴格要求學生,更要有愛心,能理解學生,尊重學生,有一顆寬容的心,這是教書育人的前提和保證,更是一個班主任必須做到的?,F(xiàn)在社會上有一種說法: “理解萬歲”。成人需要理解,小學生更需要理解,需要寬容。對學生的理解寬容、關心尊重應貫穿于班主任工作的全過程。學生的思想行為,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問題要處處留心。學生的建議和意見,要虛心接受,對正確的要給予肯定和尊重。當學生干傻事,犯錯誤時,班主任要能理解,進行具體分析引導,不能簡單批評,甚至訓斥體罰,需要分析犯錯誤的動機,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教育,要善意的鼓勵他們承認錯誤,勇于改過。這樣做,易加深學生和班主作情感的交融,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四、制定規(guī)章落實管理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的方面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小學教育的主要任務是養(yǎng)成教育,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通過每一件事,每一項活動、每一節(jié)課長期熏陶才能形成。因此,每接一個班,我都十分重視制訂班級的各項規(guī)約,注重抓常規(guī)訓練。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制度是用來管人的,但制度也是用來教育人和引導人的,有什么樣的班級規(guī)章制度,就會有什么樣的學生,就有什么樣的班風、學風。在制訂班級制度時,重點應放在“把班級還給學生”上,師生共同參與制訂,大家樂于遵守。制定原則多是鼓勵,少懲罰。允許犯錯,允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留給學生更多的自主發(fā)展的空間。當學生犯錯時先提醒,后警告或罰以娛樂節(jié)目,讓學生“反省”、“吸收”、“接納”一段“反沖”時間。因而這種人性化的班級管理制度,充滿人情味的管理氛圍,能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的情操,指導學生的行為,讓學生學會團結友愛,寬以待人。
在落實制度的管理中,要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我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崗位職責分配,讓每個學生都有鍛煉的機會,激發(fā)每個學生的工作熱情,組建團結,積極奮發(fā)向上的班級管理隊伍。通過角色配置,讓每個學生擔當一定的管理角色,從而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班級實行“值日班長”制度,讓每位學生既成為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學會管理,培養(yǎng)獨立工作能力,同時在管理過程中引進“競爭上崗”機制,開展組與組,個人與個人各類競賽評比,這樣更有助于培養(yǎng)競爭意識,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推動班級更好的發(fā)展。實踐證明:采用這樣的管理機制能充分發(fā)揮每個人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潛能,讓學生明白,自己是班級的主體又是班級的主人,每個人都有組織和管理好班級的責任義務,也有參與管理的權利,從而激發(fā)學生更加熱愛班級,增強集體的凝聚力。
五、溝通家長積極配合
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或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yǎng)人這一極其細致和復雜的任務。教師與家長建立良好的關系,是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教師要注重與家長溝通。在小學義務教育過程中,學生家長對子女教育的重視程度以及與教師的合作誠意,會大大影響班主任工作的開展。特別是農(nóng)村區(qū)域的小學學校,常會碰到一些自身素質不高的家長,表現(xiàn)出對子女教育的敷衍,輕視態(tài)度。無論在收費、各種學習資料的征訂,還是興趣小組的參加等方面都有認識誤區(qū)。針對這些情況,我多花精力與家長溝通交流,讓家長隨時隨地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通過多次耐心引導,使許多家長擺正了對子女的教育態(tài)度,積極配合學校的各項工作,并且在課外能嚴格管教子女,使班主任工作更能順利地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