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興亡,教育有責;教育興亡,我的責任?!边@是我經常和教師探討的話題,也是我多年的工作理念。我是生長在農村、工作在農村的土校長,三十五年的農村教育生涯,二十年的領導經歷,十四年的校長工作,把我的人生和農村小學教育緊緊地系在一起。我為我的事業(yè)驕傲和自豪過,也曾因一些艱辛、挫折而懊悔和心酸過。但我深知,農村教育永遠是一塊凈土,教育的真諦永遠是美好的,農村教育需要我,我這個做校長的就要在這塊沃土上努力耕耘,就要在農村教育工作中求真、求實、求新,為農村教育的發(fā)展奉獻自己的一生。
一、原始的積淀
1972年的初冬,一次偶然的機會將我推進了教師的門檻,說是“推進來”,是因為做教師并不是我的初衷。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教師被稱為“臭老九”,要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除了白天上班,每天還要起早和社員一起“打早溏”,晚上要和社員一起開會、搞活動。盡管如此,公社和大隊的領導還經常給教師“白眼”。不過,做為一個“土高中”畢業(yè)的我,還沒有自己選擇職業(yè)的能力。帶著幾分無奈,我走上了三尺講臺。1972年至1988年間,我做班主任做科任,從小學教到中學,從理科教到文科,基本教全了小學到初中的所有學科。這么做并不是自己的能力強,而是那時農村學校的師資實在短缺。
工作需要迫使我虛心求教。參加工作的第二年,學校讓我做科任,教體育和音樂,這對于平時并不好動的我來說真的有些犯難。但是,看著眼前這些天真活潑的學生們,我還是接受了任務。為了能上好音樂課,我把學校唯一的音樂教學設備——架沉睡多年的破腳踏琴拆了又裝,裝了又拆,并先后三次將主要部件背到百里以外的縣城去修理,并通過個人關系拜了一位修琴師傅為師;為了上好體育課,我四處購書學習體育理論,還向本鄉(xiāng)的一位老體育教師請教。農村學校缺少體育器材,我就動手自制簡易體育器材;一年后,我校學生的音樂、體育課活動開展的非?;钴S,成了最受學生歡迎的課,得到了縣教育局領導的表揚。
社會的召喚讓我矢志不移。1974年,工作有三個年頭的我已經適應了學校的環(huán)境,我和學校、學生也都產生了深厚的感情。記得那年春天,我?guī)ьI學生在常識課上嘗試水稻旱育苗技術的應用,并在學校實驗田試種,結果秋天獲得了大豐收。第二年,附近的社員都向我咨詢求教,公社和大隊領導也請我給他們講課,一時間我成了遠近聞名的農業(yè)技術員,學校和我所帶的學生也成了大家議論的話題、請教的對象,當年我也因此被評上了優(yōu)秀教師。1975年10月公社推薦我上大學,大隊硬是不讓我走,許多家長也到我家挽留,沒辦法我只好選擇了當時最差的專業(yè)——海龍師范的“社來社去班”學習。雖然這個學歷低了一些,并且畢業(yè)后暫不轉正,但我并沒后悔,因為這塊土地需要我,農村需要我,這里的學生更需要我。
學生的目光催我奮力進取。1980年因工作需要,我又擔任了英語教師, (當時的英語課是選修課,中考不計分),憑著自己的熱情和農村孩子對英語的新奇感我走進了英語課堂,然而一年后絕大部分學生的英語成績都不及格。1981年當?shù)亟逃块T出臺了新政策:從1982年開始,英語成績將以一定的比例記入總分,并且將逐年提高。此時校長找我,家長問我,學生們更是用期待的目光望著我……怎么辦?為了不讓孩子失望,為了讓家長放心,我決心從頭做起,為了教好英語,我自學了電大英語全部課程。我的這些行動感動了上級領導,他們先后三次派我到縣城舉辦的短訓班學習,經過自己幾年的努力和外出學習,我的專業(yè)知識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適應了教學工作的需要。沒有教材,我就自己刻??;自己發(fā)音不準,就去城里學校請教;學生對有些知識難以理解,我就創(chuàng)新多種教學方法化難為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二年學生的英語成績就提高了一大截,到了1985年學生中考英語成績名列全市第一,并有6名學生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了本市重點高中。
二、進取與探索
1988年9月,我被任命為中學的教導主任,繼而又當上了中心校的副校長、校長,開始了學校領導生涯。人們都說“在農村這個狹小的天地里,中心校長就是當?shù)亟逃摹粱噬稀髟字數(shù)亟逃男姓蜆I(yè)務大權,”很多人也正是因此把校長看成是很重要的官。然而我對這個校長沒有感覺到什么官的味道,只是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工作責任更大了。我告誡自己:當什么領導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人們心中的位子。身為農村校長要更厚重、更實在些。
甘心當勤雜工。農村學校條件簡陋,經費緊張,編制不足,學校沒有專門的后勤工人,校內很多的活都需要教師自己動手去完成。然而一線的教師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很難抽出時間來做校內的雜務事,因此,我當校長后首先提出:“領導率先做雜事,厲行節(jié)約辦教育?!蔽覀兊脑瓌t是:能不花錢的盡量不花,能少花錢的絕不多花。學校的樹木修剪、桌椅修理、火墻清理等等都是由我?guī)ьI班子成員完成。在校內我時常自己在某一角落默默干活,一些校外人員到校辦事,經常把我當成勤雜工。有些同志勸我要注意校長的形象,可我覺得,正因為我是校長,才要以身作則,這樣才更有說服力,活得更充實。
扎根在第一線。俗話說外行領導不了內行,打鐵需要自身硬。校長就是要當內行,當教育的行家。農村學校教育信息閉塞,教師眼界狹窄,校長的指導作用、引領作用就更顯得重要。為了更好地指導教學工作、了解學生、了解課堂,九五年開始,我一直兼任學生的英語課,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摸索、總結教學方法。我還經常深入課堂,聽課、評課,上級要求校長每學期聽課30節(jié),我總是在60節(jié)以上。經過幾年的努力,我聽完了全鄉(xiāng)所有教師、所有學科的課,在聽課過程中,我和廣大教師一起探討、一起研究。為了引導廣大教師銳意改革,我把外地教改的新課型搬到我們的課堂,沒人執(zhí)教,我就“粉墨登場”每年都在全鄉(xiāng)教師大會上做公開課,為大家做敲門磚,供大家評議,以其收到引導全鄉(xiāng)教師積極開展教科研活動的效果。
全力培育良師。學校需要好校長,更需要好教師,好教師從哪里來?不能等,不能靠,要靠自己去培養(yǎng)?!皫孜濉敝痢笆濉逼陂g,由于鄉(xiāng)級財政包干,十年間只有6名師范生被分配到我校。學校要發(fā)展,教師的能力水平亟待提高,可是,我鄉(xiāng)教師的整體狀況是觀念舊、年齡大、能力差、學歷低。為了改變現(xiàn)狀,學校系統(tǒng)制定了校本培訓計劃,“九五”期間,重點抓了教師的文化水平的提高和“老三功”的訓練,收效很大?!笆濉遍_始,學校又根據(jù)上級的要求并結合我校教師的實際情況對教師進行新課程培訓理論和“新三功”的培訓。我們把教師按年齡、按工作環(huán)境分成若干組,分別、分期參加培訓,對任課有困難的教師進行專題培訓,辦短訓班。到目前為止,我校共辦英語培訓班8期(每年暑假),體育培訓班兩期,音樂培訓班兩期(這些短訓班的教師均由中心校領導兼任)。我校同時還開展了業(yè)務專題講座、新教材研討會、集體備課、專題論壇等活動,在這些校本培訓活動中,我們既請市教育局進修學校的教研員來為我們講課輔導,也組織學校領導進行講座,還安排業(yè)務尖子講課、上觀摩課。通過培訓,大大提高了全體教師的業(yè)務水平和能力,為學校的進一步發(fā)展備足了后勁,也使得學校的業(yè)務骨干得到了進一步的鍛煉。
三、收獲和反思
由于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績,進入新世紀后,上級領導派我先后幾次參加省、市和國家級的校長研修班。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不但學到了系統(tǒng)的教育理論,也學到了先進學校的辦學經驗。在這些先進理念的指導下,我校各項工作又有新的的進步,成為梅河口市小有名氣的學校,學校多次被市政府和教育局評為先進單位,2007年又被評為梅河口市名學校,我個人也先后被命名為通化市級骨干校長,梅河口市名校長……這些寫在紙上的殊榮,真謂可喜可賀,但我收獲最大的,還是辦學的感受,還是在求新路上的收獲。
要利用好屬于自己的空間。做為農村的基層學校,要想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當個“平安”校長,倒還容易,可無法做好實實在在的事情。其實,我們工作空間很大,除了完成上級指定的任務之外,完全可以按照教育教學規(guī)律來籌劃、實施、辦好我們自己的事情。尤其是農村學校,我們面前的學生是能夠托起祖國未來的脊梁。如何能使他們能和城里的學生們一樣盡量公平的享受同等的教育是我們農村校長和教師們面臨的重大課題。我?guī)ьI我們的廣大教師充分利用我校的空間優(yōu)勢,積極開展各項教育教學活動,以此來凝聚師生的合力,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規(guī)范學生的習慣,增加學校對社會的影響,發(fā)展我們的學校。十幾年來我們堅持以活動促工作,堅持每年搞一次教師基本功競賽,每年搞一次村小教學開放日,每年進行一次學生球類比賽、公路越野賽和文藝匯演,每學期進行一次課間操比賽、主題隊會評比等。有些教師說我們“活動”太多,個別家長也把“吹吹打打”說成是我們的辦學特色。然而實踐證明,正是這些“吹吹打打”、蹦蹦跳跳的特色活動才使許多同學的潛力得以發(fā)掘,才使學校有了更大的吸引力,才使我們的輟學率為零,才使學校的素質教育工作有了落腳點。
管理要在細節(jié)上下功夫。當代細節(jié)先生汪中求曾說過:“細節(jié)決定成敗”。企業(yè)如此,學校更是如此。在工作中,我要求教師注重細節(jié),我自己更是在細節(jié)管理上下功夫,十年前我們就提出“操場無石塊、室內無紙屑、房上無雜物、墻上無劃痕”的口號,這石塊、紙屑、雜物、劃痕,我們精確到用厘米來計算大小。農村學校最難管理的莫過于垃圾堆、廁所和倉庫了,“垃圾紙隨風飄,雨天廁所下不去腳,倉庫東西找不著”正是過去學校情況的真實寫照。為了把學校的衛(wèi)生死角徹底清除,我在全鄉(xiāng)范圍內開展了廁所、倉庫、垃圾堆“三處”的制度化評比工作。2001年春天開學之際,我在全鄉(xiāng)教師大會上公布了當年工作重點之一:“抓好三處衛(wèi)生”。有人說:校長是不是沒事干了,這些小事何以大做文章?可我覺得,凡事必須從小抓起,從細微處抓起。經過一年的治理,學校衛(wèi)生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觀,“三處”管理水平的提高促進了學校各項工作的健康發(fā)展。
辦學要有自己的特色。學校的特色來源于辦學理念,有什么樣的理念就有什么樣的特色。我校的辦學特色并非有其代表性,但在學生的習慣養(yǎng)成和審美情趣方面昭示著強大的生命力。早在“九五”期間,我們就以素質教育為突破口,在學生中間大力開展德育、美育、體育活動,各校統(tǒng)一的升降旗儀式、統(tǒng)一的量化評比制度、統(tǒng)一的主題班隊會競賽標準等等,我們堅持了十幾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長跑隊連續(xù)十二年在市級比賽稱雄;學生的美術作品有66人次在省、市大賽中獲獎;學生管弦樂隊經過十年錘煉,更加成熟,成為我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進入新世紀,學校又提出了“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才,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發(fā)展空間”的辦學理念,把“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創(chuàng)新”做為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目標,積極挖掘校本課程資源,先后編印了《家鄉(xiāng)》、《民族剪紙》、《中長跑訓練》、《小學生簡筆畫》等簡易校本教材。2005年我們又確定了在工作實踐中開發(fā)校本課程的思路,各學校、各班級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確立一項包括勞動、美術、音樂、體育等在內的綜合實踐活動,在活動中提練素材,逐步形成規(guī)范的校本教材。此項活動雖正在進行中,卻有很多亮點,幾次現(xiàn)場會中,都受到與會者的好評。無數(shù)事實證明,農村的孩子不比城里的孩子差,只要認真去教,山溝也能飛出金鳳凰。
教育科研是學校發(fā)展的動力。有人說: “學校離開教研活不了,離開科研長不了”,這句話闡述了科研對學校發(fā)展的重要性,農村學校怎樣搞科研,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我們在工作實踐中,摸索出一套切實可行的辦法。首先是選題要慎:要注意選擇與教育教學密切相關的課題,并且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其次是管理要嚴:要摒棄浮躁,認真實施,堅決杜絕“功利性”科研和“泡沫式”科研;最后是成果要用:每一項課題都有它的成果,要將這些科研成果推廣運用到教學工作的各個領域之中。幾年來,我校在科研課題選題、實施及管理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我們要求所選課題必須是能夠和學校的教育教學發(fā)展緊密相關的;參與課題的教師必須每人都有自己的研究記錄手冊(學校自己設計統(tǒng)一下發(fā));學校定期請科研部門來校檢查指導;課題結題后成果一定要能應用等。由于要求的實,我們的教育科研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十五”期間,申報的六個課題全部結題,研究過程中,五次被評為優(yōu)秀實驗校。進入“十一五”,我鄉(xiāng)教師又申報了四個課題,八個研究小組。2006年學校被通化市評為教育科研名校,2007年本市的教育成果展示現(xiàn)場會和吉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課改實踐與讀寫同步發(fā)展深入研究研討會”在我校召開,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得到了省里專家的認可,一些經驗也在全市推廣。實踐告訴我們:農村學校也需要教育科研,也可以搞好教育科研。沒有教育科研工作的引領,就沒有我校的快速發(fā)展,正是教育科研為我校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校長是一校之魂,在學校發(fā)展中處于決策地位,在學校管理中處于主導地位,在學校領導集體中處于核心地位,校長的作用舉足輕重。翻開史頁,上級領導已經給了我很多的榮譽,可自我感覺和這些榮譽不太相稱,沒有真正起到一個優(yōu)秀校長的作用,因此自己在有限之年,加倍努力,為教育事業(yè)貢獻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