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材料]
“百善孝為先”,中國是講“孝”的國家, 《二十四孝圖》中有王祥的“臥冰求鯉”,因而有人說“孝”是我國傳統(tǒng)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要繼承與發(fā)揚;也有人說“孝”是封建渣滓,現(xiàn)代社會就應主張一種平等的人際關系,“孝”的意義有了新的詮釋;還有人說傳統(tǒng)的觀念早已與競爭激烈的現(xiàn)實社會格格不入,唯有用心經營事業(yè),事業(yè)成功才是對父母的最好回報。
請以“孝”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1.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2.立意自定,角度自選,題目自擬;3.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材料積累]
一、有關“父母之愛”的文學作品、影視、歌曲
文學作品:
勞倫斯《我的父親》、朱自清《背影》、豐子愷《華瞻的日記》、《親愛的爸爸媽媽》(陳忠實、賈平凹、史鐵生、梁曉聲合著)、林海音《遲到》、川端康成《父母的心》、徐德新《父親二十年前的叮囑》、周國平《妞妞》、老舍《我的母親》、史鐵生《我與地壇》等。
電影:
張藝謀《千里走單騎》、徐靜蕾《我和爸爸》、龍贊許《爸爸的愛》、鄭曉龍《刮痧》、孫周《漂亮媽媽》等。
歌曲:
騰格爾《父親和我》、高明峻《父親》、江美琪《父親,你是安靜的》、宋祖英《爸爸媽媽》、陳百強《念親恩》、滿文軍《懂你》等。
二、相關材料
1.緹縈救父的故事。幼小的緹縈不辭勞苦,長途跋涉隨父前往長安向皇帝訴冤,愿替父受刑。
2.陳毅探母的故事。陳毅元帥出國訪問回來,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親。 陳毅的母親癱瘓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陳毅把母親的臟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凈凈。
3.2004年感動中國人物田世國捐腎救母。田世國“讓天下所有的母親收獲慰藉”,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病危的母親。在溫暖的謊話里,孝子的真誠堅如磐石。
4.史鐵生《我與地壇》:“我真想告誡所有長大了的男孩子,千萬不要跟母親來這套倔強,羞澀就更不必,我已經懂了可我已經來不及了。”
5.老舍《我的母親》:“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有母親的人,心里是安定的?!?/p>
6.老齡社會,眾多空巢老人渴望“精神贍養(yǎng)”,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傾聽中國》中《白發(fā)的期盼》一文,不但真實地展現(xiàn)了被年輕人忽視的現(xiàn)實,而且用事實批評了忘卻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不孝子女。
7.車行作詞、戚建波作曲、陳紅演唱的《常回家看看》,呼喚親情回歸,唱出人們對真情的企盼和渴望,呼喚人性在商業(yè)化日益發(fā)展的今天回歸,勸誡忙碌奔波的人們不要忘記操勞一生的父母。
【思路點撥】
思考點之一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一個被追問了千年的問題。父母的愛像潛伏在海洋最深處的暖流,無聲無息地流動。生于世,長于世,生命源于父母。養(yǎng)育之恩,須用終生來回報。“夫孝,德之本也”,孝敬父母,是天經地義的。孝是人類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形成的基礎情感,也是今后各種品德形成的基本前提。余秋雨說:“一個缺失思想道德的國家就如野獸。”可從揚的角度來立意。
思考點之二
《臥冰求鯉》的莽撞,《郭巨埋兒》《嘗糞心憂》的荒唐,唯父母之命是從,明知錯誤仍非常虔誠順從或堅決執(zhí)行等種種的“愚孝”行為,應當摒棄。主張朋友式的平等對話、相互理解尊重的親子關系,可從揚棄的角度來談“盡孝”。
思考點之三
批判現(xiàn)今社會許多人為了裝點門面,為了在親戚朋友面前撈個“孝子”的好名聲而做表面文章等 種種“變味的孝”;呼喚用“溫暖的心”盡孝,用精神來贍養(yǎng)。針對經濟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漠視親情等一些社會性問題,從針砭時弊的角度切入話題。
【構思示范】
誰的眼淚在飛
溫州中學高一孫盈盈
“南京發(fā)生‘7·31’空難后,在清理現(xiàn)場時,人們發(fā)現(xiàn)有位叫貢紅梅的年輕媽媽緊緊抱著一個9個月的嬰兒,在20多位幸存者中,嬰兒傷勢最輕?!?/p>
“當年唐山大地震,人們在清理廢墟時,發(fā)現(xiàn)一位母親割破自己的血管用熱血哺育懷中的嬰兒……”
讀著這樣的文字,心不禁為之震顫。是什么力量讓母親們愿意用生命去保護孩子?我想,是那骨子里的母愛吧。危急關頭,母親唯一的念頭就是保護孩子,連熱血和生命都能獻出,還有什么不能獻出?在受到這偉大的母愛感化后,我們都該捫心自問,我們是怎樣回報養(yǎng)育我們的父母的?
“冰封雪凍,鄂西某縣農民劉某,竟將生養(yǎng)自己的老母趕出門外,致使老母一氣之下喝了農藥,死在兒子家門口。”
“賓朋滿座。李氏夫婦為20歲的兒子過生日,兒子竟當眾逼迫他的母親跪下來喊‘爸爸’,致使母親昏倒在地?!?/p>
社會上,經常出現(xiàn)子女因繼承房屋、財產等問題與父母鬧翻的情形,甚至個別子女希望父母早些閉眼,以早日圓他們擁有財產之夢。類似的丑行不斷見諸報端,使人讀后不禁毛骨悚然、目瞪口呆……我無法理解這些人心里到底存著何等邪念。難道他們忘了父母是如何用血淚把自己拉扯大的?
前不久,有人專門組織了一項對日本、美國和中國大陸的高中生進行的“最受你尊敬的人”的問卷調查。結果如下:日本中學生把父母分別列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美國中學生把父母分別排在第一和第三位,中國中學生則把父母分別排在第十和第十一位!這結果似一顆重磅炸彈,轟毀了至今仍認為中國是孝文化“領袖”的國人的觀念。
當我們放縱私欲的膨脹而遠離了人生的真諦——孝,我們就缺少了為人起碼的良知。試想,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他還能愛人民和祖國嗎?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執(zhí)著的社會責任感是從“愛”開始的,“愛”是揮之不去、剪之不斷的精神紐帶。
遙望天空,是誰的眼淚在飛?
“鴉反哺,羊跪乳?!蔽覀冊谙硎芨改傅膼酆?,要學會回報父母,撫平他們心靈的創(chuàng)傷,擦干他們眼角的淚珠。莎士比亞有句名言:“被摧毀的愛一旦重新修建好,就比原來更雄偉、更美、更頑強?!?/p>
【簡評】
文章開篇落筆不凡,由母親用鮮血、生命保護孩子的“現(xiàn)場”與子女不孝、喪盡良知的事實形成強烈的對比,給讀者的心靈以強烈震撼。文章情感濃烈,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時文鏈接】
孝心無價
畢淑敏
我不喜歡一個苦孩求學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難,父親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學畢業(yè)后,還要堅持讀研究生,母親只有去賣血……我以為那是一個自私的學子。求學的路很漫長,一生一世的事業(yè),何必太在意幾年蹉跎?況且這時間的分分秒秒都苦澀無比,需用母親的鮮血灌溉!一個連母親都不愛的人,還能指望他會愛誰?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位置的人,怎能成為為人類獻身的大師?我也不喜歡父母重病在床,斷然離去的游子,無論你有多少理由。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動,不必將個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將就木的時候,將他對人世間最后的期冀斬斷,以絕望之心在寂寞中遠行,那是對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愿,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xiāng)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父母走了,帶著對我們深深的掛念;父母走了,遺留給我們永遠無法償還的恩情,你就永遠無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遠無法彌補。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xiàn)的幸福?!靶ⅰ笔且皇ё愠汕Ч藕薜耐?,“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遠無法連接。
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yè)簿上的一個紅5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凈的舊鞋。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但“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只是,天下的兒女們,一定要抓緊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