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閱卷老師在閱卷期間,每人每天都要評近千篇作文,評一篇作文一般在10到20秒之間。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要想使高速閱卷的老師對你的文章“一見鐘情”,你的文章必須有光輝:“沒有太陽,應(yīng)該有個月亮;沒有月亮,也要有個星星;沒有星星,總得有個螢火蟲吧!如果連螢火蟲都沒有,那就只能在基礎(chǔ)等級徘徊了?!保ê斡揽嫡Z)何永康老師認為,高考作文因為題目被限定,選材又要避免與數(shù)十萬人撞車,因此必須具有強烈的“視覺撞擊力”才行。如何讓自己的文章有“光輝”,有“視覺撞擊力”,讓閱卷老師“一見鐘情”呢?研究全國各地高考優(yōu)秀作文,我們發(fā)現(xiàn):用我之長、揚我所長是高考作文的“一招鮮”。
妙用擅長領(lǐng)域的生活素材
近幾年的高考作文確立了以“自由”“個性”為核心的寫作理念,其限制越來越小,自由度越來越大,考生完全可以在自己所擅長的領(lǐng)域選擇最富表現(xiàn)力的生活素材。自己擅長領(lǐng)域的生活素材必然融入了自己的人生體驗、人生態(tài)度、人生理想、人生價值??匆豢慈珖鞯氐母呖純?yōu)秀作文,你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生活素材,不僅去年的滿分作文能用,今年的滿分作文照樣用,而且最容易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有位考生非常愛讀余秋雨的散文,余秋雨的散文集出版一本他便買一本,對余秋雨的經(jīng)歷爛熟于心,安徽省2006年的高考作文題是“讀”,于是他毫不遲疑地寫下《讀余秋雨》,獲得成功;若用這個素材寫安徽省2007年的高考作文題“提籃春光看媽媽”,同樣會獲得成功。2007年上海有位考生就選擇自己擅長領(lǐng)域的生活素材完成了一篇精彩的考場佳作——
必須跨過這道坎
上海一考生
放假期間,倘若有空閑時間,總要跟著我的美術(shù)老師去偏遠的山間寫生。景區(qū)的環(huán)境如瑤池仙境,叫人流連忘返,而真正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我們暫時棲身的農(nóng)家門廳前那道高高的門檻兒。
我的老師喜歡未被開發(fā)、未經(jīng)人工雕琢的環(huán)境,他要的是那種自然質(zhì)樸的景。那兒的農(nóng)家,都只有老舊破敗的庭院和高低不同的門檻兒。
幾年前,剛開始出去寫生時,我常會被那壘至小腿肚高的門檻絆倒,往往是走進一扇門,就毫無防備地栽一個跟頭,結(jié)結(jié)實實地向八仙桌上的菩薩磕個頭。在吃了不少悶虧后,我終于學聰明了,但凡見著高度超過兩米,厚度超過10公分的門,就會下意識地做高抬腿動作。
后來我才明白個中玄妙,原來在這偏僻山區(qū),觀念落后,思想保守,那門檻兒的高度與這一家在當?shù)氐牡匚皇莿澋忍柕?。門檻兒越高,地位就越高。我當時心里樂啊,敢情我住的便是那村上領(lǐng)導人物的家!
于是開始留心那些門檻兒,留心起這閉塞的村落。
七月的天氣,雖說暑氣不重,卻也依舊燥得讓人煩悶。我們開始從早晨5點,畫到上午9點左右。不時有人踱過,偶爾回頭瞧上兩眼,又像是怕驚擾了我們,縮在一旁不敢吱聲。一些山里頭的孩子,10來歲光景,卻不上學,滿山地亂跑,看見人畫畫便圍上來,開始怯怯地不做聲,稍后有膽大的孩子問了句:“畫的是否是遠處那個金色草垛?”我答:“是。”他們漸漸話多起來,問我這畫什么價錢,我撫額失笑,告訴他們這只是習作,不賣錢。一個小孩問能否送她,我點頭,讓她等畫風干后再拿走。期間我問他們?yōu)槭裁床蝗ド险n,一群孩子都是坦然地說家里窮,或是祖輩沒有讀書人,說著從父母親那里聽來的讀書無用的理論。忽然,我就想起那座高壘的門檻兒和里面昏暗的廳,仿佛被門隔絕了千百世的光陰。
畫干了,卻被風吹上了許多細密的塵,小孩也不嫌棄,像得了寶貝似的捧了去。我開始覺得這景并非那么怡人。
回家時,房東阿婆來牽我的手,我攙著她跨過那道門檻兒。她顫抖地扶著我,吃力地邁出來,她說下次再來,夾著濃重的鄉(xiāng)音,我點頭,盯著她的小腳。
車漸行漸遠。我回頭,看倚在門上的阿婆。夕陽西下,在門邊上打出昏黃,卻照不亮她逝去的年華。
【簡評】
此文以寫生者的視角描摹了一連串具體可感的形象:高壘的門檻兒,昏暗的廳,不上學、滿山亂跑的孩子,還有夾著濃重鄉(xiāng)音的小腳阿婆。結(jié)尾尤其出色,落日的余暉灑在倚門而立的阿婆身上和有著高門檻的門上,卻照不亮阿婆逝去的年華和門內(nèi)那昏暗的廳。明指那個山村尚未跨過落后的坎,暗指他們必須跨過這道坎以后才能進入現(xiàn)代文明社會。文中有“虛”坎,有“實”坎,高高的門檻象征著古老文明與現(xiàn)代文明之間、農(nóng)村文化與城市文化之間的隔閡。作者言語之間飽含希望,希望山村的人們,特別是孩子們跨過“門檻兒”,更多地感受外面的精彩世界。不難看出,是“跟著我的美術(shù)老師去偏遠的山間寫生”獲得的融進自我人生體驗、人生思考、人生理想的生活素材成就了這篇佳作。試想,作者如果不在擅長領(lǐng)域積累生活素材,閉門造車,能寫出這么有生活氣息、有社會責任感、有創(chuàng)新亮點、有個性、有才華的文章來嗎?
巧選適合自己揮灑的小話題
高考作文切忌泛泛而談,開口宜小不宜大,開掘宜深不宜淺,因此選一條思路、一個角度、一個小話題猶為重要。這“小話題”的選定,除合乎題目要求之外,還得有價值、有內(nèi)涵并且適合自己。例如,2007年天津市的高考作文題“有句話常掛在嘴邊”,“常掛在嘴邊”的那“一句話”就有寬泛的外延,其中有許多 “小話題”可供選擇:奶奶曾把“出門多穿點,不要著涼啦”常掛在嘴邊,媽媽曾把“路上小心點兒啊,騎車別太快”常掛在嘴邊,老師曾把“但將今日苦,換取千日甜”常掛在嘴邊,同學曾把“你這次月考可要努力啊,小心我超你一大截”常掛在嘴邊,自己呢,也曾把“分分分,我的命根兒”常掛在嘴邊,或是一句名言,一句俗語,一句口頭禪常掛在嘴邊等。常掛嘴邊的一句話,是一份心底沉淀的情愫;常掛嘴邊的一句話,是心靈深處撕心裂肺的呼喚;常掛嘴邊一句話,是人生的標桿,生活的準則;常掛嘴邊的一句話,是一個人、一群人甚至一方人的精神風貌。天津有位考生就巧妙選擇了這么一個有價值、有內(nèi)涵且適合自己自如揮灑的小角度、小話題——天津人常掛在嘴邊的“倍兒好”。
有句話常掛嘴邊
天津一考生
土生土長在天津?qū)⒔?0年的我,在感情上對天津有著太多的留戀,天津的小吃聞名天下,天津的曲藝四海傳揚,天津的海港得天獨厚,天津的語言幽默風趣,尤其是有句常掛在嘴邊的“倍兒好”,你聽說過嗎?
一句“倍兒好”包含太多的地域文化,一句“倍兒好”道出太久的人文風情,一句“倍兒好”展示天津人的風貌。
“倍兒好”這句簡潔風趣的贊嘆語,不論老幼,不分男女,誰都會說。它代表了天津衛(wèi)的獨特,顯示出海河兒女的天生性情。
天津人心眼子直,待人誠懇,生活樂觀。天津貴為四大直轄市之一,但天津人絲毫沒有高人一等的傲氣,他們不像上海人那樣精明算計,也不像皇城根的北京人那樣盛氣凌人,更不像重慶人云山霧罩大擺“龍門陣”。天津人不攀比,不瞧不起人,心眼兒實在,夸人說“倍兒好”,逢事講“倍兒好”,天津人這點兒傻得可愛,著實令人佩服。
他們不關(guān)心你是否有錢,是否有勢力,只關(guān)心你日子過得是否有困難,如果有吃有喝那就“倍兒好”;相反,若是遇上難事,房漏,鍋裂,孩子病了,下崗失業(yè),讓人騙了,你就聽左街坊一句:“沒事,跟我們家吧!”右對門沖你喊著:“有我就有你,天塌不下來?!边@就是厚道真誠的天津衛(wèi),這就是純樸可愛的家鄉(xiāng)人。
天津人這種氣質(zhì)、秉性感染著每一代天津人,不論是名人,還是普通人,都被這種樸實的環(huán)境熏陶著,影響著。
天津的兒子劉歡,作為中國歌唱界的大腕,唱遍了中國,唱紅了世界。但沒有一絲的驕傲,仍在大學里教書,兢兢業(yè)業(yè)。
陳道明,影視明星,在復雜的娛樂圈中,你很難找到他的負面新聞。一個個形象各異的人物在他的演繹下,豐富著人們的精神生活。
溫家寶,國務(wù)院總理,曾在天津求學。不久前市場豬肉價格飛漲,他親自去農(nóng)村養(yǎng)豬農(nóng)戶家中,了解養(yǎng)殖過程,對媒體他言語誠懇,“政府要讓每一位老百姓吃得起豬肉。”真誠樸實,沒有花里胡哨的政治高論,不像西方政府官員,拿腔作勢,而是讓最底層老百姓受到最普通的牽掛,能夠安穩(wěn)地生活,這就是天津人的秉性。
他們是天津的孩子,是天津的驕傲,不僅土生土長的天津人是這樣,就連在天津呆過一段時間的人也被感染上這種氣質(zhì)。
評價天津人,您可別忘了這句率真質(zhì)樸的口頭語,它可是咱天津人得到人家認可的一個標志。
“倍兒好”,天津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您聽著痛快嗎?
【簡評】
以天津人的一句口頭禪“倍兒好”為話題,緊扣“常掛在嘴邊”的文題要求,藝術(shù)地反映出了天津這一方水土的人情和風貌,讓人感受到熱愛生活、快樂無憂的天津人的純樸厚道,使人如同見到一位位熱情豪爽的天津人在頻頻向自己打招呼。深厚的內(nèi)涵,加上幽默詼諧的語言,字里行間洋溢著樂觀豁達的情懷,相信天津人讀了這天津味十足的文章,一定會感受到有一股擋不住的親切。由此可見,是作者選擇如此有意義的小話題和駕馭這個話題的嫻熟技巧成就了這篇考場作文。
運用最能顯示自己寫作智慧的構(gòu)思
葉圣陶先生說:“讀書貴在有新得,作文貴在有新味?!薄胺沧魑陌l(fā)意,第一番來者,陳言也,掃去不用;第二番來者,正語也,停止不用;第三番來者,精意也,方可用之?!保ù鲙煶跽Z)不落窠臼、別出心裁、獨辟蹊徑是對構(gòu)思創(chuàng)新性的基本要求,高考作文運用與眾不同的構(gòu)思顯示自己不同凡響的寫作智慧,是使文章從千篇一律的“大路貨”中脫穎而出的關(guān)鍵。以2007年全國Ⅱ卷高考作文題為例,“感恩”本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要想寫出有新意、令閱卷老師擊節(jié)稱贊的考場佳作,就要運用最能顯示自己寫作智慧的個性化構(gòu)思。甘肅一位考生做到了。
落紅
甘肅 一考生
今生上蒼給了我一個凄涼的名字,叫落紅,來世你看不見我的美麗,我只愿更名為春泥,默默地奉獻我自己。
我當然擁有過屬于自己的美麗與光輝,春光明媚、姹紫嫣紅的季節(jié),我就是群芳中最漂亮的一朵。我曾驕傲地在枝頭顫動,喜歡人們?yōu)槲荫v足流連,特別是細細的春雨過后,我留住了“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的柔媚,晚上更提起東坡居士“故燒高燭照紅妝”的興致。這就是我的驕傲,我要吸取每一絲陽光的能量,努力綻放出屬于自己的美麗。
不知是不是每一份讓世人驚艷的美都很短暫,人說美麗的東西是一個橫截面,一經(jīng)美麗便成永恒,絕不會隨時間線性消失。可當一陣刺骨的秋風刮過,我知道該是說再見的時候了。
我終于離開,毅然地離開,雖然還有同伴癡望枝條,慢慢飄搖。我毅然離去,覓得一隱蔽之處。漸漸地,我美麗的皺紋暗淡了;漸漸地,我鮮艷的顏色消褪了;漸漸地,我的生命已部分歸為泥土;漸漸地……
我開始思考,難道我的生命隨著秋風一呼,就已經(jīng)定格為逝去嗎?難道我曾經(jīng)的美麗都只歸功于自己嗎?我慢慢想起,曾經(jīng)鮮艷的花不都為我“施”過肥嗎?那些蜂蝶不也為我傳過粉嗎?我想,我該奉獻自己了。
我挪了挪身子,肩上的泥土開始一點點肥沃,我挪了挪靈魂,肩上的泥土開始一點點芬芳。
?。∮质且粋€春光明媚的早晨,我看見頭頂上的牡丹雍容華貴,玫瑰羞答答地微笑。萬物競相生長,蜂蝶嬉戲,鳥語互答,每一朵花都是一個生命,都是落紅的歸宿,春泥的重生。我奉獻了自己,我應(yīng)該含著微笑安靜地休息了,不管花知不知我,我知道,我知花。讓人們微笑就是我的功勞,為自然增添生趣就是我的奉獻。
一花如此,一人則毋庸多言,請記住這兩句詩:“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p>
【簡評】
“一花如此,一人則毋庸多言”,這位考生運用類比思維,選擇“落紅”作為載體,以清代思想家龔自珍的詩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詩意作為文章的主旨來構(gòu)思全文,由人類的“感恩”聯(lián)想到自然界“落紅” 的“化作春泥更護花”,既新穎獨特又恰到好處。
此文扣題比較含蓄、內(nèi)斂,讓人品味,琢磨,向更深層次聯(lián)想,有比較濃厚的文學意味。這種別開生面的構(gòu)思充分地顯示出這位考生不同尋常的寫作智慧。
選擇最能展示自己寫作個性的表達形式
從近幾年的高考作文看,獲得滿分的作文中涉及的文體有書信體、對話體、戲劇體、詩歌體、小小說、童話、日記、故事新編等;從形式上看,有的用小標題式,有的用序號片段式,有的用“題記”的形式;從表達方式上看,長于形象表達的用敘述描寫性語言,工于邏輯說理的用議論性語言。考生應(yīng)當從自己的稟賦、氣質(zhì)、興趣、愛好、特長出發(fā),對自己感興趣、寫來比較順手的表達形式要仔細揣摩多加練習,這樣,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潛心玩味之后,就能熟練地掌握一個最能展示自己寫作個性的表達方式。這個表達方式將成為你作文成功的魔法石,助你在高考考場上奪高分。河南一考生在全國Ⅰ卷的作文上,就選擇最能展示自己寫作個性的表達形式,從而獲得了成功。
差別咋就這么大呢
河南一考生
俺沒啥文化,可俺認得字,俺平時就愛看個名人自傳啥的,看得多了,總覺得那些名人也沒啥了不起。他們小時候都跟俺差不多,有的還不如俺呢,可人家后來為啥就出了名呢?俺一直鬧不明白,同樣是爹媽生的,差別咋就那么大呢?
人家列寧小時候打破過他姑媽家一個花瓶,俺也打破過俺三姨家一個碗。人家列寧認個錯兒,啥事也沒有,還落了個誠實的美名。俺也認了錯了,卻挨了俺三姨一頓臭罵,回去后又挨了俺爹一頓板子,現(xiàn)在想起來屁股都有點兒疼。后來人家列寧因為誠實全世界聞名;俺憑著一張嘴—— 就是說假話的本事,也在村里小有名氣。
俺小時候和達·芬奇一樣愛畫畫,俺敢說,俺畫的雞蛋絕對比他畫的圓。人家畫得不耐煩了,有藝術(shù)大師勸他繼續(xù)畫;可俺呢,畫得正起勁呢,卻被俺娘邊擰著耳朵邊罵:“小兔崽子,再敢往墻上亂畫,讓你爹剁了你的狗爪子!”后來人家達·芬奇畫啥像啥,可俺呢,畫匹馬,咋看咋像駱駝。
人家達爾文小時候就愛養(yǎng)個蟲啊啥的,人家養(yǎng)啥都成;俺辛辛苦苦費了好大勁兒養(yǎng)了一盒蠶寶寶,就為看看它們是咋吐絲的,卻被俺娘統(tǒng)統(tǒng)喂了鴨子。后來,人家達爾文完成了《進化論》,講的凈是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大道理;俺也準備寫本《天敵論》,就寫蠶的天敵中包括兇狠的鴨子,但是更可怕的天敵是俺娘……
俺小時候也跟貝多芬一樣擺弄過幾天樂器,不過人家玩的是鋼琴,俺玩的是口琴,甭管啥琴,反正都是琴。貝多芬的爹每天都玩命似的逼著他練琴,可俺爹呢,三哄兩哄就從俺手中騙走了口琴,送給了俺姑媽家的孩子。后來人家貝多芬閉上眼睛都會作曲,可俺現(xiàn)在閉上眼睛只會做夢。
俺小時候,吃飽了沒事干,總愛躺在蘋果樹下,看螞蟻上樹,有一次也被樹上掉下的蘋果砸過,可咋就沒像人家牛頓琢磨出一個萬有引力定律呢?我尋思,牛頓要是生在咱中國,他肯定發(fā)現(xiàn)不了萬有引力啦。你想啊,咱中國的學生不都是天天被關(guān)在教室里啃書本,做習題嗎,蘋果掉下來砸誰去呢?
俺現(xiàn)在年齡也不小了,也許還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但俺真的希望中國能出一位愛因斯坦,可俺又明白,就是中國能出100位愛因斯坦,有50位在小時候就被家庭教育給毀掉了,另外的50位又被接下來的學校教育給一鍋端了。
您還別立刻搖頭否定,您最好還是仔細琢磨琢磨,看俺說的這些話在理兒不?
【簡評】
此文作者嫻熟地運用了大巧若拙的雜文技法,以看似漫不經(jīng)心實則機智幽默的閑侃,將自己與列寧、達芬奇、達爾文、牛頓 “小時候” 的成長經(jīng)歷和環(huán)境進行對比,演繹出嚴肅的發(fā)人深思的人才教育話題。既緊扣文題要求,又妙趣橫生,若太極推手,四兩撥千斤,這種獨一無二的表達方式的嫻熟運用,恐非一日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