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藏著一把吳王夫差青銅殘劍,此劍已有2400百多年的歷史了,它可能與孔子同歲。
為了鑒定這口寶劍的真?zhèn)?,我讀了《吳王好色》,《無面見人》,《吳越爭霸》,《槜李之戰(zhàn)》與《臥薪嘗膽》等社會歷史篇,發(fā)現(xiàn)吳王夫差不是好人,是個好大喜功、淫蕩好色的酒色之徒,不講道理的殺人魔王、野心家,兇殘成性的惡棍,貪圖小利,欺壓百姓、欺祖滅國的暴君,這種人的遺物,我怎么能收藏呢,不是弄臟了我的手嗎?我決定把這口劍扔了。
當我想拋棄這把吳王夫差劍的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寶劍寒光一閃,一股怒氣逼人,似乎想對我說點什么。我看后大驚,隨手一扔,扔在了廢臭水河中?;丶液螅记跋牒?,百思不得其解。收藏的人都知道,好的寶貝,經(jīng)過幾千年的磨礪,已有了靈性,它能與知己者對話。于是,我又去把它找了回來,從此閉門不出,重新研究起了吳王夫差。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這段歷史有誤,不真實,不干凈,它是一樁2400多年前的冤案、奇案,吳王夫差是被人冤枉的,有人給他栽的贓,扣的屎帽子,抹的黑。聰明的人一看便知,吳王夫差果真是那樣的壞人,他一定會殺了勾踐,滅了越國。他為什么不殺越王勾踐,不滅越國,而且自己招來了殺身之禍呢?因為,吳王夫差是一個有志氣,有骨氣,有理想,堂堂正正中國典型的男子漢大丈夫。他勤政愛民,大公無私,愛憎分明,是人類文明的開拓者,在我的眼中,他可與孔子齊名,與天地共存的文武圣人,理應進寺廟受人供養(yǎng)朝拜,但是,不真實的歷史淹沒了他,誤解拋棄了他,這段不干凈的歷史,讓真理昏暗,好人蒙冤,歷史倒退,天理不公。
大家都知道,在2400多年前,禮崩樂壞,天下大亂,戰(zhàn)火連天,群雄割據(jù),占山為王,弱肉強食,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天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此時,是孔子還活著的年代,在這樣混亂的年代,殺伐才是真理。這個道理,幾乎連三歲孩童都明白,只有拿起刀槍,殺死對方,才有自己生存的空間。什么周禮、仁義道德,全是空話,不過是強人用來擦干血跡的抹布罷了。
吳王夫差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血腥的、殺伐的年代。他出生在世代君王之家,他的祖先就是創(chuàng)造周禮的人,在他的血液里流淌著姬姓的血液。他從小受到過周禮、仁義道德思想的教化,他學識淵博,胸懷大志,為人仁厚剛正,他以周禮、仁義道德為思想基礎(chǔ),企圖建立一個高度文明、和諧安逸的理想主義社會。他想讓天下老百姓安居樂業(yè),建立一個沒有殺伐、沒有流血的社會,所以,他沒有大開殺戒,沒有殘殺越王勾踐,沒有殘殺越國的老百姓。
誰知,他這種超現(xiàn)實主義思想,放虎歸山的那種行為,讓他成為了越王勾踐的刀下鬼,亡國奴,還讓別人把他家世代的祖墳也挖了個干凈,演變成了一場悲劇。一個真實的吳王夫差,早讓別人給改裝了,變成了一個遺臭萬年的東西,永世不得翻身。
吳越之戰(zhàn)的事實告訴人們,對別人,手不能軟,槍桿子里才能出政權(quán)。什么文明,仁義道德,都是婦人之見,騙人的鬼把戲。人們只重視結(jié)果,而不會重視過程,如現(xiàn)代人一樣,誰的錢多,誰就是能人,有錢能使鬼推磨,可以改寫歷史,超越一切。仁義道德,不過是強人的一件外衣罷了。
公元496年,孔子還在為一日三餐發(fā)愁的時候,越王勾踐已經(jīng)有著獨霸天下的野心了。當時,越國不過是個后起之秀的小國,與吳國相比,還差得很遠呢。但它有著與日本鬼子一樣的野心,竟敢以小欺大,首次發(fā)動了侵吳戰(zhàn)爭。在槜李之戰(zhàn)中,越王勾踐采用自殺式戰(zhàn)術(shù),不顧老百姓的死活,讓老百姓在吳人面前一批又一批地自殺,然乘吳人不備,發(fā)動突然進攻,一舉打敗了吳國,并殺死了老吳王闔閭。但終因越國弱小,無法一口吞食滅掉吳國,但殺死了無數(shù)個吳國人,讓吳國大傷元氣。
吳國的老吳王闔閭死后,他的兒子夫差被推上了政治舞臺,當上了吳國的君主、第一把手,因此,他比孔子幸運了許多。當孔子手中沒權(quán),只能游說別人的時候,吳王夫差手中已經(jīng)有了權(quán)力,他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造、建設(shè)一個國家了。于是,他在吳國迅速推行仁政,視老百姓為自己的衣食父母,勤政愛民,德治天下。他的改革,讓吳國迅速恢復了元氣并強大了起來,此時,充分體現(xiàn)出吳王夫差卓越的才能與他的智慧,吳國的民心歸一。兩年后,吳國再次成了強國。
越王勾踐看到后非常害怕,擔心吳國越發(fā)強大,于是采取先發(fā)制人的戰(zhàn)略,對吳發(fā)動了第二次侵吳戰(zhàn)爭,企圖一舉滅掉吳國。誰知,在這場侵略戰(zhàn)爭中,越國被吳國徹底打敗了,越王勾踐當了吳國的人質(zhì),只能跪在吳國人面前求饒。其實,他是個非常奸詐的小人。
此時的吳國人,對越國人恨之入骨,如我們仇恨日本鬼子一樣,恨不能剝他們的皮,抽他們的筋,食他們的肉,為吳國死去的將士們報仇雪恨,因此,要求殺死越王勾踐,滅掉越國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吳國的人民逼迫吳王夫差下令,殺勾踐,滅越國。這邊,越國的老百姓為了救越王勾踐的性命,全國人民跪在地上求饒,并揚言,如果吳王夫差要殺死他們的國王即越王勾踐,他們就立即自殺身亡,連老人小孩婦女,一個也不留。傾國人民自殺,讓吳王夫差非常為難,此時如他一聲令下“殺”,頃刻間,中國大地上會血流成河,尸堆如山,越國當即會在地球上消失。殺,還是不殺?吳王夫差很為難,非常矛盾,好比,這邊是受盡苦難的中國,那邊是戰(zhàn)敗的日本人一樣。
有人說,此事件如果請當時還活著的孔子來決斷,他會采取什么態(tài)度呢?殺還是不殺?如孔子下令殺,今天的孔子,還會是圣人嗎?往往說話容易做事難,如果孔子采取仁政,仁義道德,在企圖自殺的越國老百姓面前,采取不殺政策,也許,今天被越王勾踐踏在腳下的,不是吳王夫差,而是圣人孔子,那么遺臭萬年的也應是孔子了。另外,幾千年以來,天下君主無數(shù),他們一定會下令殺的,死幾個老百姓算什么。
誰知,吳王夫差在周禮、仁義道德的思想指導下,得罪和拋棄了吳國人民的利益,傷害了吳國人民的心。他力排眾議,強忍著血海深仇不報,為了救苦救難,為了越國老百姓的生命與利益,放棄了大開殺戒,決定不殺勾踐,不滅越國。他的決定,讓吳國人民不理解,不相信,從此,他失去了吳國人民的信任。這是吳王夫差后來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他無臉面對戰(zhàn)死在戰(zhàn)場上的將士們,還有他的父親與亞父伍子胥,好比中國戰(zhàn)敗侵略者日本鬼子一樣,中國不要日本賠償一樣。中國人民是很不理解的,如若要讓日本賠償,今天的日本,能有這么富裕強大嗎?
因此,吳王單憑這一點殺與不殺的問題上,足以說明他是一個圣人,是一個偉大的人物。
后來,越王勾踐發(fā)動了第三次侵吳戰(zhàn)爭,吳國戰(zhàn)敗,吳王夫差自殺身亡,越王勾踐滅了吳國,掠奪了吳國的一切,特別是絕密的青銅劍鑄造技術(shù)。他們還挖了吳王夫差的祖墳,更讓人心寒的是,他們從文化上、心理上戰(zhàn)勝了吳國,往吳王夫差頭上扣了許多的黑帽子、屎盆子,還要踏上一只腳,讓他遺臭萬年,永世不得翻身。歷史是勝利者改寫的,是為勝利者服務的,他們把羊殺了,披上羊皮,這就是狼的哲學,狼的理由。
關(guān)于吳王夫差為什么不殺勾踐,不滅越國,歷史有許多版本,許多傳說,這些版本和傳說,大多是狼的理由。反正一句話,是羊不好,所以狼要殺死羊,而羊不殺死狼,是羊的無能,
史記說,越王勾踐當了人質(zhì),便將歐冶子鑄造的五把寶劍“湛盧、勝邪、魚腸、純鉤、巨闕”其中的三把寶劍“湛盧、勝邪、魚腸”,另加越國的美女西施與鄭旦獻給了吳王夫差。吳王夫差得了寶劍與美女,果然中計,便迷住了心志,放棄了殺勾踐,滅越國的想法,因此而亡國的。
其實,這段不干凈、不真實的歷史,有點頭腦的人,一看便知,是假的謊言,特別是寶劍一說,更不可信,什么五把寶劍、三把寶劍的。如果吳王夫差真是酒色之徒,貪心不足、兇殘無比的殺人魔王,他一定會殺了勾踐,滅了越國,奪去越王勾踐的五把寶劍而不是三把寶劍,奪取越國的全部美女,而不是只貪倆個美女。另外,單憑三把寶劍,兩個美女,要想收買剛剛上臺、做了兩年君王的心是不可能的。
經(jīng)我考證,當時越王勾踐手中根本沒有這五口寶劍,這五把寶劍原本就是吳國的東西,怎么說成是越國的東西呢?根據(jù)史料記,吳國的鑄劍絕技天下第一,他們比楚國、越國要提早200多年,先進200多年的時間。當時越國被吳國戰(zhàn)敗時,越國人根本鑄不出這樣的神劍。越國被吳國戰(zhàn)敗的原因之一,便是兵器、裝備落后,因此,獻劍一事純屬虛構(gòu)。
史記說,越王勾踐被獲釋后回國,立志報仇血恨。于是臥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以謀傾覆吳國。他聘請了許多鑄劍名師為他鑄劍,在會稽山下若耶溪盡頭,砌筑了上、中、下三尊巨大爐灶,日夜冶鑄寶劍。勾踐朝思暮想能鑄一口陸斬犀牛,水截蛟龍的神劍,但很久未達,灰心失望,長嘆復國無望。忽然一位青衣女子求見,聲稱有鑄劍秘方進獻,并獻上自己的三尺發(fā)絲。越王問所以然,女答:大王將上、中、下三灶各熔三爐,九爐沸汁,將青絲一并投爐。越王按法鑄煉,良劍果然鑄成,揮劍試砍巨石立破,砥礪出鋒,寒光照人。
從這段歷史看,越王勾踐是戰(zhàn)敗后才開始鑄劍的,才知道兵器的重要,這才重視青銅器的鑄造。但是,根據(jù)我的研究,真正的越劍,是從越國滅吳后,掠奪了吳國鑄劍的絕技后才開始的,因此,越劍身上仍然保留著吳劍的風格與影子。
關(guān)于美女一說,這是政治家往自己敵人頭上扣的屎盆子,慣用的手法,不足為奇。我不相信女人就這么壞,這么毒,特別象西施這樣的美人,更不會猶如蛇蝎,毒得讓男人們害怕,嚇得男人們不敢討老婆,其實中國的美女文化太可惡,這些文人不要臉。
因此,我認為,吳王夫差是被冤枉的,這是件2400多年的驚世奇冤,不用我細說,也就很明白的了。
我收藏的吳王夫差殘劍,也許是口假劍,但劍上有吳王夫差的名字。無論它的真假,我都會好好珍藏,因為,我敬重吳王夫差這個男子漢大丈夫,敬重他的氣度、胸懷,敢為了人類文明,以身拭血,身敗名裂,含冤2400多年。這就是咱們中國人長期追求的文明精神吧,除此之外,我們還想追求、弘揚什么呢?我不過是個業(yè)余愛好收藏者,一切得聽專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