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水縣在往年的7、8月份常會普降暴雨,造成不少地方發(fā)生了嚴重的水災,也給廣大的養(yǎng)魚戶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為了盡快恢復生產,加強魚塘災后管理是必要的任務。經過幾年的工作實踐,總結了以下幾點:
1、迅速修復決堤過水魚塘決堤過水的魚塘要立即修復,加高、加大、加固。低水位的塘口欄網,還要加樁攔實,修補漏洞;進出水口、防洪渠道要將淤泥雜物清理干凈,保證暢通無阻,對進過水的養(yǎng)魚機械實施要抓緊拆卸、沖洗、烘干并進行檢修,以便盡快恢復生產。
2、清塘消毒防止災后疫病傳播有魚的池塘用生石灰20~25克/立方米或漂白粉1克/立方米進行全池潑灑消毒;無魚的池塘,應盡快將水抽干、爆曬、清池,并用生石灰150公斤/畝進行全面的清塘消毒。
3、水質管理要點過水的池塘水普遍渾濁,水質較差,可將渾水及時抽出,換注新水;不能注入新水的池塘,可每畝用生石灰15~20公斤兌水溶解后,均勻潑灑來澄清、凈化水質。在此同時可每畝投施200~300公斤的人、畜禽糞便來培肥水質。
4、及時補放魚種要補放、收集外逃的魚,選擇無損傷、無脫鱗的健康魚重新放回池塘飼養(yǎng)的同時要就地或到鄰近地區(qū)采購大規(guī)格魚種進行補放,也可以補放當年秋片魚種(長5~8厘米),畝放500~600尾,以便年底能達到規(guī)格上市。放養(yǎng)時用2~4%濃度的食鹽水浸洗消毒3~5分鐘后再放養(yǎng)。
5、加強科學投入飼料養(yǎng)魚戶可選購魚類標準飼料投喂;也可用農副產品的下腳料做成混合肥進行飼喂。投喂飼料時要堅持定時、定質、定量、定點的投餌原則,并根據不同生長階段進行合理的調整。
6、做好池魚中后期管理定時定位投足精料、施好肥料的同時要注意調節(jié)水質,有條件的可延長魚類生長期、精心管理,盡量把損失降到最低。
7、魚病防治措施夏秋季是魚類快速生長的旺季,也是魚病多發(fā)的季節(jié)。所以每隔半個月用生石灰全池潑灑1次,達到消除病害的目的。
池塘養(yǎng)殖河蟹三要點 呂天龍 曹 巍
一、創(chuàng)造適合培育河蟹的池塘條件
池塘水源要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灌排水方便。土質最好為粘土。池塘面積不宜太小,太小水質不宜控制,最好不能小于3畝。池中要設有灘面,供河蟹在上面棲息覓食,占池塘面積的三分之一。池中還要移植一定數量的水生植物,為河蟹藏身避敵、蛻殼提供安靜的環(huán)境,還可作為河蟹的補充飼料,同時又可改善水質,防止池水過肥。池底淤泥不能過多,淤泥過多耗氧量大,水質易變壞,一般要求淤泥厚度以15厘米為好,防逃設施應建在堤岸上,不能建在堤岸的坡上,高度以50厘米為宜,向內傾斜角度為15度,一般采用雙層塑料圍成即可。
二、加強放苗期間的管理
千萬不能忽視清塘滅害。剛入池的蟹苗很弱小,如果清塘滅害不徹底,就會嚴重影響蟹苗的成活率。清塘工作一般在放蟹苗前10~15天進行,用生石灰或其它藥物清除敵害,做到干凈徹底。清塘一周后就可進水,進水時必須用40~60目篩絹布嚴格過濾,嚴禁敵害生物入池。
放苗時注意;①水溫溫差小于3℃,最好沒有溫差,放苗前一定要測好水溫做到心中有數。②放養(yǎng)前一定要等清塘藥物的毒性完全消失后方可,方法是:可用玻璃杯取一杯池水對著光線看,如發(fā)現有許多浮游動物,說明藥效消失即可放苗。③蟹苗入池前最好先往蟹苗箱上淋些水。因經過長途運輸的蟹苗腮腔失去大部分水分,如果突然放入池中,會因吸水過急造成死亡,因此應先淋些水,等蟹鰓腔慢慢吸滿水后再放入池中。
三、有意識地控制河蟹的生長
怎樣控制河蟹生長,使之達到每公斤160只左右甚至更小呢?
首先,增加放養(yǎng)密度,由以前的放蟹苗250克增加到500克(8萬只左右)。這樣培育的河蟹由原來的80只/公斤,增加到160只/公斤,密度增加,生長減慢,規(guī)格變小。放苗后還要看蟹苗的成活情況,一般蟹苗變成小蟹后每畝應達3萬只,這樣的密度才有希望培育出較理想的河蟹。
其次,控制餌料?;A餌料培育較好的池塘,一般在2個月左右的時間不另投餌料,個別池塘天然餌料不足,可以補充些餌料,但要少量。這樣前2個月的河蟹規(guī)格控制在2克左右。2個月后投喂些打碎的雜魚等餌料,每天下午投喂一次。數量根據生長情況為河蟹體重的5~20%,從餌料上人為地控制其生長。此外,要加強日常管理,做到每天巡塘,仔細觀察河蟹的活動情況,定期向池中潑灑生石灰以改善水質,每月或旬測體重和體長,掌握河蟹的生長情況,做好記錄,便于管理和總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