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怡筠:心理學博士;大學教授;企管顧問;出過多本心理學書,被譽為中文EQ著作第一人;現(xiàn)在是上視生活時尚頻道的名牌欄目《心靈花園》、《大話愛情》的嘉賓主持。
她優(yōu)雅知性,溫婉的語調(diào),睿智的言談,仿佛上帝派她來人間撫慰人們心中的痛苦,那種因人格魅力而來的美麗,芳香四溢。
學“讓媽媽不打人”的魔法
張怡筠天生洞悉人的心理,小時候調(diào)皮搗蛋闖了禍,媽媽拿著拖鞋滿世界追著要打她的屁股。每次,拖鞋剛舉起,小怡筠的眼淚就像河一樣嘩嘩地流。不過,“眼淚政策”用多了也會失效,小屁股就免不了吃點小苦頭,她常想:有什么魔法能讓媽媽不再打人呢?
12歲那年,“魔法”真的出現(xiàn)了,媽媽在經(jīng)歷了一段時間的“夜間失蹤”后,突然變得和藹可親不再打人。不久,張怡筠才知道,媽媽參加了 “心理成長課程”,學習了有關兒童心理學的內(nèi)容,改變了之前的“武力”教育法。張怡筠不明白心理學是什么,只是覺得它很神奇。
張怡筠在高考第一志愿欄里填報了“心理學”。她最終以高分考取了臺灣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本科畢業(yè)以后,覺得“心靈魔法”沒有修煉夠,她又跑去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繼續(xù)深造,一學就是7年。
作為班上唯一的亞裔,迎著挑剔和不信任的目光,張怡筠不回避、不躲閃,以行動擊破疑慮。接了電力公司的培訓計劃,她挽起褲管跟著一線的工程人員就爬上電線桿;發(fā)現(xiàn)所培訓的職員里有很多籃球迷,對籃球毫無興趣的她癡癡守在電視機前一場接一場地看NBA比賽……“想要進入一個人的心靈,就必須讓他覺得你了解他,并且關心他?!焙芸?,張怡筠以真誠和勤奮在美國心理學界贏得了一席之地。
從寧靜校園走入“心靈花園”
1993年,張怡筠回臺灣在某大學教授心理學,校園生活的單純讓她始終保有一顆清澈的心去映照他人的人生。
做公眾人物給張怡筠帶來了感動。有一次,她一大早六點鐘起床,飛到臺灣南部去參加一個壽險公司的讀書會,一個月后,她在臺北一家大公司做完培訓,一個女孩過來對她說:“我要謝謝你的那次演講!我媽媽二十幾年來一直悶悶不樂,我們?nèi)蚁氡M辦法讓她開心都沒用,那天早上她等到了,那就是你。演講結(jié)束時你問大家:世界上的人分成兩大類:一大類是活著,另一大類只是在呼吸,你是屬于哪一類?媽媽突然醒過來了,發(fā)覺她一直只是在呼吸,從來沒有活著!她把你的書全部買回家,一天24小時聽你的錄音帶,整個人變了一個樣子,變得快樂了,我代表我們?nèi)胰酥x謝你?!?/p>
女孩不知道,她講的事對張怡筠觸動更大!但超負荷的工作,加上長時間沉浸在別人的悲情故事里,她的情緒難免會受影響。她每天早上起床時先做“情緒啟動儀式”,就是喝杯溫茶或者是熱茶溫水,然后敷一塊面膜,開始進行30分鐘安安靜靜的閱讀。她說:“當你用沉靜的心打開一天的時候,我覺得起步最重要。如果你每天的起步是正確的話,未來的一天你的情緒步伐都不會太混亂?!?/p>
“用第三只眼睛看問題”
張怡筠獨自一人去過全世界40幾個國家,在行走世界的過程中,眼開心闊,人會變得更寬容。
面對旅行中的突發(fā)事件,她努力學習用“第三只眼睛”看問題。1995年,她抵達巴黎的第一天去購物,沒想到從試衣間外伸進來一只手,抓起她的手提袋就跑。她所有的錢、信用卡、化妝品等都在那個包里。當時她驚呆了,但很快開始運用心理學理論教自己換個角度看待這次意外:“我對自己說,身無分文就不用擔心再丟東西,而手里、心里沒有任何負擔,可以甩開雙手在馬路上大步流星地走,這是何等快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