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澤東主席誕辰114年前夕,我參加了一位老朋友兒子的婚禮。這引起了我對毛主席派我當“娘家人”,去參加毛主席女兒李訥婚禮的回憶。它是我一生參加的最深刻、最平凡而又最有意義、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一次婚禮。
(一)
我是1964年8月,以“政治特種兵”的條件參軍的,被分配到中央警衛(wèi)團,是二營四連五班戰(zhàn)士,先在北戴河值勤,后于1966年6月調到中南海,是一大隊一中隊的戰(zhàn)士,具體負責毛主席住區(qū)的警衛(wèi)。1968年2月8日,又調到毛主席辦公室,做內勤工作(公務員)。我的主要職責是:在毛主席住處“豐澤園”外的“值班室”值班,拿著毛主席辦公室和宿舍(二者在一起)的鑰匙,每天將有關文件、報刊送去,并打掃室內衛(wèi)生,整理書架上的圖書等。直至1973年8月,才離開毛主席辦公室。從進中南海到離開毛主席身邊,度過了整整8年最幸福的年頭,其中有五個年頭是在毛主席身邊度過的。
毛主席和他的家人李訥等出進家門時,都要經(jīng)過我們的值班室。所以,我經(jīng)常見到李訥。她的性格比較內向,見到我們這些警衛(wèi)人員不大愛說話,一低頭走了過去。而我們這些警衛(wèi)人員,遵照首長的要求,不能主動向前與毛主席和他的家人打招呼,以免“干擾”他們。后來,毛主席批評了李訥,說她不接近群眾,就不了解群眾,應當與群眾、與士兵多接近一些。從此,她見了我們就主動和我們打招呼,有時甚至談上幾句。她對我的印象好似更好一些,談話的次數(shù)也比較多,問我是什么地方人,什么學校畢業(yè),最近看什么書等。我說我已通讀《毛澤東選集》三遍,并能背頌毛主席的《老三篇》時,她聽后十分高興。有時候,她還給我一些政治學習資料讓我讀等。
毛主席是偉人,嚴以律己,率先垂范,對子女、對親友從不搞特殊照顧。他是很喜歡小女兒李訥的,但越是喜歡,越是嚴格要求。李訥回家時,他不讓她與自己一起吃飯,而是叫她到警衛(wèi)局食堂打飯吃。李訥下班后,與我們一樣,在食堂里排隊打飯。有時她知道自己不能按時下班,我就按照她的安排,提前給她打好飯,她下班后再到我們值班室拿飯。她多數(shù)吃米飯、西紅柿炒雞蛋和紅燒茄子等普通飯菜。當時她在解放軍報社工作,騎一輛“飛鴿牌”自行車上下班或外出,從來未見車接車送她。在工作上和生活上,我們根本看不出她與我們有什么不同,她自己也未表現(xiàn)出一點“金枝玉葉”的樣子。
1968年,毛主席發(fā)出了“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指示。李訥當時正患神經(jīng)衰弱病,而且比較嚴重。但毛主席毅然將她安排到江西省瑞金縣沙洲壩大隊上壩生產隊勞動鍛煉,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臨行前,毛主席把李訥叫到跟前,問她愿意不愿意去接受鍛煉。李訥理解老人的用心,情緒激昂地說:“我是毛主席的女兒,更應該帶頭響應毛主席號召,我很愿意去,而且一定要好好鍛煉自己。”于是,她穿上舊軍裝,愉快地踏上了去江西農村的列車。臨走時,她還向我們警衛(wèi)戰(zhàn)士作了告別。
我在部隊是“五好”戰(zhàn)士、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政治上積極爭取進步,辦事扎實認真,再加上我與李訥很熟悉,并相處的很好,這一切可能就是毛主席派我當“娘家人”代表的根本原因吧!
(二)
1971年9月初,仍在江西瑞金沙洲壩大隊勞動的李訥,寫信向毛主席匯報了自己的婚姻設想。在毛主席已知她的男友政治上可靠、是共產黨員、是中央辦公廳江西“五,七”干校的工作人員的基礎上,她準備近期與男友結婚,請毛主席定奪。
9月下旬的一天,時任中央辦公廳主任的汪東興,派人把我叫到他的辦公室,十分喜悅而鄭重地說:“小路同志,現(xiàn)在給你一項特殊使命。你是毛主席辦公室工作人員,就是毛主席的家里人。毛主席同意你當李訥的‘娘家人’,去江西中辦“五·七”干校,出席李訥的結婚典禮。說完,將大信封裝的、用毛筆寫的一封信交給我,上寫:“李訥收”。從那字體上,我一下子就判斷出,這是毛主席的親筆信。汪東興主任又指指椅子上的一個大白包袱說:“這是主席給李訥陪送的結婚禮物,你千萬要拿好,親手交給李訥同志?!蔽遗ゎ^一看,是一個很整齊的長方形白包袱,外邊還用草綠色軍用背帶捆著,看樣子這“嫁妝”一定很沉重、很高貴。我想:主席的女兒出嫁,總得陪送些高檔的禮物嗎,這也是人之常情。
我提著這貴重的結婚禮物,從汪主任辦公室出來以后,心里特別特別高興。這是毛主席派我去的,又是毛主席“家里人”的代表,這是多么高的榮譽啊!當戰(zhàn)友們問我接受了什么任務時,我竟激動的熱淚盈眶,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我雖然是給毛主席辦事,但這仍是政治任務,是軍人“一切行動聽指揮”的天職,所以我不要一點特殊照顧,不要求組織派車送我去車站。吃過晚飯,我?guī)献约旱谋匾闷?,扛著那個大包袱,走出中南海,快步向北京火車站奔去。天熱加上走的急,又扛著幾十斤重的大包袱,當我走到火車站軍人售票窗口時,已是汗流浹背、揮汗如雨了。
(三)
當我從江西南昌下火車,趕到中辦“五·七”干校時,李訥早已接到通知,從瑞金的沙洲壩大隊趕到這兒了。李訥邊向我致謝,歡迎我的到來,邊拆開信,全神貫注地讀著毛主席給她的信,臉上綻出粉紅色的笑容。接著,她又小心翼翼地打開那個大包袱。此時,我也以好奇的目光,盯著那個大包袱。毛主席為女兒陪送的“嫁妝”,真是一般人萬萬想不到、做不出的。那是一套39卷本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偉人呀,真是偉人!毛主席的用意很清楚,他是讓他的子孫后代,讓全中國人民世世代代學習馬列主義、堅持馬列主義原理、堅決走馬列主義道路,為實現(xiàn)共產主義而奮斗。
李訥的婚禮是在“五·七”干校他們新房院子里舉行的。出席婚禮儀式的連我只有十幾個人。在迎面墻上掛著毛主席的畫像?;槎Y由干校校長曹全福主持。他簡單致詞和放鞭炮以后,讓新郎新娘向毛主席像三鞠躬之后,就結束了婚禮儀式。我一直坐在“娘家人”的位子上,儀式結束后,陪同李訥一起進入了他們的洞房。
結婚儀式簡樸簡單,是對舊式結婚儀式的大改革、大創(chuàng)新。而這新郎新娘的洞房,就更樸實了。兩間普普通通的平房,里間是一張由兩張單人床對起來的雙人床,床上鋪著薄薄的床墊和棉布床單;外間放著一張桌子、兩把椅子等家具。整個新房里連個“喜”字也未貼。晚上的喜宴就是在這新房外間舉行的,炒了八個菜,喝了幾瓶紅葡萄酒。李訥婚后的第三天,我就陪同新郎新娘搭上了去北京的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