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都要重視朗讀。那么,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呢?實踐證明,指導學生朗讀,先要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即進入課文的情境,體驗文章的思想情感;再“用情讀文”,即把對作者思想感情的感受恰當?shù)刈x出來,表達出來。也就是先“讀進去”,再“讀出來”。
一、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進行朗讀
低年級的課文淺顯易懂,有些內(nèi)容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師可通過生活經(jīng)驗的遷移,把學生已有的某些生活經(jīng)驗轉(zhuǎn)移到課文的朗讀指導上來。如人教版教材第三冊《紙船和風箏》一課,松鼠和小熊吵架之后有這樣一句話:“山頂上再也看不到飄蕩的風箏,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紙船了。”如果直接讓學生朗讀,學生可能讀不出傷心、難過、孤獨的語氣。于是我問學生:“如果你和你最要好的朋友吵架了,你會有什么反應?”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我順勢引導:“松鼠和小熊吵架之后心情和你們是一樣的,應該怎么讀?”這時孩子們就水到渠成地讀出了這句話的語氣。
二、啟發(fā)學生通過合理想象進行朗讀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鑒賞文藝,必須驅(qū)遣我們的想象。要“讀進去”,也得靠想象。啟發(fā)想象,能使課文內(nèi)容像放電影一樣,在學生頭腦中浮現(xiàn),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太空生活趣事多》這篇課文介紹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知識。在指導朗讀前,我引導學生想象宇航員們在太空中走路、喝水、睡覺、洗澡的樣子,想象他們在半空中漂浮的有趣場景,并為學生播放Flash動畫,讓他們的想象既有根據(jù)又有創(chuàng)意。想象之后再進行朗讀,那種對太空生活的好奇和向往就會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三、引導學生用體態(tài)語言輔助朗讀
體態(tài)語言可以作為輔助手段來豐富有聲語言的表現(xiàn)力。在低年級的感情朗讀訓練中,體態(tài)語言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體態(tài)語言不光是教師的教學語言,也是學生的學習語言。在感情朗讀時,讓學生恰當合理地配上一些動作,能更好的幫助他們理解課文,讀出感情。如《坐井觀天》一文中的小鳥說:“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我讓學生試著用動作來表現(xiàn)“無邊無際”。學生都把雙手舉過頭頂,而后慢慢放下,嘴里還念著:“天—無—邊—無—際,大的很哪!”在動作的輔助下,學生既讀出了句子的輕重緩急,又理解了“無邊無際”這一詞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引導學生揣摩范讀提升朗讀
學生“讀進去”之后,又怎樣指導學生“讀出來”呢?這就要引導學生在與作者的感情產(chǎn)生共鳴的基礎上,把對作者思想感情的感受表達出來。教師有感情的言語渲染,聲情并茂的范讀,最能打動孩子的心,最能使他們與老師、作者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教師范讀后,讓學生在模仿跟讀中體會技巧,也可通過賽讀的方式,讓學生從師生的共同評議中領悟技巧。例如人教版《找春天》一課中的最后一段“我們看到了她,我們聽到了她,我們聞到了她,我們觸到了她。她在……她在……她在……”通過老師范讀,學生自讀,同桌賽讀等方式,學生情感得到激發(fā),讀出了自己對春天的贊美與喜愛之情,把春天的生機勃勃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總之,教師應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方式,激發(fā)學生朗讀的欲望,讓無聲的文字變?yōu)橛新暤那楦?,讓學生感受朗讀的無窮魅力。
作者單位 北京昌平區(qū)東小口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 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