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以來,在大盤股走低的帶動下,上證指數由年初的5261.56點下跌至3月4日的4335.45點,跌幅為17.6%。然而,在價格上漲因素的影響下,農業(yè)、化工等行業(yè)的個股卻逆市走出強勢,其中,農業(yè)行業(yè)指數今年以來漲幅達到了29.94%。
今年以來,農業(yè)股成為了二級市場的明星,統(tǒng)計顯示,農業(yè)行業(yè)指數的累計漲幅達到29.94%,遠遠超過位居第二的信息設備8.19%的累計漲幅。農林牧漁板塊的48只成份股中,今年以來處于上漲狀態(tài)的有38只,占八成的比例。
農業(yè)板塊的走強主要緣于國內外農產品現貨和期貨價格大幅上漲的基本面背景。由于供給持續(xù)吃緊,在明尼阿波利斯谷物交易所春小麥的帶動下,美國三大谷物交易所小麥期貨合約近期掀起漲停狂潮,而大豆、玉米期貨則連續(xù)創(chuàng)出歷史新高。受到國際市場農產品集體飆升的刺激,國內商品交易所的農產品期貨紛紛大幅上揚,創(chuàng)出歷史新高,其中白糖和菜籽油漲勢最為迅猛,周二創(chuàng)出歷史新高后才出現回調。目前看,農業(yè)的高景氣度尚無發(fā)生拐點的跡象,有望得以維持。
今年以來漲幅在50%以上的股票有10支,依次分別為敦煌種業(yè)、豐樂種業(yè)、冠農股份、通威股份、新賽股份、新農開發(fā)、禾嘉股份、登海種業(yè)、中糧屯河、北大荒。
敦煌種業(yè)、豐樂種業(yè)、登海種業(yè)在子行業(yè)分類中均屬于種子生產類,累計漲幅分別為138.98%、128.80%、73.75%。在農產品價格維持高位的大背景下,隨著天氣的轉暖,大面積的春耕播種,顯然市場普遍預期對種子的需求量會大幅增長,而使其成為龍頭品種。不過,這三支股票已經累計了較大的升幅,且均創(chuàng)出歷史新高,敦煌種業(yè)、豐樂種業(yè)的日均換手率更高達12%以上,顯示有資金大規(guī)模進出,二級市場存在一定的風險。
盡管還有屬于農業(yè)板塊的10支股票今年以來處于下跌狀態(tài),但累計跌幅都小于大盤,跌幅最大的是正邦科技,為13.10%。其中,7家上市公司處于長江以南的受雨雪冰凍災害嚴重的省份。不過,農林牧漁的個股走勢均強于大盤。
產品價格推高化工股身價
在今年以來漲幅較大的股票中,化工行業(yè)個股成為僅次于農業(yè)股的又一亮點,其中多家公司受益于產品價格的提升。
渝三峽主營業(yè)務是油漆等合成材料,2007年12月19日,該公司發(fā)布了一則澄清公告,公司“天然氣制5萬噸/年甘氨酸項目工程”項目處于試車調試階段,公司無法準確判斷草甘膦價格上漲對甘氨酸價格影響程度。在這之后,渝三峽股價從24.1元飚升至3月4日的53元,漲幅達到了119.92%。
甘氨酸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呢?究其原因,還是源于價格的變化。近幾個月,甘氨酸產品價格一路猛漲。07年7月份甘氨酸價格為15000-16000元/噸,而07年12月底至今,價格已經升至38000-42000元/噸。而作為甘氨酸的下游產品,草甘膦目前的價格已經達到了80000元/噸。
因價格提升受益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數。華星化工年報顯示,公司2007年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1.5倍,凈利潤增幅較大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主導產品之一的草甘膦原藥受國際市場供需關系變化影響,售價年度內出現了大幅度的增長,該產品毛利率穩(wěn)步上升,提升了公司的整體業(yè)績。該公司股價也從2007年末的32.3元上漲至44.68元,漲幅38.33%。對于草甘膦這樣的搖錢樹,華星化工在年報中表示,2008年還將繼續(xù)擴建自己的草甘膦產能。
另一家化工類上市公司——揚農化工3月4日公告,公司計劃增發(fā)不超過2600萬股,募資將用于對控股子公司江蘇優(yōu)士化學有限公司增資,實施3萬噸/年草甘膦原藥項目。公司預計募資項目達產后,每年將新增銷售收入4億元以上。自今年以來,揚農化工股價的漲幅也達到了40.07%。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冠農股份,該公司股價去年年末僅為42.96元,而目前已經達到了84.64元,漲幅達到了97%。冠農股份股價暴漲主要是由于,公司作為第二大股東參股的國投新疆羅布泊鉀鹽公司年產120萬噸鉀肥項目已實施建設,09年底建成后,將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硫酸鉀生產基地,年銷售收入可望達30億元,而硫酸鉀的價格也在近期不斷的上漲。
通脹將延續(xù) 價格難回落
有人認為,目前農業(yè)股的上漲已將超出了價值投資的范圍,理由是以2007年前三季度業(yè)績和3月4日的收盤價計算,農業(yè)板塊的動態(tài)市盈率已經高達173倍。不過,無論是農業(yè)股,還是部分化工股的大幅上漲,主要原因都是產品價格的上升,簡單的用市盈率的標準來衡量它們的投資價值并不準確,對于這些股票的走勢影響更多的是它們產品價格是否能夠延續(xù)目前的上漲趨勢。
從2007年情況看,全國居民消費價格上漲了4.8%,其中食品價格上漲了12.3%,拉動價格總體水平上漲4.0個百分點。而進入2008年之后,今年1月CPI同比上漲7.1%,月度漲幅創(chuàng)11年新高。從數據來看,以食品為代表的消費價格上漲趨勢很難在短期內得到改變。
當我們把眼光放在全球的角度上,中國的通脹,無疑是全球通脹的一部分。2007年全球食品價格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這既不是簡單的食品價格上漲,也不能僅由能源短缺、發(fā)展替代能源來解釋。它實際上是全球經濟在經歷了21世紀初期的黃金增長期后,需求過度膨脹帶來的必然結果。
在目前全球進出口產品結構中,中國和東南亞為勞動力和初級產品供應國,俄羅斯、澳大利亞、巴西、中東為資源品供應國,美、歐、阿根廷為農產品供應國,美、歐、日為高附加值產品供應國。在全球經歷了需求高速增長后,勞動力、資源品等都進入供不應求狀態(tài),這必然導致農產品、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價格相應抬高。
全球一體化的產業(yè)鏈條導致全球陷入物價上漲的循環(huán)圈中。這種格局決定了中國的通脹不是獨立的,也很可能不是短期的。更為重要的是,中國通脹的性質也發(fā)生了變化。勞動力、土地、能源,甚至資金的價格都在上漲,需求拉動型通脹越來越明顯地向成本推動型通脹轉變。
這種全球化的物價上漲在化工行業(yè)也得到了體現。草甘膦的價格之所以一路飚升,主要是由于國際最大的草甘膦生產商——Monsato由于生產過程中的環(huán)保問題,該企業(yè)實行減產,由此,草甘膦的供應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價格也隨之上漲。此外,由于生物能源的發(fā)展和全球糧食庫存的進一步下降,全球鉀肥需求的增長超過了產能的增長,鉀肥的將價格也不斷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