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蘇杭,葬在北邙。洛陽邙山橫臥黃河之南,自古就是達官貴人,王室貴族死后安眠之地,故有“無臥牛之地”之說。正因為如此,盜墓之風盛行,20世紀初,就有人在古墓中得到一些釉色光亮的所謂“瓦器”,其色多是褐、綠、白或黃、綠、白三色,因其出自唐墓,便起名為“唐三彩”。特別是鞏縣唐三彩窯址的發(fā)現(xiàn),使洛陽成為名副其實的唐三彩的故鄉(xiāng)。
唐三彩中的人物、動物數(shù)量最多,藝匠們對這些形象的塑造,的確達到了我國古代藝術史上的高峰,它是一個時代的產(chǎn)物,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和特征。它反映了唐代國家的統(tǒng)一和在藝術上熔鑄北方渾厚雄健與南方清新柔潤的特點。
以俑來看,不僅能表現(xiàn)出不同形象、不同性格、不同姿態(tài)、不同民族的特征,還能塑造出不同等級、不同地位和他們特定的思想情感。洛陽博物館中三彩女俑的形象頗多,有的悠閑雅坐,若有所思;有的亭亭玉立,裙帶生風;有的謙恭典雅,長袖飄逸。特別是1965年洛陽北窯唐墓出土,現(xiàn)藏洛陽博物館的這件女坐俑(見圖),雙手置于胸前,端坐在墩座上,神氣十足,顯然是達官貴婦的形象。她面龐俊俏,眉目清秀,發(fā)髻梳成鸚鵡欲飛之形,上穿淺綠圓領襦襟,胸部袒露,身系黃裙,長袖飄飄,很有點超然不群的樣子。這種形象恰似《新唐書·五行志》記載的那樣,“天寶初年,楊貴妃常以假發(fā)為首飾,好服黃裙,時人為之語:義發(fā)拋河里,黃裙逐水流?!边@件女俑想必就是藝匠們特地為她如此打扮的。望去很有俏皮、伶俐之感??梢钥闯?,三彩藝匠們對女俑的塑造,確實下了一番苦功。
(責編:石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