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或者不能算一個故事。它是我的親身經(jīng)歷,也是封存在我心底不可磨滅的一段記憶。雖然我已經(jīng)老了,老得白發(fā)和皺紋足夠湮沒前塵往事,然而每當我在午夜醒來,看著從窗口流瀉進來的一地潔白的月光,聽著竹子在夜風中互相拍打發(fā)出的猶如海浪拍岸的聲音,關于過去的回憶就會難以自控地往前倒流。
在床頭擺放的青色瓷瓶是一切過往的媒介和引子。它那神秘的顏色吸走我的魂靈,讓今時今刻變得模糊而過去變得清晰,時空堆疊,物是人非,但往事依舊鮮明如昨,提醒著關于刻骨銘心和無法遺忘,提醒著關于執(zhí)著和瘋狂,提醒著關于注入靈魂和生命的愛戀。
那一年,由于家境貧困,體弱多病的母親決意把我送進陶瓷作坊當學徒,糊口的同時也學一門手藝。作坊位于我們縣最著名的一座山,平留山。這里綠樹蔥籠,輕煙彌漫,鳥語花香,陶瓷坊就像一顆微小的珍珠,鑲嵌在如畫的景色里面。
陶瓷坊并不大,一間燒瓷窯,用來燒制陶坯的;一間工作室,主要為練土、成型加工和裝飾提供場地空間;一間倉庫,堆滿了精美各異的陶器。一間主人房,住著師傅師母兩口子;三間簡陋的小臥室,給學徒和進山買陶器的客人住。坊里還有一個小小的院子。師母喜歡曼陀羅花,所以整個院子被白色曼陀羅所占據(jù)。這是妖艷熱烈的花,白而透明的花瓣在陽光下微微伸展,奔放卻內斂,宛如含羞綻放滿心的繾綣與纏綿;它散發(fā)的香氣奇異而純粹,好像從土里從夜里從每一根葉脈里把所有的美麗氤氳到極致。野性,溫存,放肆,含蓄。這樣的花,這樣的魅惑和美好,和師母是有幾分相似的。
師母是不到三十歲的年輕女人,整天穿著素色的旗袍,把頭發(fā)細致地高挽在腦后。她肌膚雪白,五官精致,氣質纖塵不染。那樣的容姿和高雅令人生羨。卻因了她淺褐色的神秘的眸子和嫵媚明艷的笑容,這美又摻雜了幾分迷惑和引誘的意味。對于男人而言,她的美像匕首,疼痛而致命。不過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她的右手失去了三個手指,這缺憾示威似的陳列著。其實,或者美麗的師母,已經(jīng)成了故事的導火線和策劃者。只是旋渦中心的當事人并不自知,而身處這個迷局的人仍未洞悉。
在陶瓷坊生活了幾個月后,我開始慢慢適應這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淡生活,也開始慢慢融入這個小小的家庭。師傅師母都是溫厚和善的人,雖然對于制陶有強大的堅持和固執(zhí),雖然為人處事有些古怪,卻待人寬容,坦誠而親切。他們把制瓷手藝悉心地傳授給我們,也把溫馨的關懷和照料給與我們。這使得我們比其他作坊的學徒來得幸福。說是我們,其實就只有兩個人,我,以及鄰縣過來的長延。長延比我長三歲,已經(jīng)在師傅門下學了五年的制陶手藝,他是面容潔凈,英挺高大的男子,總是沉默而溫和地為原始的陶坯上釉及裝飾。許是因為性別的差異以及年齡的差距,他對我格外關照,黏土采集和搬送陶坯等重活累活總是搶著干,而在每天用餐的時候,卻又總是把最多的一份飯菜讓給我。這不啻于一份莫大的安慰和鼓勵,尤其對于從未離家遠行過的我來說。
日子久了,不得不承認,師傅是個對美執(zhí)著追求的人。他并不把陶瓷工藝視作謀生的本事,而是當成一類濃縮了所有技巧和美感的藝術形態(tài)。這在那個荒亂的年代是難以想象的事情。他曾喃喃地對我們說,真正的陶瓷工藝品,意境淡遠高潔,格調雅致脫俗,色調清麗秀美,意趣天成,超凡脫俗。也曾告訴我們,最美的瓷是青瓷,它通體流青滴翠,玲瓏剔透,淡雅宜人。那浮動的顏色脆弱得好像依附于人的呼吸,卻又分明端莊明麗不可方物。每當師傅的眼神呈現(xiàn)無邊無際的癡迷和沉醉,我便似乎看到一片無垠的天青色冰涼地漫上來,漫過他的腳踝,漫過他的臉頰,漫過他每一寸的靈魂。那是一種全心投入的執(zhí)著和向往,也是我和長延所無法觸及的神秘領域。
長延說,青瓷的青是一種極致的顏色。在東洋,虔誠的人們稱呼它為秘色。秘,言有盡而意無窮,如同深沉暗夜裊裊開啟的紅蓮花,也如同女子臉上悄悄抖落的細密淚珠,讓人猜不透也揣不過的苦痛和酸楚,拼了命想靠近卻被越推越遠的無奈和癡狂。我是知道的,山下的陳老爺家中有一個汝窯天青極品青瓷,因為師傅被邀請到他家欣賞,所以我也有幸一睹那傳說中的神秘。果然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美麗,通透的青綠宛如情人的絮語??墒菐煾祿u頭嘆息。他說這根本不是正品,也絲毫沒有讓人珍重收藏的價值。真正極品青瓷的顏色,是只有天上有,而人間難得聞的。我還記得陳老爺那暴怒的臉色,還有陳府家丁們無情的驅趕。我也實在弄不明白,師傅為什么要說出那么大煞風景的話,陳家瓷瓶明明已經(jīng)經(jīng)過省城最權威的鑒寶專家鑒定過了,他怎么仍一口咬定那青并不純澈,那青并不真實。
后來我才慢慢發(fā)現(xiàn),師傅把得到那樣的青色當成了一個美夢,一個理想。為了這場夢和這個理想他可以耗盡全部的精力和熱情,就像古代的鑄劍師,為了求得絕世好劍可以把自己投入熊熊的熔爐。他花在研究青瓷上的時間越來越多,不斷進行的試驗也越來越多,可完成別人定制的陶器的時間卻越來越少,賣陶器所獲的收入也越來越少。不懈的追求把養(yǎng)家糊口的打算和計劃都擠壓至消失,陶瓷作坊的運轉陡然變得艱難起來。作為他的弟子,我委實不愿意看到這么一個窘迫難熬的局面,于是讓師母跟師傅吹吹枕邊風??墒?,師母嚴峻地看著我,說,不用拿這種事情去煩他,應該讓他專心地研究秘色。她的眼神是跟師傅一樣的。心無旁騖,全神貫注,他們都活在異樣的世界,只剩下追求的世界。我無話可說,只能噤口不言。
到山下用瓷器換米的時候,我聽鎮(zhèn)上的人們說,師母原來也是師傅的徒弟,還是在省城念過女子私塾的有錢人家的千金大小姐。那一年,她不辭而別跑到平留山上跟師傅學制陶,學了半年,竟學得走火入魔,連家都不回了,訂了多年的婚約也斷了,死心塌地地跟著年邁的師傅做起了夫妻。后來更不知怎么的,突然斷了三個手指。我暗暗吃驚,沒想到師傅和師母之間還有這么一段近似傳奇的故事。無法想象的是,如花似玉的師母為什么作了那么決絕而義無反顧的選擇,把自己的青春和熱情都留在平留深山,留在滿頭白發(fā)的師傅身旁?這是一個年代久遠的謎。尤其隔了這紛紛擾擾的傳言看過去,師母和師傅,更添了幾分昏黃和神秘莫測的色彩。
由于作坊的收入驟減的緣故,我和長延都開始想辦法做點其他事情來補貼日常生活。平留山上有一種特殊的栗子,口味甘甜,肉質松軟,縣里的人們都喜歡吃。我們就在這上面動腦筋。長延負責到山里去采,我負責把栗子拿到山下叫賣。雖然所得微薄,畢竟也可添些柴米油鹽,不至于三餐不繼。師母見我們如此辛勞,過意不去,竟把曼陀羅花也采了大半,綁成漂亮的一捆,讓我一起帶下山去賣。
我看著她剪花,看著她纖細蒼白的殘缺的手指在枝葉上靈巧活動,唇邊還泛著淡淡的滿足的微笑,陽光透過窗欞投射在她潔白的臉上,連茸毛都清晰可見。師母的美,是無時無刻都無法讓人忽略的,美得詭異而離奇,就像那凝聚千年文化精髓的瓷器,引人一探究竟,但最終參不透古老玄機。長延站在我身邊一起等候,可他的眼睛并不冷靜。他像狂熱的膜拜者,注視著那宛如霧氣的肌膚和霧氣下粉紅的血管。我想他一定跟我有同樣的感覺——如果世上真有師傅所說的神乎其神的青瓷和秘色,一定是像師母這般的,鮮活,魅惑,清雅,悠長。
可是我們共同的努力難以換回日復一日的衰敗。過了大半年后,幾乎再也沒有人來山上找?guī)煾抵谱魈掌?。本來長延曾試圖說服那些慕名而來的人們接受他的手藝和技巧,讓他代替師傅制陶,可是來人都只是默默搖頭,輕輕嘆息。他們要的是師傅的招牌,而不是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人物的越俎代庖。每每這時,長延的瞳孔總放射出受傷的野獸一般的光芒,里面流淌著不甘愿的血。他自言自語著什么,我聽不清,依稀這么幾個字:我總是不如他。
他,指的是師傅。從我的角度看來,一個弟子對師傅懷有不可對他人明言的不平和嫉妒,是毫無緣由的。除非他們有共同的交織點。這個交織點就是師母。這些不是我當時的結論,而是離開陶瓷作坊很久后,才慢慢一點一滴回想起。他的愛慕,他的守護,他的哀楚。一個不可能實現(xiàn)的不可能,緊緊將他束縛,也使他恨上了師傅。
其時,師傅已幾近癲狂,他經(jīng)常不吃三餐,只是把自己反鎖在臥室里,重復進行著汗水和精力的輪回??墒鞘∪缬半S形。他接近崩潰。當我把食物送到他房里的時候,他竟發(fā)了瘋似的抓住我的手腕,沙啞地說,一定要是那種顏色,就像女人皮膚中透露出的靜脈的青血色。若不是那種顏色,就沒有意義了。我很吃驚,也有點恐慌,師傅的眼神已經(jīng)不大正常,卻強烈傳達出對那遙遠秘色的渴求和欲念??蓱z的師傅!我看過他做出來的最終成品,一種奇怪的墨綠色,暗淡無光,糾結渾濁,全然不是他、師母、我、長延所夢寐以求的美麗天青。我?guī)缀跻呀?jīng)開始疑心,那樣的美好可能只是一時誤墜紅塵,被遙遠的宋朝人拾到了,也流失了。而若干年以后的凡夫俗子,只能遵循那些流傳下來的俗不可耐的顏色,燒制出一窯又一窯的墨守成規(guī)。我清楚師傅要的是突破,可這突破口在哪里,始終困惑。
在所有人一籌莫展的當兒,平留山上開始不太平。幾個上山拾栗子的年輕姑娘離奇失蹤,他們的家人招呼十里八鄉(xiāng)的小伙子上山找了一遍又一遍,始終沒有結果。師母和長延的臉色變得凝重,他們告誡我,不要隨便在山上亂跑,這山,不干凈。我被嚇住了。是的,聽一些鄉(xiāng)民說,最近一段時間他們??吹接撵`。一個頎長的黑色的身影,飄忽不定,十分可怖。而且在夜晚的樹林中時常傳來痛苦的呼號。我在想,莫不是真是鬼把那些個姑娘給害了?這個念頭纏繞在我的心底,以致夜夜不得安眠。
一個夜晚,狂風呼嘯,拍打著參天樹木的枝條,也席卷起地上所有的殘葉碎屑,發(fā)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呼號。我躲在被子里發(fā)抖,感覺自己像快要窒息。不一會兒,暴雨鋪天蓋地地下下來,好像整個世界都在動蕩,在顛覆。這個現(xiàn)實一瞬間馬上要被消亡。更可怕的是,我好像聽到遠處傳來一陣陣捶打聲。咚。咚。咚。那一刻我實在害怕,也不管是否男女授受不親,也不管是什么時辰,我起了床穿上衣服就往長延屋里跑。是的,他是第一個進入我腦海中的人,是前所未有的安定和依靠。我?guī)缀跗炔患按恕?墒?。長延的屋內是空的。我點燃蠟燭,一件黑色的濕漉漉的衣服赫然映入眼簾。
我被恐懼攫住了喉嚨。所有相關的傳說在剎那間擊中了我。頎長的黑色身影。幽靈。神秘失蹤的姑娘們。我一步一步往后退,卻意外地撞上一個身軀。所有的思想和感覺被定格了。我緩慢轉身,睜大眼睛——是師母。竟然是師母。她頭發(fā)凌亂,目光扭曲,和平時判若兩人。她的力氣大得驚人,一把拖住我的手臂就往倉庫拉。不過一會兒工夫,粗實的繩子就把我圍繞得嚴嚴實實。
她癡癡地笑著。你都看到了。都看到了。我的心跳得飛快,只是胡亂地向后退。窗外樹枝亂擺,詭異的黑影投射到墻壁上,扭曲成殘忍的圖騰。沒有月光,只有轟響如雷的雨聲一遍又一遍地沖刷大地,沖走一切掩飾和虛無,慢慢裸露出真相。
那個夜晚,在那間狹窄,彌漫黏土味和顏料味的倉庫。我看到了一個木質的托盤。托盤上面擺放的,是一只年輕的手臂。師母滿手都是鮮血,也滿臉都是執(zhí)迷。前因后果互相聯(lián)系,就勾勒出了所有事由的輪廓。長延和師母,他們竟然是殺人的人。那幾個無辜的女子,那些被搗爛了的肢體。這是怎樣恐怖的人間地獄。師母,她還是那么美,萬般風情,流光溢彩。可是她的手上都是血,眼睛里都是血。她惡狠狠地威脅我,不要試圖掙脫繩子。她瘋狂地喊叫著,就快成功了,決不允許別人的破壞。驚慌和戰(zhàn)栗交錯中,我慢慢昏厥。
長延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是兩日后了。我被饑渴折磨得奄奄一息,卻無力呼救,也呼救無門。我甚至不知道師傅是否也參與了這一場驚人的血腥。所以,我能喊誰來救呢?可是長延出現(xiàn)了。他滿面哀痛,他松開了綁我的繩子。
原來,在一本古書上記載了有關秘色的秘密。青瓷中,絕頂?shù)挠陨珌碇灰?。那是神仙和凡人的距離。這其中關鍵性的東西在于原料,也就是黏土。幾百年甚至幾千年前,丟在野地里的骨頭變成了土,工匠拾去了,竟將其煉制出絕世好瓷。后來,經(jīng)過無數(shù)為陶瓷獻身的工匠們的探尋摸索,發(fā)現(xiàn),若想要得到天上的顏色,必須將處女骨和土混合。這或許是無稽的傳聞,這或許是荒謬的理念,但是很遺憾,這本書落到了師傅師母手上,落到了愛瓷成癡的兩個人手上,就釀造出了無盡的悲劇。
我簡直無法相信自己的耳朵。但是長延的表情不帶任何欺騙。說完了這一切,他發(fā)狂地跑出了倉庫,也跑出了陶瓷作坊,跑向了不知所謂的彼岸,跑向了尋求救贖的終端。我掙扎著要往山下去??墒菐熌负蛶煾担麄兾⑿χ?,把我從地上扶起。師傅說,讓我陪他們一起看最后的成品,那超脫凡塵的天青。我呆呆看著他們互相摻扶,相視而笑,緩慢地,好像走了一輩子那么長的,走進烈火沖天的燒窯里。五彩的烈焰妖嬈地往天際升騰,好像要把生命中的光華釋放殆盡。這場火將永遠燒在我的生命里。灼熱的,歡快的,注入靈魂和生命的,愛戀和理想的,火。
我被來買陶瓷的客人救了。雖然元氣大傷,休養(yǎng)了半個月后,我還是蹣跚著再次爬上平留山。長延從燒窯中收拾出了師傅和師母的遺骨,他把這些交給我以后,就徹底消失了。有人說,看到他從平留山的懸崖上跳下去了;有人說,看到他一身袈裟,行走在平留山間;也有人說,他帶著一個女子的靈牌,渡海去了。我想,我寧愿相信第二種結尾。那樣,畢竟他還在這喧囂紅塵之中,還有尋得到的歸處,也還在我的身邊。
是了,他還交給我另外一樣東西。青色的光波蕩漾,絕美得無法容于這世間的——青瓷。我顫抖地撫摸著一片從遠古而來,從人們的血液中而來,從厚重的信仰中而來,從不妥協(xié)的執(zhí)著和癡狂中而來的秘色,流水洶涌而下,無法停止。
多年以后,我從一個來自平留的古董商那里聽說,在我手上持有的這個青瓷之前,師傅也曾經(jīng)淬練出過秘色。那是在師母還未成為師母的時候,為了獲得那使人心馳神往的天青,她斬下了自己的三個手指,以供師傅萃取。這就是師母那殘缺的美的由來。他們共同創(chuàng)造出了濃厚青翠,色彩幽深,清美非凡的青瓷,那失傳的秘色??上У氖?,后來這個成果無端丟失,這成了師傅一輩子的憾事。
那原始的秘色究竟流落到了哪里?我花了數(shù)十年的時間,終究沒有得到謎底。而我已經(jīng)老了,再老下去,再也沒有人能憶起這個故事,說起這個故事。我端詳著我的青瓷,我的秘色,寫下了如上一段往事。
(選自原創(chuàng)力量文學聯(lián)盟http://www.ycll99.com)
現(xiàn)場點評:
這個故事唯美而殘忍。陶瓷坊的精致古樸,曼陀羅花的醉人笑靨,美人花香似的幽秘嫵媚,在一開始留給我們的審美預期是一種褪盡塵世鉛華的寧謐與淡定,純粹得溫文爾雅。故事前半部分敘述得細膩、雍重,是在有意識地制造一個品位不俗的懸念——對“青瓷”一往情深的信徒孜孜以求,百折不撓?!皫煾怠辈挥嬎讋盏膱?zhí)著,“師母”堅忍無悔的支持,足以贏得我們的敬重。結果會怎樣?按照我們對這類人物、這類題材的審美慣性,應該是磨礪之后的撥云見日。然而,故事后半部分陡然轉向一場血腥的殺戮,原先的高貴與美好瞬間扭曲成了此刻的狂亂與暴戾,審美慣性被打破,由此帶來的巨大審美預期落差的確讓人震驚。從唯美轉至殘忍,進而轉至最終的慘烈,這種氛圍營造上的一波三折很具有心理沖擊力。
事實上信仰是整出悲劇的導火線——“師傅”對藝術的信仰,以及“師母”、“長延”對愛情的信仰。愛情支配“師母”不計一切代價去支持“師傅”的藝術信仰,并支配“長延”順應“師母”的一切行動。兩人都為此泯滅了日常的是非標準,癡狂到了可怕的極端。但可能是小說篇幅所限,“師母”殘忍一面的出現(xiàn)有些突兀,對其為愛喪失理智的心理還缺乏令人信服的鋪墊性及過渡性描寫。顯然,僅僅交代她為“師傅”自斷三指的細節(jié)還不足以展示她內心的扭曲程度。最后夫妻雙雙赴火的儀式化結局,也顯得倉促。
點評人:徐振宇(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文藝學專業(yè)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