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拍攝了一堆影視劇又主持了若干電視節(jié)目之后,一檔鑒別真假古董的《天下收藏》讓人們領教了他嘴上的新功夫。也可以說,那是他通過收藏得到的人生感悟。
影視劇里的王剛多是扮演壞人,迄今為止,他藝術上最大的成就恐怕就是讓別人幾乎無法再去扮演和,因為現(xiàn)代觀眾認為,歷史上的和就是王剛在電視劇里的模樣。
和到底是個啥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王剛肯定不是和的模樣。區(qū)別是,王剛就是王剛,不是別人。
早年間的王剛好像沒有他妹妹出名。妹妹王靜是正宗的女高音,在當年的新星音樂會上唱響全國,很是了得。而那時的王剛只是在話匣子里播講過幾部小說,只出聲音不出人影,當然也不太出名。雖然他后來真的在電視劇《夜幕下的哈爾濱》里扮了一回說書人,但那角色呆板、擰巴甚至簡直就是畫蛇添足,所以王剛出演的這個說書人給觀眾留下的印象并不深。
這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二十多年后,音樂會上的王靜被人尊稱為歌唱家,而電視里的王剛卻墮落成玩家。
玩家之“玩”,指的是王剛對收藏的迷戀。
對于收藏,王剛已經(jīng)癡迷上癮。要是哪天沒事,他一準兒出門去逛。每回看到好東西就走不動道。憑借涉足古董市場多年的經(jīng)驗,如今的王剛對瓷器收藏已非常專業(yè),堪稱演藝圈中的專家。王剛說自己在收藏界算是年齡比較大、入行比較晚的。有點文化,有點閑錢,又喜歡逛地攤、買舊貨,對歷史感興趣,對過去的物件感興趣,因此,就成了一名收藏愛好者。
王剛坦言,自己演戲之余絕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收藏上。
“找到心愛的古玩就跟初戀的感覺一樣興奮?!彼f。
玩收藏備不住就有“打眼”的時候,王剛也交過學費。那是一個傍晚,王剛轉(zhuǎn)到一家自己頭一回來的古玩店,正是時分,老板很客氣,拿出一件崇禎青花蓮子罐讓他過目,他一眼看出這件瓷器不是真東西,客氣地對老板說:“換一件吧?!崩习甯緵]跟他做任何理論,一邊夸贊王剛好眼力,一邊又拿出另一件幾乎一模一樣的罐子給王剛看。也許是被老板忽悠得很舒坦,王剛買下了這件青花蓮子罐,還特意讓老板把那件贗品小罐也讓他一同帶走,準備日后讓朋友們對比鑒賞。沒想到,第二天中午,他再拿出那只小罐在陽光下看,發(fā)現(xiàn)買回來的這個也不是真貨,就重又殺回那家古玩店去找老板理論。沒想到人家老板還是夸他好眼力,簡直讓他哭笑不得。
王剛說:“一件古玩的價值首先要真,真的是那個歷史時代的;第二就是要精,在做工上是那個歷史時代的精品;最后就是能讓人一眼看中它的價值和分量。這才是價值連城的古玩?!?/p>
投資收藏,最大的問題是魚龍混雜,真?zhèn)坞y辨。目前的假貨實在是太多了,不單是在國內(nèi)市場上,很多假古董流傳到國際市場后,經(jīng)常能拍出上百萬美元和幾千萬美元的天價。所以,在設計BTV《天下收藏》節(jié)目時,王剛和節(jié)目組的工作人員共同創(chuàng)意了一把紫金錘和一只判官筆。在節(jié)目最后的環(huán)節(jié)中,如果藏寶人帶來的古董是假的,王剛就揮起紫金錘將其砸碎;如果藏寶人帶來的書畫是假的,就用判官筆蘸朱砂將其毀掉,決不留情。
流傳到收藏市場上的假古董能賣出幾千萬元,也害人不淺。
王剛認識的一位企業(yè)家很癡迷收藏,先后投入了3000多萬元,結(jié)果買的全是假貨,搞得幾乎傾家蕩產(chǎn)。而王剛步入藏界十余年來,這樣的企業(yè)家已經(jīng)見過許許多多,任你資本再雄厚,生意做得再大,都有可能被假古董搞得傾家蕩產(chǎn)。
和具有一定經(jīng)濟實力的企業(yè)家相比,那些假貨對于來自工薪階層的收藏者來說就是要命的毒藥。
某人是工薪階層,癡迷收藏,無奈收入不高,只得省吃儉用,一生勤苦,花30萬元買下數(shù)件藏品,自認是非同一般的古董珍玩,當寶貝一樣藏在家中。臨終之際,他把這些東西托付給妻子,讓她拿出去賣了,說能賣200萬元,給孩子買套房子,剩下的錢用來度日。他走后,妻子拿著他留下的藏品來到古玩城,尋了幾個藏家。幾人聽了這個情況后,都支支吾吾地不愿意買。妻子感到很疑惑,找了幾個專家鑒定之后發(fā)現(xiàn),這幾件東西都是假貨,一錢不值。那人走了,不知道自己花費一生心血收藏的東西都是贗品,他的妻子和孩子卻要承受著巨大的悲痛。
這件事是王剛在北京古玩城遇到的真事,也堅定了他在《天下收藏》里對假古董的態(tài)度。節(jié)目里現(xiàn)場毀掉那些假古董的目的,就是避免這些假貨以后再貽害藏界,坑害后人。
由于這是我國迄今為止惟一的收藏打假電視節(jié)目,所以播出后引起強烈社會反響。對此,王剛表示,中國收藏界自古以來就有砸贗品的傳統(tǒng),很多大收藏家不小心買到贗品,都自己砸掉。對于真正的收藏家來說,如果在節(jié)目中不砸,知道是贗品后,拿回家自己也會砸。實際操作中,工作人員會在節(jié)目錄制前告知收藏者這一環(huán)節(jié),如果愿意參加,就與劇組簽下“生死狀”,承諾如果鑒定出藏品為贗品就要當眾銷毀,否則就別參加。這也符合法律的約定原則。
一個熱愛收藏的人能主持一檔收藏類電視節(jié)目,這是王剛多年以來的心愿。不過如果節(jié)目辦得不好,或者拿給觀眾欣賞的藏品不夠經(jīng)典,想讓王剛當主持也很困難。幾年前,曾有某電視臺邀請王剛當一檔收藏節(jié)目的主持人,但是每每節(jié)目中亮相的那些號稱“如獲至寶”的藏品的品質(zhì)都很一般,后來他也就不干了。事實上,他非常想把自己的藏品拿出來與觀眾分享。用他的話說,很可能是節(jié)目看完了,自己講的那些專業(yè)知識觀眾也不明白,但節(jié)目中透出的文化內(nèi)涵會讓很多人喜歡。于是,當北京電視臺找到他的時候,雙方一拍即合。
玩物未必喪志。通過收藏,王剛對古時的世俗生活、器皿用具了然于胸,也同時陶冶了自己的性情。在拍攝了一堆影視劇又主持了若干電視節(jié)目之后,一檔鑒別真假古董的《天下收藏》,也讓人們領教了他嘴上的新功夫??梢哉f,那是他通過收藏得到的人生感悟。
玩家王剛,還是個說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