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石庫門弄堂里的孩子們,還是很自由的。那時每個家庭都有好多孩子,大多數(shù)當母親的只能采取“粗放型”的管理;那時讀書沒什么壓力,回家作業(yè)用上一小時左右就可以完成;那時的孩子,穿的大多是舊衣服,不怕它們臟了破了。所以每天三點鐘后,弄堂里就很熱鬧了:男孩們“捉強盜”,斗雞,刮刮片,飛香煙牌子,抽陀螺,滾鐵環(huán)——當然,還少不了打架、搗蛋和闖禍;女孩們則跳橡皮筋,跳繩,“造房子”,“辦家家”——少不了的是吵嘴、告狀和哭鼻子。這主要是指已經(jīng)上學的。還有一幫學齡前的小屁孩,輪不上他們撐市面,只好在一旁羨慕地看熱鬧或者當個跟屁蟲。
我是家里第一個野在弄堂里的孩子,孩子們在石庫門弄堂里上演的悲喜劇,我看了不少。
夏天是孩子們的天堂。那時上海的盛夏一般不過“大熱三天”而已,通常下午四五點鐘時,暑氣漸消,一些孩子多、住房擠的母親們或是放個木盆,提個鉛桶;或是從龍頭上接根皮管出來,在后門口擺開了陣勢。那些穿著褲衩,趿著木拖鞋,在弄堂里奔來奔去,玩得滿頭大汗,渾身上下臟兮兮的男孩們,一個個被他們的母親大聲命令著,甚至拉扯著耳朵,極不情愿地回到家門口。母親們往往邊用水管、水桶沒頭沒腦地從頭頂?shù)侥_底沖洗臟得像個小烏龜似的孩子,邊沒好氣地數(shù)落著他們的不是。而那時的男孩往往是最老實的時候,因為稍有反抗,母親就會順手一巴掌響亮地打在他的光屁股上。再說,男孩們都希望快快結束這每天必須演出的一幕,否則給女孩子看見了,多難為情啊。稍大一些的男孩,穿著褲衩自己洗,完事后進屋去換褲衩。小女孩也有坐在門外木盆里洗的。當然,大多數(shù)的孩子還是在自己的家里洗澡,洗完后換上干凈的衣服,額頭上撲一厚層白白的痱子粉,下面露出兩只骨碌碌的眼睛,看上去活像半張京劇臉譜,老老實實坐在家門口的小凳子上等候吃晚飯。這是孩子們一天中最安靜的時候,因為母親們絕不允許洗完澡的孩子再去瘋玩,免得剛上身的衣服又弄臟了。晚飯后,天色暗下來了,幾個大一些的孩子就牽頭招呼,其他孩子們則拿著小凳子和扇子圍坐成一個大圈玩游戲。玩的最多的是“丟手帕”。還有一種是:參加的人先為自己設定一個地名代號,游戲開始,大伙兒有節(jié)奏地鼓掌,第一個人和著節(jié)拍大聲說:“北京飛機飛出去”,大家齊聲問:“飛到哪里去?”那人說:“飛到上海去?!贝枮樯虾5哪莻€人必須馬上接上:“上海飛機飛出去”,——如此這般,一旦有人接不上,就罰唱歌表演。一時間,弄堂里笑聲、歌聲、掌聲、起哄聲響成一片,煞是熱鬧。圈子外還站著不少看鬧猛的大人們,對參加游戲的孩子們評頭論足;他們身邊那些小屁孩們則在圈子邊上擠進擠出,川流不息。通常要到九十點鐘,孩子們還起勁著呢,有大人發(fā)話了:“好了好了,好回去睡覺了?!焙⒆觽冇谑且酪啦簧岬厣⒒铮灰粫?,弄堂里安靜下來,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樣的門板橫七豎八地放倒在弄堂里。一天下來玩累了的男孩們,有不少就這樣露天躺在弄堂里的門板上,睡過童年時代的夏天。要是半夜里刮起陣風下起雷雨來,弄堂里可炸了鍋了。先聽得有人驚叫:落雨了,落雨了!接著又有人咋呼:“阿三,快點進來!”“大頭黃魚,你死人啊,落雨嘞!”再往后,就是一陣騷亂:噼里啪啦的雨點聲,噼里啪啦的木拖鞋聲和各種人聲響成一團,好一會才恢復平靜。
寒假里只要天氣晴朗,弄堂里也是很熱鬧的。孩子們最熱衷的活動有“老鷹捉小雞”、跳繩、踢毽子和跳橡皮筋。
“老鷹捉小雞”一般會選一個機靈的大孩子當“老母雞”,其他的統(tǒng)統(tǒng)當“小雞”?!袄销棥眲t由一個強勢男孩擔當。游戲只要開始,孩子們的嬉笑聲和尖叫聲就此起彼伏,響徹弄堂。一長串小雞們一個挨一個地攥緊前一個孩子的后衣襟,在大弄堂里呈S型地奔逃,躲避老鷹的追捕。最后一只小雞如果反應慢,要不了多久就被老鷹“叼”走,那就意味著被淘汰出局。游戲繼續(xù)下去,直到小雞越來越少,老母雞與老鷹的對抗進入相持階段,剩余的小雞們才有可能幸免于難。跳長繩時先要找一根三四米以上的繩子。一大群孩子憑“猜東里猜”(即“剪刀、石頭、布”,)決定首批兩個甩繩的倒霉蛋,然后排隊從甩動的長繩中魚貫跳過,誰碰了繩子誰就得去頂替甩繩的,技巧差的孩子好不容易跳上幾回就又去為人民服務了。跳短繩有很多花樣,最好看的是跳“雙飛”,即跳起來后要在空中讓繩子兩次甩過身子。這個項目對身體的彈跳力和敏捷度都有較高的要求,不是每個孩子都會跳,女孩子中會跳的更是鳳毛麟角,但也有個別的男孩甚至可以“三飛”。擅長跳雙飛的男孩,身子跳得很高并在空中躬成一團,同時兩手快速甩動繩子,姿勢很好看。踢毽子也有很多花樣,不過女孩們最鐘愛的還是跳橡皮筋。它的游戲規(guī)則是團隊作戰(zhàn),除非全軍覆沒,就可以繼續(xù)對抗下去。所以擁有高手是團隊的致勝法寶。一般先由兩個實力派選手組團,她們也用猜拳的方式,勝者可以優(yōu)先挑人。跳橡皮筋往往配之以兒歌說唱,讓活潑伶俐,身手敏捷的女孩子大有用武之地。有一首跳橡皮筋的歌是這樣的:“你看這里有一只,小小花蝴蝶。我輕輕地走過去,想要抓住它。為什么小蝴蝶它不害怕?哦,原來是朵美麗的蝴蝶花。”多美呀!我們班有個女生跳橡皮筋最出色,一口氣能跳到高層次高難度境界。這時,她身子高高騰起,兩根結著蝴蝶結的小辮飛舞在空中,真像只美麗的花蝴蝶。跳橡皮筋對鞋的損害很厲害,我記得小時候母親老是責難我:“這雙鞋怎么又穿(洞)啦?你是不是在吃鞋哪!”
我在弄堂里自己結識的第一個朋友,是個和我同歲的女孩,叫阿蘭。怎么會認識她我已經(jīng)忘了,只記得她樣子長得很好看:兩根齊肩的小辮子,眼睛烏黑,穿著也很體面:花布連衣裙和搭攀皮鞋,文文靜靜的。我先隨她上她的家玩,后來又把她帶到我家來玩。正好我爸爸在家,便問她:“你叫什么名字?。俊彼鲩W著大眼睛說,“我叫劉若蘭。”我爸爸說:“你會寫自己的名字嗎?”阿蘭點點頭。我爸爸遞給她一支粉筆,她大大方方地接過來,踩在小條凳上,在我家墻上掛著的黑板上毫不膽怯地寫下劉、若、蘭三個歪歪斜斜的大字。我爸爸看了她寫的字贊賞地說,“寫得不錯呀,名字叫若蘭,人也長得若蘭?!焙芟矚g她的樣子。我在一旁暗暗得意,很為自己帶回這樣一個小朋友感到驕傲。那一年夏天,我?guī)缀跆焯旌退谝黄鹜妫瑥牟怀臣?。到了上學的年齡,阿蘭被大學畢業(yè)后在外地工作的爸爸媽媽接走了。但她那清純可愛的樣子,一直令我懷念。
后弄堂還有一個孩子給我的印象也永遠不會磨滅。她比我大幾歲,長得很丑陋。我經(jīng)常在夏天的弄堂里看見這個女孩披頭散發(fā)地從弄底拼命往弄口跑,身后有個兇惡的男人揮舞著棍子或是火鉗在后面追。女孩總是逃不到弄口就被那男人追上,那人一把揪住她的辮子,用拖把柄或是火鉗,有時則順手脫下鞋,用鞋底狠狠地抽打她。女孩邊掙扎邊哭喊:“阿爸,別打了!阿爸,別打了!”那男人卻仍然罵罵咧咧,手下毫不留情。我在一旁看得驚心動魄,心想:她到底犯了什么錯,會遭此毒打呢?后來才聽說,這女孩是“拖油瓶”,智商又低下,所以常受外人甚至兄弟姐妹的欺負,還經(jīng)常受到繼父的打罵。他們家有八口人,住一間不到十平方的灶披間,住房夠困難的?!拔母铩敝校沂枪と穗A級成分,在搶房風中住進了我們樓下的前廂房,她便成了我的鄰居。她長成大人了,不再挨打但還是挨罵。她和我小時候看到的一樣,丑丑的、傻傻的,見人憨憨的。后來她母親設法把她嫁到鄉(xiāng)下,嫁給了一個五官端正,但瘸了一條腿的殘疾人,還有了個兒子,我暗自為她高興。沒想到過了一二年,她就不明不白地死了。沒人為她辦喪事,我是在半夜里被一陣陣時斷時續(xù)、悲悲切切的嗚咽聲驚醒,聽了半天,才聽出是她的母親在為自己這個苦命的女兒哀哀地哭泣,還強忍著不想為他人所知。
幸福的孩子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孩子卻各有各的不幸。13號里有個比我大幾歲的男孩,小時候得了小兒麻痹癥,兩只腳的腳背都側翻著,不能正常走路。他不上學,智力比普通孩子低一些,說話也不是很清楚。他的父親好像進了監(jiān)獄,他的母親靠幫傭養(yǎng)活他和他的弟妹,沒工夫照顧他,所以他老是一個人拄著拐杖一瘸一拐,極困難地走到大弄堂,坐在那里的井蓋上,茫然地看著來往的人,直到弟弟放學帶他一同回家。放學了,那些搗蛋的男孩們見他一個人坐著,就過來捉弄他,把他的拐杖搶走,誘使他起身去奪,然后趁機把他推倒在地,哄笑他。一旦他弟弟趕到目睹這一幕,便怒不可遏地揮舞著自己的書包沖過去,和那些壞孩子打成一團。因為寡不敵眾,他常常被打得鼻子出血,衣服扯破,可是他從不退卻,直到那些壞孩子扔下拐杖悻悻地離去,才邊擦眼淚邊扶著哥哥回家。也有這樣的情形,那些孩子被他“拼命三郎”的氣勢所懾服,不戰(zhàn)而退,每每這時候,那哥哥便高興得手舞足蹈,嘴里咿咿呀呀地說些誰也聽不懂的話,于是兄弟倆勾肩搭背,親親熱熱地慢慢回家。在我的心目中,那位弟弟是個了不起的英雄,而這個英雄,正是我的同班同學。
俱往矣,數(shù)幸福人生,還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