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上又增加了一本新書,雖然我已從頭到尾讀過一遍,但是,我時而還會翻開它,重重復復地品讀其中的許多精彩篇章。
這本書,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的,書名叫《為官論》,書的作者是胡成國。我很有興趣地,也很認真地閱讀了它?!稙楣僬摗芬援斀駷楣僦罏橹黝},對現(xiàn)代官場百態(tài)、官德修養(yǎng)、領導素質、干部心理、權力制約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的探討,讀來使人耳目一新,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示。說句實在話,當今的為官者不少,真正靜下心來,理智地深入思考應該怎樣為官的人可能不是太多;當今的出版物不少,真正直面官場,直言官德,以為官之道作為主題的哲理性、實踐性的論著,可能也不是太多?!稙楣僬摗返目少F之處,正是適應了讀者在這方面的需求?!稙楣僬摗?,換句話說,也是“論為官”,以“為官”作為“主題”、作為“話題”,直面官場而論,直面官員而論,把“為官”這個既“熱門”又凝重的話題,當作一個研究課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有了深度,又有了新意。
“官”,古往今來,都是一個非常耀眼的字,人們對它矚目、同時也對它審視,它承載著人們對它無盡的期待和不盡的評說。好官、壞官,清官、貪官,都源自于不同的官,不同的“為”。因此,“為官”便成了古往今來,古今中外說不完、道不盡的千秋話題,在歷史的長河里,又變成了一個永遠不會冷卻的“熱門話題”。無論是官場內外,還是大街小巷,以及村野鬧市,經常流傳著關于“官”的話題,官風正,則夸聲贊語一片;官風差,則民聲斥責不絕于耳。人間正道通官場,歪門邪道也通官場,是正道為官,還是歪道做官,便成為每一個為官者無法回避的必然選擇和各自的走向。
“為官”是一門大學問,也是為官者的一門必修課,如同做人一樣,每個為官者都有個何以為官的問題,《為官論》這本書,對為官這個重大課題進行了富有新意的探尋,當然書中所展示的成果也是非??上驳?。
官場之中,有大大小小的官員,都是為官者,可是一旦為官,如何正確去面對,應該怎樣去為官,并不是每個為官者自己都已搞清楚想明白的。為官,關鍵在“為”,什么樣的官,有什么樣的“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為”是一面鏡子,它照見了不同官員不同的“為”,同時還照見了不同官員的不同心態(tài)、不同形象,由此便演繹出官場百態(tài)。
為官,說到底,要為民,決不是為我,也決不能為我?!稙楣僬摗返牡诙鹿俚滦摒B(yǎng)中,如是提醒為官者:“一定要念好‘?!纸洝?,“常修為政之德,官德是為官者的為官之魂、從政之本、用權之道,是為官當政者從政德行的綜合反映,以德行權為民之大幸,無德弄權必然導致腐敗。”
《為官論》意在“論為官”,把為官者的自身素質作底線,書的第三章領導素質中,一語道破“官是人做的,做官先做人,只有做好人,才能當好官”。“本份(分)做人是常修為政之德的最基本要求,人品決定官品,一個人品低劣、人格低下的人,即使當了官,官風官品也不會正”。
官是人做的,做官先做人,這幾乎是世人皆知的一個普普通通的常識,但是,無數(shù)事實反復告誡人們:“常識并不等于認識,更不等于每個人都認識”。何況做官與做人這個千秋話題,百官考題,兩者之間充滿了辯證法,要想取得辯證的統(tǒng)一,兩者相得益彰,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決不是每個為官者都能交出滿意答卷的。因為,官場之中難免魚龍混雜,有的人只想當官,不想做人;有的人做了官便忘了做人;有的人只把自己看作官,不把自己看作人;有的人徒有做官的官氣,沒有做人的正氣;有的人官越做越大,人越做越小。這些現(xiàn)象折射了一些為官者的卑劣,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仕途上的榮耀,其實是做人的悲劇,人生的鬧劇。
讀罷《為官論》,打從心里產生這樣一個感悟:為官當知《為官論》,為官者對于何以為官,知與不知、知多知少,很不一樣?!稙楣僬摗愤@本書,對于不當官的來說,如果有興趣讀一讀,也許不是無益的。因為,書中最本質的是在講述人之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