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后氣溫驟降,心臟病也進入了高發(fā)期。心臟病患者應(yīng)該從哪些方面積極預防心臟病發(fā)作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近日走訪了衛(wèi)生部首席健康教育專家、北京安貞醫(yī)院干部診療中心教授洪昭光。洪昭光教授借此機會提醒心臟病患者注意從保健、飲食和運動幾方面著手,防患于未然,順利過冬。
每年冬季,我們就會看到,在醫(yī)院里因心臟病、腦血管病發(fā)作的就醫(yī)者大幅度提高。那么,為什么冬季會成為心臟病高發(fā)期呢?
這當然與氣候有關(guān)。人的生理、心理無不受到大自然和環(huán)境的影響而發(fā)生變化,氣溫一下降,人體交感神經(jīng)就會興奮,血管收縮,心率加快,代謝增強,血黏度增高,血壓升高。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氣溫下降,人體要減少散熱,自然皮膚血管要收縮,內(nèi)部代謝要增強,以此防止體溫下降,結(jié)果這就使心臟負擔加重。本來心肌缺血、冠心病、腦缺血、腦卒中、心肌梗死、心率衰竭,心臟的負擔就已經(jīng)很重了,如果體溫下降,那么心臟的負擔就更重了,結(jié)果心臟就容易出問題。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冬天,氣溫越下降,腦出血越多;氣溫越下降,心肌梗死越多。每年一到冬天,心腦血管病都是高峰,開春后就下降,到秋天慢慢升高,到冬天達到高峰,尤其是一月份。北京市氣溫最低是一月份,腦卒中發(fā)生率曲線也是一月份最高,如果把氣溫曲線與腦卒中發(fā)病率兩個曲線畫在一張紙上,看得就更清楚了。因此,很多心臟病患者本來可以不死,也許能再活10年,但必須要熬過冬天才行。
心臟病患者冬季保健“三法”
第一,要注意保暖。對于心臟病患者來說,在冬季不一定非要吃什么補藥,但是,冬天一定要保暖,防止氣溫突然下降。睡覺前要用熱水泡手、泡腳、洗臉。熱水一泡,馬上皮膚和咽喉部毛細血管擴張。人為什么感冒呢?把手泡冰水里,手一著涼,第一血壓升高,第二咽喉部毛細血管收縮。收縮是什么意思?咽喉部抵抗力低了,再加上病毒細菌感染,感冒就發(fā)生了。怎么辦呢,趕緊手泡熱水。一泡熱水,血管擴張,抵抗力就增加。
第二,要用鹽水漱口。90%的感冒都是發(fā)生在夜間,我們經(jīng)常是早上一起來嗓子疼。為什么?因為白天吞咽、喝水、說話,唾液一天分泌1500毫升。唾液有消毒殺菌的作用,唾液、食物、水經(jīng)過咽喉,細菌想繁殖很難,剛要繁殖就被液體沖掉了。晚上睡覺八小時,不說話了,也不喝水了,正好是細菌繁殖的溫床。怎么辦呢,睡覺前徹底刷牙,用鹽水漱口,這對細菌是一個打擊。其實鹽水并不能殺菌,但是可以抑菌。細菌一遭受打擊,有6小時的頓抑作用,細菌就不繁殖,等到恢復的時候天也亮了。研究表明,只要在睡覺前熱水泡腳、泡手,刷牙,鹽水漱口,大凡做到上述幾點,咽炎發(fā)病率就能減少80%之多。這很簡單,也很有效。冬天只要一感冒,上呼吸道一感染,血里的纖維蛋白原就增高,血黏度也升高,就容易誘發(fā)血栓、心臟病發(fā)作。
另外,牙周病也可以使心臟病發(fā)病率大大增高。因為很多細菌會進到血液里。牙周病是一種慢性感染病,慢性感染可以誘發(fā)動脈硬化斑塊。
第三,要適當“秋凍”。秋天為什么要凍一凍?自然界機體有個預適應(yīng)現(xiàn)象。這是什么意思呢?我們用動物做心臟方面的實驗,把心臟的動脈夾一夾,使心肌缺血,但不讓其梗死。然后放開,再夾一夾,再放開,最后再夾住。以后,其耐受的時間就增長。這因為已經(jīng)它預先適應(yīng)了。就跟小孩子一樣,動不動就罵他幾句,長了小孩就皮實了,再罵他也就沒感覺了。有的小孩子從來沒挨過罵,罵他一次,可能他就哭了。講衛(wèi)生也是一樣,如果一個孩子極為講衛(wèi)生,一碰到臟東西,就有可能拉稀。在農(nóng)村,一些孩子吃臟東西也沒事,因為他老是不太講衛(wèi)生,有免疫力了。冷也是一樣。秋天冷一冷,一冷身體就會從神經(jīng)系統(tǒ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調(diào)動對寒冷的適應(yīng)能力、抵抗能力。經(jīng)過兩至三周的預適應(yīng),等到真正寒冷起來,也不著涼感冒了。如果沒有對寒冷預先適應(yīng),突然一降溫,就很容易感冒,得肺炎。前幾年有一次寒流過來,氣溫降到零上五度,其實還不是太冷,竟然印度、巴基斯坦凍死了好幾百人。北極的愛斯基摩人生活在攝氏零下40度,冰屋里呆著,竟然沒事。你覺得奇怪嗎?零上5度死人,零下40度不死人,這就是因為印度、巴基斯坦人從來沒挨過冷,寒流一來可不就受不了嘛。因此,秋天凍一凍,冬天就不容易感冒。但是,也不要過分,三分饑寒別過分,就是適度。
冬季心臟病患者可有效運用“熱力效應(yīng)”
人們常說要冬補。不光患者,一般人在冬季也應(yīng)該冬補。冬天飲食有四大要點,其中補充高蛋白最好,也最重要。因為蛋白質(zhì)有一種“特殊熱力效應(yīng)”,即攝入后有30%~40%的熱量要消耗放出,而糖類只放出4%~5%,脂肪為5%~6%。也就是說,食補時補充蛋白質(zhì)會使身體覺得暖和不怕冷,正符合機體秋末冬初的需要。同時,補充蛋白質(zhì)還會使人覺得興奮,有精神。其中肉類含蛋白質(zhì)最高。營養(yǎng)分析表明,蛋白質(zhì)比例由高到低依次為:羊肉、兔肉、雞肉、牛肉、鴨肉、豬肉。其中羊肉為20.5%,豬肉為14.6%。
令人驚奇的是,古人竟然早已知道這個規(guī)律。中醫(yī)認為羊肉屬大熱之品,性溫味甘,有補腎壯陽、溫中祛寒功效。中醫(yī)講究陰陽平衡,要“熱則寒之”,搭配涼性和甘平性蔬菜。所以,蘿卜、冬瓜、油菜、蘑菇、豆芽、蓮藕就是首選。再加上豆腐,有清熱瀉火作用,搭配巧妙,融營養(yǎng)、食療和美味于一鍋,“蘿卜羊肉湯”便成了理想冬補佳肴。無獨有偶,“大長今”養(yǎng)生御膳中的美味營養(yǎng)“豆腐火鍋”中也是豆腐、牛腿肉、白蘿卜、香菇、豆芽等,與“蘿卜羊肉湯”的食物搭配和烹調(diào)有異曲同工之妙。據(jù)研究,此御膳源自山東魯菜。魯菜起于春秋戰(zhàn)國,講究以食為藥,陰陽合一。高蛋白放出熱量,蛋白質(zhì)有“熱動力效應(yīng)”,就不怕冷。所以,冬天老年人要多吃些肉類、高蛋白。同樣,心臟病人也可以。
走路是心臟病患者冬季最好的運動
冬季運動最需要注意的除了別著涼,實際上沒有別的很特別的地方。但是總的說來,健身分三類,一類是健身,一類叫健美、一類是競技運動。健身是為了健康,提高身體的各種功能,提高生活質(zhì)量,減少疾??;健美是為了鍛煉肌肉,為了體形;競技是為了奪取金牌,超越自我。單就健身運動而言,達到最大心率的50%~60%,中等量運動,有氧代謝,老年人健身運動就可以了。另外,還要看自己的感覺,運動后一是不累;二是稍累;三是有點累,第二天能恢復正常;第四是很累,休息后第二天緩不過來;五是運動當時就胸悶、憋氣、胸痛,或者出很多冷汗。第一類到第三類運動量與程度都可以,第四第五就不好了。還有,有些人主張運動走路一定要大步走、快步走、甩臂走、扭著走……實際上走路這種運動并不需要非要怎樣,走就行。根據(jù)就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的,走路是最好的運動,一次走10分鐘也可以。只要動,就消耗熱量。當然如果為了鍛煉肌肉,提高功能,愿意跑、舉重,那另當別論。
總之,要適度,運動后自己感覺舒服,要把運動當成快樂,當成享受,當成生活習慣。
(編輯/于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