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路的特別不只于在它兩邊的建筑,更在于它本身的形狀。
它是上海鬧市里少見的圓弧形馬路,而且還與也是圓弧形的??诼贰⒑甭废嘟?,形成一個更大的半圓圈。走在這條馬路上,你必須不斷地轉身,如果開車的話,你的方向盤必須一直向左或向右拐,就好像走在盤山的公路上。
其實,北海路是真正的“馬路”——它原本就是一條圓型的專門用來跑馬的道路。這要從上海最初開埠的歷史說起,從中你可以發(fā)現馬路一詞是上?!吧a”,行銷全國,延用至今。
上海在150多年前是沒有馬路的,上海縣城里的道路統統稱為“街、弄、巷”。洋人初到上?!鞍布衣鋺簟?,住在泥濘的黃浦江灘邊,唯有一條臨江船夫背纖的狹窄小道通向上??h城。后來,洋人用爐渣、卵石把這條道鋪成臨江大道。1850年麒瑞洋行大班等四人組織跑馬總會,他們就在小道的西端開辟了一座花園,并圍著花園筑成一條跑馬道。洋人便稱那條小道為“派克弄”(PARKLANE),上海人因常見洋人在道上跑馬,便叫它“馬路”,后來馬路一詞竟演成了所有交通道路的另一代名詞。
由于跑馬總會內部利益分配不均產生內訌,同時因租界商業(yè)發(fā)展較快,這塊土地地價激增,跑馬場主就賣出跑馬場。又在西南角開辟新的跑馬場,這個跑馬場的規(guī)模更大,它的跑道就相當于以今天的華聯商廈為圓心,沿著北海路、??诼?、湖北路、浙江中路、芝罘路、西藏中路劃一個圓。所以今天的北海路、??诼贰⒑甭返男螤钫桥荞R道的遺跡。
北海路以前還有一個俗稱叫六馬路,它是大馬路南京路、二馬路九江路、三馬路漢口路、四馬路福州路、五馬路廣東路這么依次排下來的。又因為北海路位于上??h城北面,也是煙花繁盛之地,故稱“北?!甭?。
時過境卻沒有遷。北海路一直保持著它“馬路”的形狀,成為上海市中心一條主要馬路?,F在,沿著北海路西藏路口向東行,右邊路口是遠東飯店,左邊路口是上海市工人文化宮。文化宮的前身是東方飯店。飯店建成于1929年,營業(yè)于1930年。
如果從空中俯瞰的話,市工人文化宮平面呈梯狀,五層,局部七層,鋼筋混凝土結構。
整個建筑非常有氣派,造型典雅別致,內部裝飾布局也堂皇雅致,有較濃厚的文化氣息,樓下曾附有東方書場,上演過滬劇,是30年代初上海最大的一家書場。
文化宮的后面正對著一個劇場,劇場最初叫申江大戲院,1923年創(chuàng)建,戲院為三層鋼筋混凝土建筑,朝向東北,場內呈扇形,上下共有1177個座位。該院開業(yè)之際放映的正是明星影業(yè)公司傾力打造的中國第一部倫理片《孤兒救祖記》。該片一炮打響,使明星公司的老總欣喜若狂。該片不但救了明星公司,而且令人耳目一新,人們開始對國產片刮目相看,促進了國片的繁榮。從此,申江大戲院成為上海影院史上第一家“國片之宮”。
后來,該院被人出錢買下,又改名為中央大戲院,還是作為國產片的特定放映影院。明星影片公司改變制作路線的第一部影片,由沈瑞君編劇、張石川導演、大明星胡蝶主演的左翼電影《狂流》就是在此首映的。當時門口人頭攢動,人聲鼎沸,觀眾中不乏名人雅士,閏秀淑媛。
1936年后,中央大戲院改演滬劇,滬劇名角邵濱蓀、石攸英領銜主演的中藝滬劇團在此長期演出,一出《楊乃武與小白菜》,轟動上海灘,劇場門口“客滿”紅字招牌可以數月不摘。解放后戲院又改名北海劇場,1972年起隸屬上海市工人文化宮,改名為“上海市工人文化宮影劇場”。但如今電影已經停映,戲院的底層一分為二,一邊為福星典當行,一邊為漢尼芭咖啡餐廳,而樓上則改為茶座式的小劇場,專演《東北二人轉》等歌舞節(jié)目了。
走過云南中路,北海路繼續(xù)轉身,左邊是具有百年歷史的市重點學校格致中學。它的前身是建于1876年的格致書院,取“格物至知”的儒家之訓為名,是近代多方合辦的以自然科學為主的學校。解放初改為格致中學,該校的校名是毛澤東主席親書手跡。
現在的校舍全是近年剛翻新的,具有嶄新的現代氣息,棕色的教學大樓和體育中心房館錯落有致,依北海路一面的體育中心等房依從北海路的弧形,建筑立面、圍墻也都呈半圓形,透過鏤空的鐵欄桿,可以看見塑膠的綠色操場上,一張張青春勃發(fā)的面孔伴著有力的扣籃聲在跳動,空氣中仿佛有一串串的音符貼著北海路的曲線在流動。
過去沿街另一邊的兩層樓房屋全部拆掉,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的三四十層高的樓群,依次有東海商業(yè)中心、遠洋大廈、金外灘賓館、美林閣餐廳、上海書城……它們都是90年代初崛起在上海中心老城區(qū)的新建筑,挺撥光鮮,是“三年大變樣”的縮影,藍色金色茶色的玻璃幕墻上映著天光云影,仿佛一幅幅流動的空中畫卷,它們的背面或側面對著北海路,并沿北海路、湖北路的弧形呈扇狀排開,使你沿著北海路走要不時來個優(yōu)雅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