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英雄或神奇的人物總是有些裝備的,比如哈里·波特,他橫掃世界時是騎著掃帚的。還記得佐羅嗎?黑色的斗篷、黑色的眼罩,只留下一雙深不可測的眼睛打量世界,當然,他最厲害的武器,就是手中的劍。
我眼前的這些姑娘,當她們穿著劍服、戴上護面、執(zhí)起手中的劍時,立刻便有了一種與世俗迥然不同的神采。或許正是這些東西把我們與劍手隔開,并造就了這項運動的神秘所在。
當家兵器——劍
佩劍所用的劍是于19世紀末從匈牙利騎兵使用的一種曲佩劍發(fā)展而來的,材質為彈簧鋼,有刃與背,全長不超105厘米,重約500克。劍身與劍柄間有月牙形護手盤,這形成了佩劍同花劍、重劍在外形上的不同。
保護裝備——護面
早在16世紀的時候,歐洲貴族間就流行以劍決斗,不過,最初的歲月血流成河。直至1776年,法國騎士圣喬治的劍師拉布瓦西埃發(fā)明了金屬網面罩,才使擊劍告別了流血和死亡,擊劍逐漸變成了優(yōu)雅的現代體育運動。
原來的金屬網面罩整體都是一樣的,近些年又有了變化,眼睛的部位變成了透明的鋼化玻璃,這樣主要是為了適應電視轉播的需要,使得觀眾能夠看到運動員的眼睛。不過對于有些隊員來說,這種改變卻不那么舒服,因為,在他們看到對方眼睛的同時自己也產生了錯覺:好像眼睛失去了屏障,而直接置于對手的劍下。再有,當出汗或者有溫差時,鏡面上會有哈氣,不過,這些似乎只是一個習慣問題。
因為是不銹鋼的,所以護面的分量很重,足足4、5斤,這個份量拎在手里也就罷了,戴在頭上可就太沉了,脖子僵僵的,極不舒服,而且活動起來也很受限制。
劍服
劍服一共三層,女運動員因為多了一個護胸,所以她們的劍服是四層。
護胸是一種軟塑料的小背心,看起來透明,穿起來卻一點都不透氣。胸衣外面是小背心和長袖的保護服,它們比普通的衣服重,防刀防槍,可以保護運動員不受傷。最外面的灰白色的衣服就是我們在電視轉播中看到的金屬衣,可以看到表層細密的金屬絲線,它是隨形的,并且可以折疊。
場地與器材
擊劍比賽是在一條長14米,寬2米的金屬道的場地上進行的。金屬道的兩端各有一個拖線盤,內有可自由進出的電線,這根線與運動員身上的電線接通,而運動員身上的這根線與劍接通。這樣,兩名運動員、裁判器、托線盤相互連接,形成一條環(huán)形電路。每當一方以足夠的壓力刺中另一方時,電路接通,裁判器就以信號通知裁判員。
責任 杜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