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涼山彝家山寨,你會被彝族淳樸的風土人情深深折服,你會為彝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深厚重而拍案叫絕,同時還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涼山彝族是一個多節(jié)日的民族,常年沐浴在節(jié)日的歡樂之中。一年四季除了傳統(tǒng)的火把節(jié)、選美節(jié)、牧羊節(jié)、嘗新節(jié)、兒童節(jié)等十多個神奇有趣的節(jié)日外,最盛大的節(jié)日就是彝族年,彝語稱“庫什”。
彝族年一般在秋收后的彝歷兔月,即農(nóng)歷十月,具體日期由當?shù)囟畾v法的長者或畢摩推算、選擇而定。按傳統(tǒng)彝歷,選擇猴日和虎日最佳,忌豬日和龍日。
歡歡喜喜過新年
金色的秋末冬初,莊稼收了,雞大了,豬肥了,牛羊壯了,人閑了,彝家山寨過年的日子到了。
擇定吉日后,山寨一片繁忙景象,人們歡歡喜喜地準備年貨:上等的食用米、祭奉用的蕎面和燕麥粉,特制的鮮酸菜、青菜、白菜。不但要備足一年燒的柴火、過年需要的各種香料作料,還要為全家縫制新衣、編織各種草墊、推豆花、打掃室內(nèi)室外衛(wèi)生、清洗衣物和餐具。
“庫什”前一天,家人團聚,家家準備殺豬、殺雞、煮豆腐,除舊迎新、迎祖靈。
彝族年一般為三天,家中的火塘要燒上三天三夜。
第一天叫“庫什”,即正式過年。清晨全寨各家各戶在自家門前燃起熊熊大火,讓裊裊濃煙代表全家祈求來年五谷豐登,敬請祖先的靈魂回來與子孫后代共度佳節(jié)。男女老少穿上節(jié)日的盛裝,婦女們忙著煮飯、做蕎粑,漢子們則集中起來,簇擁著“翁色爾古”(殺豬能手),從寨子中輩分最高的長輩家開始,一家一家逐戶宰殺年豬。經(jīng)過特定的祭祀儀式后,一家人才開始吃年飯。
第二天是“多博”(盡情歡樂),這是彝族年的高潮。孩子們帶上自家的砣砣肉、蕎麥粑等食物到野外進行集體野餐活動;青年男女身著節(jié)日盛裝歡聚一堂,姑娘們吹起動人的口弦,奏響悅耳的月琴,唱著歡樂的歌兒,在弦聲、琴聲、歌聲中,少男少女們跳起歡快的“鍋莊”,舉行各種體育、娛樂活動。
第三天為“阿甫博基”(送祖歸天)。人們凌晨雞叫起床,煮好祭品,做好炒面,敬上食鹽,家中的篾笆里擺滿各種各樣的佳肴,男主人念著送別的祭詞,祈求神祖保佑全家幸福安康,來年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歡送儀式越早越好,好讓祖先的靈魂早上路、早平安。
高高興興殺年豬
彝族年特別講究吃。彝族殺年豬十分講究,年豬一般要喂養(yǎng)一年,越肥越好。經(jīng)過臘制后豬膘越肥越厚,就表示主人越勤勞,是富裕的象征。
殺豬一般從德高望重的長輩家開始,要舉行簡短的儀式,而且不能用白毛豬、短尾豬、紅嘴豬和老母豬過年,否則祭祖不利。平日里亂殺生、手腳不干凈的人不能參與殺年豬。殺豬前,先斟酒敬祖先、敬“翁色爾古”。年豬殺死后,各家各戶在院中架上金黃的蕨蒺草,用明火邊燒邊用刀除去毛和灰塵,直到豬皮呈金黃,洗凈后先取出膽、脾、肺、膀胱觀看當年是否吉利,再取肝、腰在火塘中燒熟,由男主人恭恭敬敬地端到祖先靈位前,口中念念有詞地開始祭祖。家人忙著在蔑席上砍肉、剁骨,把豬肉砍成3寸見方的肉塊,待鍋中的水沸騰后放入,開鍋20分鐘左右撈起,加入各種調(diào)料拌勻,在簸箕中上下簸動,就成了香嫩可口、風味獨特的彝家砣砣肉。剩余的豬肉就由婦女們裝香腸,漢子們制臘肉。
熱熱鬧鬧拜新年
“庫什沙”(拜年)是彝族過年的一大內(nèi)容。彝族過年期間,不分種族、主客,各家各戶都要外出向親友、長輩拜年。各山寨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只見山間小路上、柏油馬路中趕馬的、背背簍的、提竹籃的、挎口袋的人絡繹不絕。年幼的到長輩家拜年,弟妹到兄姐家拜年,出嫁的女兒帶著女婿、有家的兒子領著媳婦回家拜年,親朋好友們偕老扶幼也加入到拜年的隊伍中……拜年者人人身著五彩盛裝,個個臉上喜氣洋洋。每到一家都爭著唱豐收歌,說祝福詞,送拜年禮,主人熱情地端上美酒,拿出佳肴款待來客,其情其景令人難忘。
彝族年期間,無論你是本地人還是外鄉(xiāng)人,無論你是拜年者還是觀光者,只要你走進熱情好客的彝家,你就成了上等賓客,迎接你的有一張張熱情的笑臉、一碗碗香醇的美酒、一盆盆風味獨特的砣砣肉,還有香辣的辣子雞、清香的連渣菜、可口的彝家凍肉和綠色食品蕎面粑……
神神秘秘談崇拜
彝族年作為彝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宗教文化方面有許許多多不成文的規(guī)定,至今仍保留著不少的古老習俗:彝族年的吉日要嚴格按彝歷擇定;過年供奉祖先的食品和年貨要專門準備,柴、米、酒、菜一定要新的;殺年豬時不能讓貓沾上血跡;過年的三天三夜,火塘里的火不能熄滅,夫妻不能吵嘴打架……在這些形形色色的規(guī)定中,祭祀祖先是必不可少的,顯得格外重要。
彝族年祭祖是彝族傳統(tǒng),他們尊敬老人、崇拜祖先,因此祭祖的風俗歷經(jīng)數(shù)載延續(xù)至今。他們認為家人的幸福安康、來年的風調(diào)雨順、子孫的繁衍興旺全靠祖先靈魂保佑。因此,過年前一天,一定要燒大火,用濃煙請祖先靈魂回家過年;過年的第一天早上,要殺一只雞祭祀祖先;殺年豬時,人不能先吃,首先要取些豬肉和內(nèi)臟燒熟后祭祖后人們才能開懷飽食;還要觀豬肝、肺、膽、脾、膀胱以卜“財喜”、“來運”;為過年準備的美酒,沒有祭祖前誰也不準開壇飲用;第一餐年飯,也規(guī)定必須先敬祖后食用;過完年,要舉行隆重的送祖歸天儀式;就是“庫九”(類似春節(jié)的元宵節(jié))日子的選定也嚴格按彝歷進行,必須是年后的第五天或第七天,以單數(shù)依次類推,一般不超過半個月,屆時將豬頭砍成砣砣煮熟,告訴祖先年已過完。這樣彝族年才算真正過完。
開開心心唱年歌
彝族是一個多節(jié)日的民族,每逢節(jié)日都要舉行歌舞比賽。彝族年歌內(nèi)容豐富、曲調(diào)固定、唱法獨特,以男唱男跟唱、女唱女跟唱最為常見。新年到了,山寨沸騰了,歌是一曲接一曲地唱、酒是一碗接一碗地喝,喝了唱,唱了喝,走了一家又一家,唱了一戶又一戶。從蕎子播種唱到糧食喜獲豐收,從糧食豐收唱到六畜興旺,從六畜興旺唱到生活美滿,從生活美滿唱到來年安康……山寨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歡聚一堂,暢飲甘醇的美酒,高唱彝家年歌,盡情享受節(jié)日的歡樂。年歌唱到高潮,人們搖頭晃腦,擺動臂膀,旋轉(zhuǎn)身子,歡呼雀躍,盡情地把歌詞意境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特別是拜年時,人們更是興高采烈,趁著酒性,走村串戶,主人以歌聲邀請客人,客人用歌聲祝福主人,大有“無歌不過年”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