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報道指,巴基斯坦有可能購入法國制造的空空導彈和雷達系統(tǒng),以裝備其JF-17戰(zhàn)斗機。這讓美國方面感到擔心。美國擔心,若這些武器售給了巴基斯坦,相關技術就有可能流入中國,進一步增強中國的軍事實力。
報道中所提到的先進武器,包括法國MBDA公司研制的“米卡”(MICA)中距空空導彈,和泰雷茲公司制造的RC-400型多用途雷達。
目前,中巴兩國正在合作研發(fā)戰(zhàn)斗機,如JF-17戰(zhàn)斗機,便是由“巴基斯坦航空工業(yè)綜合廠”和中國“成都飛機工業(yè)公司”共同研制的小型多用途戰(zhàn)斗機。一些觀察家因此認為,中國可以通過巴基斯坦,繞過歐盟對華軍售禁令,打破美國努力維持的、中國內(nèi)地空軍對臺灣空軍不占優(yōu)勢的局面。
顯然,中國軍力增長讓臺灣和印度倍感焦慮。正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一些消息人士指出,臺灣現(xiàn)有的法制“幻影”戰(zhàn)斗機,也配備了“米卡”導彈和RC-400型雷達。假設中國能夠仔細分析臺灣所掌握的法國軍事技術,那么在理論上北京很有可能成功反制臺灣空軍。
可是,必須指出,軍事技術的轉移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問題。巴基斯坦購入法制武器,并不意味著中國的軍事實力將會馬上提升。
事實上,法國即使向巴基斯坦出售雷達和導彈,也不會出售或轉讓相關的制造技術。當然,在JF-17戰(zhàn)斗機上安裝這些武器系統(tǒng),需要透露部分源代碼。另外,法國和巴基斯坦還將共同研發(fā)相關的兼容性航空電子技術,而中國將主要負責硬件開發(fā)。
換言之,假設巴基斯坦對中國泄露了源代碼,中國也許能掌握在國產(chǎn)戰(zhàn)斗機上安裝這兩種軍備的技術。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就能夠制造這些武器。
因此最關鍵的問題,在于法國將向巴基斯坦出售多少枚“米卡”導彈和多少套RC-400雷達系統(tǒng)。如果巴基斯坦多批購入,那么中國就有可能獲得這些武器。
眾所周知,法國一向把印度和巴基斯坦視為拓展國內(nèi)軍工業(yè)的重點市場。多年來,法國軍火商向印巴兩國提供了大量的武器系統(tǒng)。不過,為巴基斯坦JF-17戰(zhàn)機裝備導彈和雷達的合作,卻是好事多磨,主要還是考慮到政治和外交因素。因此,法國方面封鎖了關于該合作項目的所有消息,安排十分謹慎。
在英美報章指出,法國軍事技術有可能通過巴基斯坦而流入中國,法國MBDA和泰雷茲公司都拒絕發(fā)表評論。不過,法國國防部長莫蘭在回答美聯(lián)社記者提問時,還是暗示了法國政府的立場?!皳?jù)我所知,巴基斯坦不在軍售禁令的范圍之內(nèi)。”他說。
早在2004年9月,《簡氏防務周刊》就曾報道,巴基斯坦JF-17戰(zhàn)機所使用的脈沖多普勒雷達系統(tǒng),將在俄羅斯、意大利和法國的三家公司之間進行選擇。然而JF-17戰(zhàn)機裝備項目同時涉及到兩家法國公司,這種情況讓美國感到擔憂。事實上,法國一直在游說歐盟,解除自1989年以來實施的對華軍售禁令。
但是自薩爾科齊5月當選總統(tǒng)以來,法國和美國開始在一系列問題上達成了和解或共識。一些鼓吹“經(jīng)濟戰(zhàn)爭”說的法國分析家,甚至批評法國的親華情結,指“空中客車”公司與中國在航空方面合作,將會導致歐洲最終喪失領先于中國的技術優(yōu)勢。
無論JF-17戰(zhàn)機項目是否能讓中國獲得法國先進的軍事技術,又是否能讓中國在面對臺灣取得制空優(yōu)勢,這個項目都會給法國造成一種困境,若繼續(xù)與巴基斯坦展開軍事合作,法國不僅會招來華盛頓的怨恨,而且還會讓印度和臺灣感到不安,影響法國未來與印臺兩大軍火市場的合作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