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封的記憶一次又一次地被打開,當你每次打開時,似乎這是夢,于是人們又往往是用塵封的記憶去尋那塵封的夢,于是對往事的尋夢也就成了人生旅途中的一個意味深長的事。往事無論是慘淡還是輝煌,都是無法忘卻的記憶,刻印著前人的足跡。
余耀中很少與人談起他家的前塵往事,時隔半個多世紀的今天,在一次祖孫三代人的家庭聚會中,他深情地看著幸福生活的兒孫們,回想起自己十歲生日時的事。那天,父親特地為他做了一件長衫,這是他十年來穿的第一件新長衫,父親語重心長地對他說道:“你十歲了,應該將我們家的家史,講給你知道了。我們家祖居在蘇北的古窯灣鎮(zhèn),因兵荒馬亂,天災人禍,逃難到鎮(zhèn)江,只好在碼頭上,靠打雜工,賣苦力糊口度日。離開窯灣,想再回窯灣看看,沒有時間,沒有余錢,也就沒有可能再回窯灣,看來是我此生的一個夢,你長大了要帶我去尋這個夢,到祖籍窯灣去看看?!笔畾q的余耀中,聽了父親的一番刻骨銘心的話語,在他幼小的心靈里,深深的刻下了永恒的記憶。窯灣尋夢,雖是一種追尋,卻變成了余耀中人生旅途中揮之不去的一種追求,一種孝心。尋根問祖的思念,一直在魂牽夢繞。相隔半個多世紀,2005年的金秋,余耀中帶著父親的囑托和兒時的記憶,終于來到了古鎮(zhèn)窯灣,呼吸到了祖籍上空的空氣,融入了祖籍的風土人情,實現了窯灣尋夢之旅。他打從心眼里贊美窯灣,你是多么的古老、質樸而又端莊秀美。古老的窯灣鎮(zhèn),位于新沂、邳州、睢寧、宿遷四地交界,京杭大運河與駱馬湖在此交匯,三面環(huán)水,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歷史的水鄉(xiāng)古鎮(zhèn)。大運河開鑿后,船夫每經此地,總在此歇腳避風,加之那里窯場遍布,“窯灣”之名也就由此而來。
打開塵封的歷史,依稀可見古鎮(zhèn)窯灣歷史的煙云,往日的繁榮?!耙篮R河據要津,百物集散是中心。無怪人稱‘小上?!?,窯灣自古有盛名”。窯灣地處當年盛極一時的黃金水道大運河之濱,具有得天獨厚的區(qū)位優(yōu)勢,曾經是“日過桅帆千桿,夜泊舟船十里”,明清兩代鼎盛時期,全國有18個省的商人,在這里設立會館和辦事處,鎮(zhèn)上建有兩大當鋪,30余家錢莊,600余家店鋪、作坊,美、英、法、日等十多個國家的商人和傳教士來此經商和傳教,鎮(zhèn)上的寺廟和教堂就有十多所。古鎮(zhèn)窯灣,河塘遍布,青磚黛瓦,老樹掩映,尋夢窯灣,好似夢回江南。余耀中的腦海中,浮現得太多太多的是萬千思緒和滄桑感慨,他尋訪老人,求教長者,鄉(xiāng)親們向他講述了古鎮(zhèn)的歷史興衰,以及過去和未來。據歷史記載,1668年山東郯城發(fā)生8.3級地震,波及窯灣,兩年后,清康熙大赦天下,一批明朝貴族遺老被發(fā)配到地震災區(qū)開荒生產。來到窯灣的遺老們,利用他們的知識和才能,為窯灣的日后發(fā)展,進行精密規(guī)劃,他們從窯灣的S型自然河岸的實際出發(fā),筑五華里街道,按五行八卦作為太極線,又按八卦九宮方位,建十條街道和一條回民街,歷史上的幾度戰(zhàn)火和動亂,古鎮(zhèn)窯灣未能幸免,受盡磨難,繁華漸退,繼而遠去,不過直到目前,古鎮(zhèn)上仍存有明清和民國初期的建筑共813間,計1.5萬平方米,明末清初形成的西大街和中寧街,至今還保持著原有風貌。
“幾十年等一回,終于等來了古鎮(zhèn)窯灣尋夢回,窯灣之行,不虛此行,帶去的是親情,帶回的是鄉(xiāng)情?!庇嘁腥缡钦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