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隨浮云去,富貴不足圖
老子是春秋時期人,生有一雙孫悟空的“火眼”,卻缺乏降妖伏魔的決心。他總是俯著身子,用平和的眼神,從慵懶的角度觀察世界,他看到了人們藏于心中的對榮華富貴的追求。他感到有些悲哀,卻又無可奈何。群雄爭霸的時代,是由不得一介書生做主的。他只有長嘆一聲,騎上大青牛,直出函谷關(guān),別了這污濁塵世,到深山老林中去思考人生的另一種境界。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老子將自己對世界的看法隱晦地寫進了他的嘔心之作《道德經(jīng)》里。他說無名,乃天地之始,依他的看法就是用無為治天下,但這顯然是不符合當時社會實際的,因此只能是一種烏托邦式的幻想。于是當人們行走在深山老林中,看見一個老頭,騎著大青牛搖頭晃腦地吟誦著一些不為人知的語句時,細心的人就會發(fā)現(xiàn):老人那雙“火眼”不知從什么時候起開始閉上了,而且再也沒有睜開過。
既生于亂世,仁義治天下
孔子,春秋時期人,一個不折不扣的大書簍,生有一雙睿智的眼睛和一顆廣濟天下的仁心。他總是挺著胸膛,從平視的角度看著這個禮崩樂壞的時代,而無數(shù)的想法便在他心中生成。
于是,孔子開始背上書簍,游說諸侯,他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地傳達著自己“仁義治天下”的觀點,但他的思想在那個以武力稱霸的時代,無異于天方夜譚,連孔子自己都覺察到了這一點?;厥状掖?guī)资d,游說諸侯,竟一事無成,唯一值得欣喜的是座下有了一大批虔誠的弟子??鬃愚D(zhuǎn)念一想,既然這也不成,那也不成,索性就培養(yǎng)“革命的火種”好了,相信終有一天,會燃起燎原之火的。
但天可憐見,就算三萬學(xué)子又如何,盡是些文弱書生,何以敵一國之軍?哀哉!
由此推測,我們現(xiàn)在所見的孔子畫像,往往佝僂著身子,微閉著眼睛,一副很不得志的樣子,是很有寫實意味的。
縱英雄才略,亦窮途末路
韓非,戰(zhàn)國時期人,長有一張冷峻的臉和一雙銳利的眼睛,常筆挺著身子,站成一個很招風的姿勢,用鷹隼般的目光掃過眾人,細細搜查著世界的漏洞。最終他發(fā)現(xiàn)了漏洞,如前兩人一樣,他也想出了辦法,提出了“重賞、重罰、重農(nóng)、重戰(zhàn)”等諸多的治國良策。
他的策略在群雄爭霸的年代顯然很吃香,所以各國對他的待遇倒也讓他滿意。韓非一心想找一個有潛力的國家,他選擇了秦國。作為一個政治家的韓非,眼光雖是有的,可他的敏感性卻好像差了一些。因為,他沒想到秦國就是他的葬身之地。
作為一個紅極一時的人物,韓非自然會引起一些人的嫉恨,其中就包括李斯,結(jié)果韓非遭李斯陷害進了大牢,終至含冤死去。
據(jù)說,韓非死時,他那雙眼仍保持觀察世界的樣子,并且一直也沒有閉上,看來他是死不瞑目啊。
后記:
三位大師從不同的角度打量著他們各自所處的時代,他們的思想與觀點在那個時代均新穎超前,用今天的話來說,一個好的角度,一個新的觀點,就是一顆金豆子??蔀槭裁慈淮髱焻s均未取得成功呢?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時機不當。因此,當我們從新的角度開創(chuàng)事業(yè)而倍感驕傲?xí)r,請別忘了角度本身也有局限。只有把創(chuàng)新角度與把握時機緊密地結(jié)合在一起,我們的事業(yè)才會輝煌、壯大。
【作者系湖南省桃江三中湘山文學(xué)社社員,指導(dǎo)教師:鐘偉艷】